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記者 侯潤芳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薛京寧

5月26日,在新京智庫春季峯會“雙碳之策”分論壇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在演講中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量,但雙碳目標不能因爲內外部形勢的變化而放鬆、後退,還是要堅持、要重視。從長期看,實現雙碳目標,要做一些打基礎、利長遠的體制機制建設方面的工作。

對此,他給出了三方面的建議,包括要儘快形成“減碳、降污、擴綠、增長”四位一體的協同機制,要重點形成一個強有力促進創新的激勵機制,建立碳賬戶制度等。

“要儘快形成四位一體的協同機制”

此次論壇的主題爲“雙碳之策:雙碳之下政府與企業的綠色轉型”,劉世錦發表主旨演講稱,近期,中國經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量。從內部看,全國疫情多點散發。從外部看,俄烏衝突之下,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攀升,特別是全球油價飆升。“在這個時候,能源安全問題備受關注。那麼,雙碳目標還要不要堅持?我認爲肯定還是要堅持、要重視,不能因爲內外部形勢的變化而放鬆、後退。”劉世錦說。

劉世錦進而表示,除了要關注短期的形勢變化對雙碳目標的影響,當前更重要的是,爲實現雙碳目標做一些打基礎、利長遠的體制機制建設方面的工作。對此,他首先建議,要儘快形成“減碳、降污、擴綠、增長”四位一體的協同機制。

劉世錦指出,中國的減碳和發達國家在一些方面有重要的區別。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也沒有了太大的潛力,它們已過了工業化的高峯期、經濟結構以服務業爲主,伴隨着工業發展的污染問題基本上解決了。對發達國家來說,綠色轉型就是一個碳減排的問題。而對中國來說,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經濟有潛力繼續保持比較快的增速。在十四五期間,中國還是有必要、也有可能保證中國經濟實現5%以上的增速。“所以,中國進行綠色轉型,減碳、降污、擴綠、增長這四個方面都很重要,不能偏廢,都要抓,都要硬。”

劉世錦還表示,四位一體的協同機制不會弱化或者不利於減碳,要把這四方面的優勢很好地協同運轉起來。“碳排放與其他污染物排放有較高的同源性,減碳與降污具有較強協同效應。生態修復、植樹造林,可以增加碳匯,而碳匯可以中和碳排放。綠色技術創新和推廣,既能促進經濟增長,也有利於降碳、減污、擴綠。”

那麼,如何建立起四位一體的協同機制?劉世錦建議,首先,把四位一體的協同機制作爲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指導思想和工作方針,並且在各地政府的五年規劃、年度任務和日常工作中加以明確和體現。通過這個方式,強調減碳不能單打一、要協同推進,不能搞運動式減碳、要立足長遠、久久爲功,不能搞形式主義,要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實質性的轉變。

第二,完善四位一體的指標體系和協同效應。對降碳、減污、擴綠、增長,要提出各自有科學依據的度量指標,同時應充分考慮這些指標之間的關聯性,促進降碳與減污,降碳與增綠,綠色技術創新與降碳、減污、增長等之間的協同效應。近期應儘快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重點是在統計方法、考覈機制等方面把工作做實做細,儘快形成實施條件。

第三,及時糾正不利於形成四位一體協同機制的政策和做法。劉世錦指出,有的地方在減污降碳過程中,不論是否採用綠色技術,是否達到綠色標準,對高耗能或高碳行業實行一刀切限制,其結果是減少供給,推高價格,同時也傷害了企業推動綠色轉型的積極性。建議對高碳行業實行“放開、穩住、限制”相結合的區別化政策,也就是放開綠色生產、投資、技術創新和推廣的空間;穩住對經濟社會安全和平穩運行直接相關、短期內難以被替代的環節;有序限制其他非綠色生產、投資並加快實現綠色轉型。

此外,前瞻性制定受衝擊領域的風險防控與產業就業轉型規劃和政策。煤炭、鋼鐵、有色、化工、水泥等傳統能源和高耗能產業爲主的區域,將面臨主體性產業替換的重大沖擊,並引起高碳資產價值下跌和重估,進而影響區域性金融穩定。建議有關部門和地區要趁着日子好過的時候未雨綢繆,對金融風險防控、接續產業培育、員工退出安置和再就業培訓等抓緊制定前瞻性、針對性強的規劃方案和政策措施。

“要重點形成一個促進創新的激勵機制”

除了建立四位一體的協同機制,劉世錦還指出,打基礎、利長遠的體制機制建設,還要重點形成一個強有力促進創新的激勵機制。

劉世錦觀察到,在中國的雙碳目標提出後,不同地區和行業表現出了三種不同的反應。其中,第一種反應是防禦型的反應。比如,很多傳統的能源企業感覺到了轉型的壓力,面對壓力在考慮將來要轉型重組甚至退出。但是這些企業目前還有市場,所以還在觀望。第二種反應是適應型的反應。比如,一些企業和行業開始考慮用目前的能源系統或者生產方法如何才能節能減排。第三種反應是進取型的反應。比如,雙碳帶來的中國經濟的轉型,從根本上說要靠換技術。原有的技術不行了,通過技術創新推動能源結構的轉化,用新的清潔能源代替原來的高碳的能源結構,這是進取型的反應。

“技術創新能夠降低綠色產品溢價,縮小應對氣候變化成本。比如,最近的風能、光伏等清潔能源的成本下降很快,有些清潔能源的成本已經和傳統能源成本打平甚至還要低。從這個角度講,創新使得我們應對氣候變化需要付出的成本大大降低了。”劉世錦說,中國經濟轉型的出路還是在進取型反應、在於技術創新,但創新需要一個比較好、足夠的激勵機制,來推動技術創新。比如,建立一套激勵機制,激勵和改善一些綠色企業在IPO、獲取資金等方面的成本和便利條件等。“如何建立這樣一個激勵機制來推動創新,這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建立綠色賬戶制度”

如何建立四位一體的協同機制和利於創新的激勵機制?對此,劉世錦建議,建立綠色賬戶這一基礎制度。這是四位一體協同機制不可或缺的前提,更是市場在綠色資源配置中發揮重要乃至決定性作用的基礎。

“無論是用市場的方法還是政府行政機制來減碳,都要把賬算清楚,要有一個基礎——碳賬戶。而碳賬戶首先要解決碳覈算的問題,包括碳覈算、生態覈算在內的綠色覈算,是綠色發展的基石。”劉世錦建議,應儘快補上碳覈算這一短板,並以此爲基礎,普遍建立碳賬戶和生態賬戶,進而形成與四位一體相適應的各級政府、企業和個人的綠色責任賬戶,確定各個主體的減排責任和權益,把國家的雙碳目標落實到位。

此外,劉世錦還指出,除了建立碳賬戶制度,也應該探索建立企業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評估體系和制度。“特別是,應該使ESG中的‘E’,即生態方面的評估成爲一個基本的制度,並逐步推廣這套評價體系,確定企業的減排責任和權益。”

“總之,把這些基礎性的工作做好,纔能有效推進和落實雙碳,才能取得富有成效的成績,而且也能夠爲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帶來實實在在的動能。”劉世錦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