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

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情况通报显示,执法人员现场检查MANNER COFFEE(下称“MANNER”)吴江路步行街店时发现,该店存在环境卫生差、未按规定贮存食品等行为,已依法立案调查。针对此事,5月24日下午,MANNER官方微博发文向消费者诚挚致歉,并表示将开展自我检查。

目前,上海市正在逐步推进复商复市,MANNER运营主体上海茵赫实业有限公司也在日前公布的第一批商贸企业复工复市“白名单”当中。记者了解到,截至5月25日晚,MANNER在上海的门店已经复工25家。

MANNER涉事门店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自己是近两天因为这件事被调来的,对该店之前的情况并不清楚。目前门店正在整改当中,具体开业时间等待总部通知。针对自查的情况,MANNER另一家门店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主要是就门店卫生、产品储存等方面进行自查,确保此前的问题不再出现。

MANNER一门店被立案调查

根据上海市监局的通报,现场检查发现,MANNER咖啡店内食品处理区地面散落食品打包后的废弃纸屑和贴纸,地板有污垢,打包后待售的食品袋直接放在地面,有污染风险。另查发现,MANNER咖啡将食品原料“明治牛乳”(7箱)常温堆放在店门外地面上,未按产品标签上的贮存要求2℃-6℃冷藏存放。执法人员当场责令MANNER咖啡立即闭店清理环境卫生,将牛奶放进冷藏库,开封使用前检查性状。

MANNER咖啡环境卫生差、未按规定贮存食品的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静安区市场监管局已依法予以立案调查。上海市监局提醒告诫:餐饮单位应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对食品原料和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和管理,严格按照食品标签上标明的贮存条件和保质期使用,确保供餐安全。

5月24日下午,MANNER咖啡官微就4月30日上海吴江路门店保供配送期间,未及时妥善取用2℃-6℃原料奶、未及时清理额外食安封条背纸等行为向消费者致歉。MANNER咖啡称:“虽然所涉门店当日突遇外送订单量暴增,但订单量越大之时,越是需要坚持‘把高品质咖啡带入大家的生活’高标准之时。”

尽管MANNER将门店问题归因为“订单量暴增”,但事实上,这并不是该公司第一次出现问题。据媒体报道,2021年5月,上海茵赫实业就曾因在抽查中发现问题,被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管局责令改正。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企业的态度存在很大的问题。从回应来看,企业试图用偷换概念、避重就轻的手法去掩盖管理及操作上出现的问题。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在被曝卫生环境问题之前,MANNER还身陷薪资缩水传闻。5月10日有网友以员工身份爆料Manner咖啡4月工资打折问题,在其曝光的一份聊天截图与内容中,Manner的一位门店负责人在5月10日发工资前,即5月9日当晚10点给员工发了工资情况说明,有两种选择方案,一是4月按照50个小时来计算,发放基本工资;二是4月不欠工时,拿8折的上海最低工资(交五险一金后的)2072元,并附上了两份同意书等待员工签字。

针对此事,5月12日,Manner在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3位员工(其中1名离职,2名在职)发布关于该公司的不实言论,歪曲事实,无任何根据地引导舆论,性质恶劣,严重损害公司名誉,违反了员工与公司在职期间签署的劳动合同和保密协议。并且表示离职员工违反竞业协议,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并提起法律诉讼;针对其他两名在职员工,Manner称将追究其民事和刑事责任。

而对于工资问题,Manner则否认打折。MANNER称其疫情期间在绝大多数门店关闭的情况下,将工时从167小时减掉70%至50个小时,按照全额满额基本工资(3600元-11300元)的发放且正常缴纳五险一金。这一数额高于上海市规定的最低工资2590元,也高于上海市规定的生活费标准2072元。此外,4月疫情期间门店工作补贴每人每营业工作日350元等等。

对此,前述门店负责人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对于薪资问题,不方便透露相关内容。

上海咖啡市场遭疫情阻击

公开资料显示,MANNER的运营主体——上海茵赫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法定代表人为韩玉龙,注册资本403万元。其官网显示,Manner Coffee不做任何形式的加盟及代理,目前在上海拥有超过150家门店,并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全国。

今年3月初,MANNER咖啡曾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宣布3天内在10个城市同时新开门店200家,不过5天之后,MANNER咖啡称因疫情原因延期开业。

天眼查显示,成立至今,Manner Coffee共完成五轮融资,今日资本、HCapital、CoatueManagement、Temasek淡马锡、美团龙珠和字节跳动战略投资部先后入局。据媒体报道,2021年6月份,在完成最新一轮融资后,MANNER咖啡估值上涨至28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我国咖啡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就在MANNER咖啡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后,新兴品牌M Stand也于2021年7月宣布完成B轮融资,由启承资本、黑蚁资本联合领投,高榕资本跟投,老股东CMC 资本、挑战者创投在此轮融资中继续加码,投后估值约40亿元。而在近期,中国邮政、同仁堂以及李宁等公司纷纷跨界咖啡行业,推出自己的咖啡连锁品牌。

据《2020-2025中国咖啡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中显示,中国咖啡消费年均增速达到15%,远高于2%的世界平均增速。预计2025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达到2171亿元。平安证券研报显示,中国咖啡市场目前处于高增长阶段,且大陆地区人均年咖啡消费量为9杯,较海外成熟市场尚有较大空间;城镇化等因素带动咖啡因需求增加;依赖性强的特点使得咖啡赛道生命周期长且消费粘性高,是现制饮品行业内的极佳赛道。

上海是我国咖啡店数量及消费者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全市各类咖啡门店超过7000家,仅星巴克在上海的门店就超过900家。但受本轮疫情影响,上海的咖啡市场如临寒冬。

上海一位咖啡品牌创业者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受疫情影响,此前门店停业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虽然近期可恢复营业,但仍有部分店员被封控,而且自己店内大部分的咖啡原材料都是进口的,目前物流受阻,原材料紧张,短时间内仍无法恢复到疫情前的经营情况。

“一直以来上海都被称为最具咖啡文化的城市,的确相比于其他城市来说,上海在咖啡市场上面的需求量无疑是非常巨大的。就近期,在上海居家封闭的感受来说,咖啡是整个市场之上最紧俏的稀缺品,甚至于连平时大家可能都不一定看得上的速溶咖啡,都是非常难以抢到的。”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在江瀚看来,当前上海的咖啡产业可能将会被市场快速洗牌。

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人都处于居家的状态,对于大部分所谓的精品咖啡店或者说是单体咖啡店,实际上是一次巨大的压力,将会面临巨大的生存和资金链负担。

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者长期居家所带来的咖啡饮食文化的改变,将有可能进一步推动消费习惯的变革,越来越多的人其实开始熟悉,自己在家制作咖啡,如果这个趋势进一步延续下去的话,对于当前的咖啡产业来说,其实将会是一次洗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