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決心要打翻身仗的昔日長江五虎之一安徽安慶,正在迎來越來越多的在外老鄉“真金白銀”的投資。這些消息,來自安慶市委書記張祥安的一篇署名文章。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5月26日晚,安徽創新發展研究院旗下“決策雜誌”微信公衆號刊發了張祥安的署名文章《“回安慶,對了!”》。文章開篇就總結了安慶近年來工作的重點:

踏上新的趕考之路,安慶立足市情實際,提出“內搭平臺、外聯老鄉”發展路徑,明確“雙招雙引”戰略舉措,即對內夯實園區平臺、資本平臺、開放平臺等發展載體,對外加強與安慶籍人才的交流聯繫,匯聚老鄉力量加快推動安慶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擔負起新時代安慶振興使命。

談到“內搭平臺、外聯老鄉”的工作方法,張祥安毫不諱言安慶目前面對“標兵漸遠、追兵逼近”的嚴峻態勢。作爲安慶市委書記,張祥安坦言:“內搭平臺、外聯老鄉,是破除安慶困境的現實需要。雖然安慶擁有多個優勢,但近年來發展不充分問題十分突出,經濟總量逐步滑落至‘安徽老五’。”

張祥安在文中歸納了安慶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四個方面現實困難:

一是發展速度不快。自2016年以來,安慶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均低於安徽全省平均水平,且基本居全省十名開外。與全國百強城市相比,地區生產總值差距呈持續拉大趨勢。

二是縣域經濟不強。全市7個縣(市)中,僅桐城市進入全省縣域經濟總量前20強;5個縣(市)地區生產總值不足300億元。

三是產業發展不優。產業集羣規模較小,汽車及零部件、化工新材料兩大主導產業產值均不足500億元。企業存在同質化競爭現象,利潤率普遍不高,百億級龍頭企業屈指可數。金融業發展滯後,存貸比、直接融資規模較長時間在全省墊底。

四是開放水平不高。經濟外向度不足1%,2019-2021年,全市進出口總量、增幅在全省均居中靠後;2016年以來,全市利用外資總量始終居全省倒數。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始終把發展作爲第一要務,堅持“內搭平臺、外聯老鄉”,着力補短板、強弱項,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

面對現實,張祥安在文中認爲:內搭平臺、外聯老鄉,是促進安慶爭先的實際行動。拉高標杆、爭先進位,是安慶所有發展戰略、策略的落腳點,也是當前安慶發展最緊迫的任務。

事實上,安徽省委、省政府對安慶發展一直高度重視,明確要求安慶“進百強、上臺階”,省第十一次黨代會賦予安慶“聯動長三角和中部地區的區域重點城市”的新定位。安徽省委書記鄭柵潔在安慶調研時,也對安慶未來發展寄予厚望,希望安慶重振雄風、重塑輝煌。

作爲市委書記的張祥安看來,當前區域競爭日趨激烈,所有城市都在搶抓機遇、比學趕超,安慶發展面臨“慢進是退、不進更是退”的窘境。

放在安徽省內“雙招雙引”的大背景下,張祥安寫道:千方百計發揮老鄉在“雙招雙引”中的獨特作用,開展安慶籍在外人才信息徵集活動,建立覆蓋20餘萬人的安慶籍在外人才庫,分級分類建立常態化聯絡機制,每年清明節、國慶節、元旦前後分別舉辦宜商大會、“唱黃梅、興安慶”圓桌會議、院士專家懇談會三大活動,與老鄉們增進感情、交流信息、對接項目。

從營商環境角度觀察,張祥安介紹,建立多層次、立體化政企聯繫溝通機制,每月舉辦“宜咖吧”企業家沙龍,每兩月召開企業家座談會,市縣兩級設立企業服務中心,落實領導幹部聯繫包保企業項目制度,推行招商項目落地全程代辦機制,努力讓線索能第一時間掌握、項目能第一時間落地、問題能第一時間解決。

一組數據可以看到安慶的成績:2021年以來,全市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551個、總投資2227億元,其中20億元以上項目24個、投資額872億元;投資110億元的美的新能源、100億元的正威潛陽產業園、70億元的國軒新能源、60億元的集泰化工、58億元的慧儒銅箔、20億元的迪賽諾製藥等一批重大工業項目開工建設。

另一組反映安慶籍企業家的數據更爲直觀:方洪波帶着110億元的美的新能源項目回來了!王文銀帶着100億元的正威潛陽產業園項目回來了!李縝帶着70億元的國軒新能源項目也回來了!“回安慶投資興業!”正在成爲一種現象和趨勢;“回安慶對了”,正在逐漸成爲返鄉興業企業家們的共識。

值得注意的是,張祥安還特別提到了安慶幹部作風的轉變。

他在文章中寫道:進一步完善在“賽馬”中“選馬”機制,出臺“發展退位、幹部讓位”實施意見,求真務實、真抓實幹成爲各級幹部的主流。幹部隊伍風氣顯現出新變化:接待客商的頻次多了,外出招商的人次多了,解決問題的精力多了,去基層一線、項目現場的時間多了;遇事推諉扯皮的少了,陷入“文山會海”的少了,喫請應酬纏身的少了,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人和事少了。“四多四少”的變化,不僅得到了老鄉的普遍認可,也爲安慶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事實上,在此之前,安慶市已經將鍛鍊幹部作爲打翻身仗的重要抓手。

去年10月,作爲全市雙招雙引“三看三比”第二次巡迴檢查活動的重要內容,安慶市委書記張祥安、市長張君毅率市黨政代表團到滁州市、南京市江北新區考察學習。就在上述安慶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帶隊向兄弟城市滁州、鄰省南京市江北新區考察學習歸來之後,安慶新聞網接連發布了兩條題爲“跳出安慶看安慶”的消息,兩篇文章的副標題分別是“我在‘江北’看安慶”和“我在滁州看安慶”。

透過這兩篇帶有“自我剖析”含義的文章,可以看到安慶要打“翻身仗”的戰略與戰術。

安慶媒體在文章中“自我檢討”:當我們在談論芯片的國家戰略性規劃時,江北新區打造的“芯片之城”已有聲有色;當我們在談論醫藥化工產業轉型升級之時,江北新區打造的“基因之城”已頗具規模;當我們在談論基金導入路徑和市場策略之時,江北新區打造的“新金融中心”已一騎絕塵。

一個在想,一個在做,距離就這麼拉開了。安慶媒體捫心自問:看我們身處的機遇——長三角一體化、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長江經濟帶、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等國家規劃以及省級層面的戰略設計,以及近期國家發改委又將安慶定位爲戰略接續成長城市,機遇疊加於此,我們有沒有搶佔風口?有沒有緊抓不放?有沒有全力以赴趁勢而上?

去年10月,安慶提出了“內搭平臺、外聯老鄉”這一口號。這其實就是一種優化安慶營商環境的通俗說法,而“平臺”和“老鄉”更是指明瞭安慶今後工作的兩個重要的路徑。

從歷史來看,從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民國二十七年(1938),安慶一直爲安徽省省會,是安徽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中國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安慶的“老鄉”資源從來不會少。

安慶也是中國新文化運動先驅陳獨秀、佛教領袖趙樸初、道教領袖陳攖寧、“兩彈元勳”鄧稼先、中國“計算機之父”慈雲桂、“將軍外交家”黃鎮、“雜技皇后”夏菊花、通俗小說大師張恨水等影響中國、聞名世界的傑出人物的故鄉。

回到當下,安慶籍貫的知名企業家也有不少。

澎湃新聞記者查詢發現,網上流傳的一份“2020年最新胡潤百富榜安慶籍富豪排名”,就列出了不少安慶籍貫的商界名人。例如,王文銀(正威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斌(蔚來汽車董事長)、方洪波(美的集團董事長)、李縝(國軒集團董事長)、陳奇星(長盈精密董事長)、何思模(易事特董事長)、徐善水(集友新材料董事長)、陳偉忠(科順科技董事長)、閻焱(賽富亞洲首席合夥人)、張金山(飛凱材料董事長)、餘漸富(南翔集團董事長)等。

如今距離安慶提出“內搭平臺、外聯老鄉”這一口號已過去了半年多的時間,從安慶市委書記張祥安的文章中可以看出這座昔日的長江五虎,已找到了一條擺脫“安徽老五”的可行之路。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