來源:健識局

最近,“不得用醫保支付大規模核酸”衝上熱搜。5月26日下午,國家醫保局正式回應了這一輿情:

按照《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快推進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實施意見》,目前各地均由財政部門對常態化核酸檢測提供資金支持。

既然早就有定論,爲什麼會有這番重申?

據媒體報道稱:有南方某省請示,可否用醫保基金支付大規模核酸檢測費用,所以國家醫保局纔有上述回覆,並將文件抄送31個省市醫保部門。

醫保基金是老百姓“救命錢”,輿論對“醫保池子被抽乾”的擔心此起彼伏。尤其是核酸檢測常態化之後,這種擔憂攀至頂峯。

多省市醫保有穿底風險

醫保基金結餘看似金額龐大,但也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核酸檢測涉及大量費用。華創證券宏觀研究團隊近日作了估算:疫情至今核酸費用約3000億元,其中,今年前4個月已花近1500億元。

5月25日,國家醫保局最新發文:政府組織的大規模篩查、常態化檢測,多人混檢價格不高於每人份3.5元。

這一價格看似不高,但考慮到各省市人口總量,以及各地醫保結餘情況,並不是每個省份的醫保結餘,都禁得起“常態化核酸檢測”。

中國不同省份醫保結存差距較大。根據國家衛健委編撰的《2021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截至2020年底,東部累計結存超1.4萬億元,而中部的累計結存不到0.4萬億元。

按照2020年度各省市醫保結餘,北京、上海、廣東、四川結餘較多,均超過200億元,西藏、寧夏這樣的西部偏遠地區結餘較少,僅有數十億元。

健識局統計了各省公佈的人口總數,用2020年度的醫保結餘資金去估算。按“每48小時測一次核酸”的常態化要求,北京、上海的當年醫保結餘,可供支持超過600天的核酸檢測費用。

但山東、河南這樣的人口大省,本身醫保結餘就不多,年人均結餘僅在120元左右。如果拿去做核酸,當年結餘只能支撐70天左右。

也就是說,在這些地方,通過集採、價格談判等好不容易省下來的醫保錢,如果拿去常態化大規模核酸,兩個多月就花沒了。

國家醫保局當然不能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之前媒體提到的,打申請希望“用醫保基金支付大規模人羣核酸檢測費用”的省份,顯然對自己的醫保池子有充足的把握。那可能是哪個省呢?

和“不得用醫保支付大規模核酸”同一時間衝上熱搜的,還有“廣東大規模核酸檢測費用納入醫保支付”。

據第一財經報道,廣東省較早將大規模核酸檢測費用納入醫保基金支付,允許大規模人羣核酸檢測的省內參保人費用納入醫保基金,按一級醫療機構住院報銷比例支付,其餘由各級財政承擔。

此外,大連也在5月初宣佈,將核酸檢測多人混檢臨時性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可見,如果不是國家醫保局及時發文制止,有一些省市的醫保結餘確有能力支付核酸檢測費用。

慎用醫保基金支付

根據國家醫保局2022年3月發佈的《2021年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快報》數據顯示,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2021年醫保基金累計結存仍保持高速增長。截至2021年末,醫保累計結存超3.6萬億元。

一些經濟困難的省市,醫保基金卻面臨不斷虧空的局面。

5月12日,遼寧省遼陽市醫保局公佈《遼陽市“十四五”醫療保障規劃》,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經濟下行壓力、風險調劑金徵繳等原因影響,醫保基金徵繳面臨嚴峻挑戰。全市2021年統籌基金減收8000萬元,2022年預計將減收1.6億元。

遼寧省的醫保結餘爲769.7億元,本身在全國就處於中下游水平。遼陽市在遼寧省14個地級市中GDP排名第10,醫保收支壓力更大。

而且,醫保基金是放在賬上留着備用的。按照國際通行的醫療保險基金儲備標準,至少要夠15個月的支出,醫保基金纔是穩定的。如果全拿去測核酸,這根本不符合醫保基金制度設立的初衷。

醫保基金一直沒有通暢的增值渠道,也影響了醫保的支付能力。社保基金是可以委託專業機構進行投資的,《社會保險法》上有明確的規定。但醫保基金投資一直沒有法律依據。

正在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保障法》中,已經考慮到了醫保基金投資增值的需求。但這一法律目前尚未完成立法工作。

醫保基金目前的使用非常審慎。2020年10月,全國人大代表溫鵬程提出“將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納入醫保全額報銷”的建議,國家醫保局回應稱:醫保沒有能力將支付範圍擴大到疫苗等非治療性的項目。

當然,在後面的操作實踐中,醫保還是承擔了一部分抗疫費用。

今年4月3日,國家醫保局當時介紹:我國已經接種32億劑次疫苗,疫苗費用1200餘億元,由醫保基金和財政共同分擔。“疫苗支出費用在醫保基金可承受範圍內”。

這一次常態化核酸檢測,國家醫保局不再含混不清,而是直截了當地表示“所需費用由各地政府承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