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胡征(1917-2007),祖籍湖北大悟,生于河南罗山,1938年参加革命。曾任八路军115师团技术书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教务处科长,延安《延市通讯》主编,晋冀鲁豫边区文联研究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随军记者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区创作组专业创作员、《解放军文艺》小说组组长(编发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延河》编辑部主任、宝鸡师范学院教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所长。著有诗集《胡征诗选》,长诗《七月的战争》,诗论集《诗的美学》等,是七月派诗群中重要的一家。



【采访实录】

我是1956年11月7日进《延河》编辑部的。当时我上午刚从监狱放出来(因胡风问题),下午就去作协见到当时的秘书长王汶石,他把《延河》副主编汤洛找来,汤洛问我是搞创作还是当编辑。又说,咱们办了个《延河》杂志,两个主任,两个副主任,轮流坐阵,一班编稿,一班搞创作。你来担任一个主任,另一个是诗人玉杲,你先回家里安顿一下,明天来上班。就这样,我上午是囚犯,下午就成了主任(笑)。1957年,反右开始,取消了编辑部主任制度,留在编辑部,主要看诗、理论和小说,我和玉杲都成了大右派,都因张贤亮的《大风歌》在1957年7月号《延河》刊发,我还因在《解放军文艺》工作时发了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所以,我在编辑部,劳动改造的活都由我来干。1958年大炼钢铁是我,去陕南也是我,北关掘墓建龙首村、搞机械也是我,我被劳动改造着,稍后又进“牛棚”,去五七干校。1969年把我送到陇县农村。1978年12月到宝鸡师院教书,1980年彻底平反,离开宝鸡,调到省社科院当研究员、所长。

实际上,当年我可以不来陕西的。1955年以前我在《解放军文艺》当小说组组长,王愿坚是我的部下。“胡风事件”我受到牵连,把我从部队清理出来。当时,北京中青社要我,武汉作协要我回去(我老家湖北)、四川作协要我回去(我曾在西南军区工作,《七月的战争》获1953年西南军区诗一等奖,贺龙和邓小平签发证书),但当时杜鹏程、魏钢焰极力劝我到陕西,说西安作协熟人多,当时主席柯仲平也是我的熟人,你来一定比北京和别的地方好些。后来,我就来了陕西,在西安分会搞专业创作,后到《延河》编辑部。

我从前总给人家写交待材料,还没有人让我谈个人的编辑体会,你算是第一人(笑)。当编辑要发现作品,培养人才,我在《解放军文艺》时,沉默君的电影剧本《渡江侦察记》最早只是一个侦察员和一个姑娘的故事,从提纲、初稿、到发表,都是我参与策划的。还有王愿坚,我一再提醒他,军事题材是他一个正确的创作道路。在《延河》时,认真负责,对作者的作品提出意见,帮助修改后在刊物上发表的也不少。

我是将近80岁的老翁了,但身体还很硬朗,这是我这辈子坎坷人生造成的,是劳动改造给了我强健的体魄,虽然蒙冤受屈几十载,但终在暮年重见天日,也是值得庆幸的事。1994年8月份,陕西省委宣传部、省作协、省文联和陕西省现代文学学会联合召开“胡征创作60周年学术讨论会”,我感到很欣慰。

本文为节选,原载1995年《延安文学》第5期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