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5月21日,全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33.7億劑次。

在新一輪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席捲下,中國提出了新的應對之舉——在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鐘核酸檢測“採樣圈”。

當新冠疫苗和核酸檢測精準觸達到我們每一個人時,一個逃不開的命題便是如何運輸。鮮爲人知的是,滅活疫苗必須在2-8攝氏度的環境下運輸,常規的核酸檢測試劑需要(-20±5)℃冷鏈儲運——這是一場事關專業的、高要求的醫藥冷鏈物流的浩大工程。

如果說新冠疫情帶火了疫苗和核酸檢測,那作爲產業鏈下游的醫藥冷鏈物流,可以說是趁機進入了加速期。

本文試圖分析:近幾年醫藥冷鏈物流究竟發展得如何?這一有點“冷”的賽道還有多少想象空間?

狂奔佈局

憑藉年營收1280億元、淨利潤956億元,新冠疫苗研發生產企業科興生物一時登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而其背後,幫助其將新冠疫苗配送到全國各地的供應商——九州通(國內四大醫藥流通企業中唯一的民營企業)——也在醫藥冷鏈物流運輸上實現了營收的突破:2021年,九州通三方物流業務實現營收5.8億元,同比增長74.31%。九州通向動脈網解釋,這一營收和增長的大頭來自2021年1月起的科興疫苗配送服務訂單。

作爲一家老牌的醫藥流通企業,九州通對於醫藥冷鏈的佈局早在20多年前就開始了。九州通物流總公司冷鏈業務事業部總經理易君臣告訴動脈網,“在2012年國內醫藥冷鏈剛剛起步的時候,九州通就開始加大投入冷鏈包裝技術的研究,掌握了冷鏈流通的核心技術。”

而後,九州通在2014年單獨成立了冷鏈事業部。根據其2016年起在年報中公佈的冷庫面積數據,從2016年的15704平方米到2020年的44000平方米,年複合增長率超29%。對於這一高增速,易君臣的解釋是,這符合九州通最初對於冷鏈物流業務的發展規劃,由於部分區域公司的冷鏈物流中心尚不完善,2016-2020年期間以建設各區域的物流中心爲主。

2016年——對於醫藥冷鏈運輸而言,是一個繞不開的年份。

那一年發生了震驚全國的“山東疫苗事件”。時年3月,山東警方破獲案值5.7億元的疫苗非法流通案,案件中發現約200萬支疫苗未經嚴格冷鏈存儲運輸銷往全國24個省市,這個數量約佔涉案期間上市疫苗總量的2‰。涉案疫苗包含25種兒童、成人用二類疫苗,波及安徽、北京、福建、甘肅、廣東等24個省份,涉案人員達300餘人。

儘管這些涉案疫苗出自正規廠家,但由於未按規定進行冷鏈存儲和運輸,並且部分屬於臨期疫苗,流通過程中存在過期和變質風險。

回過頭來看,2016年對於醫藥冷鏈運輸而言,是一個關鍵的政策年——

山東疫苗事件曝光後,暴露出了冷鏈物流監管體系不完善、醫藥冷鏈物流相關的法規標準內容不統一、醫藥冷鏈基礎設施建設落後、信息化程度滯後等種種問題,也引起了有關部門對疫苗以及醫藥冷鏈物流的高度重視。國家陸續出臺了多個文件規範冷鏈醫藥產品的流通,包括新版的《疫苗流通和防疫接種管理條例》。

其後,全國性大型流通企業相繼成立了專門的冷鏈事業部;隨着國務院取消醫藥物流資質行政審批事項之後,第三方物流也摩拳擦掌,紛紛佈局醫藥冷鏈物流。

而直到新冠疫情爆發的2020年,九州通首次在年報中表態,將醫藥冷鏈物流視爲“藥品流通中最具發展前景的業務分支”。很快,九州通接下了科興疫苗的全國配送項目,兩年來斥資7000萬,採購135臺疫苗專用冷藏車。

目前,九州通已經實現了31個省級物流配送中心,110個地級物流配送中心,519個冷庫、覆蓋率達98%以上,430+冷藏車、5000+個保溫箱,5條冷鏈幹線網絡的規模佈局。

疫情對於醫藥冷鏈運輸,即是高壓考覈,也是一次技術迭代。易君臣介紹,配送過程中最大的難點是全程溫控,“由於疫苗配送區域遠、幅度廣,全程冷鏈溫度控制難度大,特別是同一季節全國東西南北溫差大,對於極寒、極高溫天氣溫度控制要求高,以及在幹轉支大小車轉運過程中溫度難以穩定。”

九州通的應對方式,一是對用保溫材料對疫苗運輸車進行改造;二是獨立研發貨物轉移對接倉,通過增加可調節式門封對接各種大小車輛,解決收貨口到庫內銜接溫度;三是建設溫控管理平臺,可同時監控120輛配送車的在途信息。

至於九州通未來的發展規劃,易君臣顯得躊躇滿志。“九州通醫藥冷鏈未來4年(2023-2026年)的營業收入年均增長率目標是達到20%以上;2026年九州通冷鏈三方收入的目標是增長至4.7億,成爲全國性第三方醫藥冷鏈物流行業營收額排名前十的企業;九州通也將通過業務資源整合方式和技術設備革新爲內部業務降低運營成本,計劃費用率每年降低3%。”易君臣說。

九州通的發展是國內醫藥冷鏈物流行業的一個縮影——隨着溫控藥品擴類、新冠疫苗集中批量上市、生物藥加大研發力度的背景下,醫藥冷鏈市場規模持續大幅增長。中物聯醫藥物流分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醫藥冷鏈物流銷售總額爲2509億元,至2021年達到4814億元。五年時間近乎實現了翻倍的增長。中物聯醫藥物流分會預計,2022年我國醫藥冷鏈的市場規模將達到5446億。

生物醫藥的火熱帶動了醫藥冷鏈市場的繁榮

新冠疫情爲醫藥冷鏈加了一把乾柴,而實際上在此之前,這盆火就已經燒旺了。此前的那把柴來自生物醫藥——在新一輪醫改的背景下,醫保“騰籠換鳥”,推動了醫藥產業創新升級,緊跟着生物醫藥的崛起,生物樣本物流、臨牀試驗物流、生物醫藥/診斷試劑、生物樣本存儲、生物醫用材料物流的需求隨之而來。

能夠印證這一點的是,根據中物聯醫藥物流分會的統計,生物製品在冷鏈運輸產品中佔絕對大頭,佔比達40.77%。根據產品類別的不同,我國醫藥冷鏈市場運輸產品包括疫苗、血液製品、生物製品、IVD、醫療器械(IVD除外),除了生物製品外,其餘的佔比情況是:疫苗佔10%,血液製品佔13.86%,IVD佔比達24.9%,醫療器械(IVD除外)佔10.5%。

中健雲康的創始人楊炎俊就是發現了這樣的機會,在2018年入局開始創業。

作爲一個擁有15年甲方物流供應鏈從業經驗的老兵,楊炎俊創業之前的職位是,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金域醫學的物流總監。

決定創業時,楊炎俊的寶寶剛剛滿月,他賣了一套房作爲啓動資金,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破釜沉舟的創業”開始了。

儘管前路是一場“不留退路”的冒險,但楊炎俊顯然對於未來信心滿滿——以他的從業觀察來看,醫藥冷鏈的市場供給遠遠小於需求,是一個難得的藍海市場

彼時,他作爲甲方在爲公司挑選醫藥冷鏈物流供應商時,常常很頭疼,因爲市面上能看得上的醫藥冷鏈供應商屈指可數,“可能也就五六家”,而價格又都比較高,服務的專業度、服務網絡覆蓋的地區並不能令人滿意。

在供給匱乏的另一邊,是急速增長的需求。春江水暖鴨先知,楊炎俊很快發現,金域醫學新藥臨牀部門的業務和收入直線上升,他確信,新一輪的醫改政策見效了,國內創新藥是真的開始“噴發式地增長了”。而他的機會也即將來臨——在對標研究了歐美和日本的市場後,楊炎俊確信,中國的冷鏈醫藥物流市場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此後的故事是,中健雲康從熟悉的第三方醫學檢測冷鏈物流切入,逐漸拓展至IVD、CRO、生物醫藥領域,把握住了行業發展的機遇。

對於中健雲康而言,2019年接下華大基因在河北省的孕婦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項目,是關鍵的轉折點。

2019年7月,華大基因拿下了河北省孕婦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服務項目的標的。這是河北省的一個民生項目:爲轄區內孕婦在孕期免費提供一次產前基因篩查(或唐氏血清學篩查),當年基因篩查總量約35萬例,項目總預算爲1.4億元。

要完成這樣一個民生項目,對於冷鏈物流的要求是,一是在範圍上需要覆蓋到河北省所有縣級市總計200多家醫院;二是在時間上,需要保證每家醫院在當天基因採樣完成後,當天或者次日樣本送抵華大基因的河北石家莊實驗室。

“但生物樣本的物流運輸,絕對不是把樣本從A地送到B地的簡單搬運和送達。”楊炎俊認爲當時中標的關鍵在於,中健雲康提供的解決方案,不是基於純物流的思維,而是真正理解第三方醫學檢驗運輸需求的落地方案。“這過程中還有很多需要考慮的,包括如何培訓物流人員、整個體系如何流轉、信息化系統怎麼開發。而在運輸的每一個環節,還需要納入諸多流程細節,諸如拍照上傳後臺、如何識別樣本項目、現場如何交接等等。”而這些恰恰是楊炎俊此前十多年積累的經驗。

用楊炎俊的話來說,華大基因在找物流供應商時遇到的困境,和他當年在甲方時所面臨的是一樣的。

河北項目之後,很快,華大基因向中健雲康拋來了橄欖枝,提供了天使輪的投資,並在次年增資550萬元。其後完成了A輪融資和數千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資方分別是經緯創投和松禾資本。

物流是一門規模效應顯著的生意,隨着需求的增加,從更上游來看,包括航空溫控集裝箱在內的溫度敏感型生物材料的轉運、配送所需的低溫存儲領域,也得到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包裝箱是冷鏈的核心。”一位長期從事國際冷鏈運輸的貨代告訴動脈網,此前,由於冷鏈需求小、國產包裝種類少,醫藥國際冷鏈運輸中大多使用的是國際品牌的包裝箱,常見的問題是包裝箱與產品非定製關係,而造成了“虧方”——也就是包裝箱內的體積沒有被充分利用。

這兩年一個顯著的變化是,隨着醫藥冷鏈需求的增加,國產品牌進入了航空包裝箱的賽道。“規格多了,選擇空間更大了,成本也就降下來了。”

海爾生物就是一個國產航空溫控集裝箱的入局先鋒。

成立於2005 年的海爾生物,是一家始於低溫存儲、基於物聯網平臺轉型的生命科學與醫療創新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主營業務包括生物樣本庫、藥品及試劑安全、疫苗安全、血液安全及生命科學實驗室相關領域的設備及配套物聯網解決方案。

海爾生物的“雲芯”超低溫冰箱,曾憑藉能夠實現人、設備、樣本雙向智能交互、樣本管理一鍵存取等優勢,成功中標了丹麥哥本哈根大區所有公立醫院400臺超低溫物聯產品集中採購項目,成爲了中國醫用超低溫冷櫃出口第一品牌。

其最新頗受關注的佈局是,2021年12月,新設子公司青島鴻鵠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鴻鵠航空科技),註冊資本人民幣2700萬元,主要從事航空溫控租賃業務。

就在上個月,鴻鵠航空科技總經理孟志剛公開介紹稱,“我們的航空溫控集裝箱已經順利首飛,成功打破了該領域主動式溫控集裝箱長期被國外品牌壟斷的局面。”

孟志剛對媒體表示,航空溫控行業的未來增長主要看生物醫藥產業的增長幅度,“海爾生物爲什麼要做航空溫控這塊業務,就是因爲我們有一個3400家以上的生物製藥用戶基礎,目前我們主要爲這些用戶提供存儲場景的解決方案。在存儲場景上,我們比較容易延伸到運輸場景上來,因爲海爾生物有一個全球化的用戶基礎和運營體系,能夠很好地幫助航空溫控這塊新業務成長起來。”

把物流作爲基建,醫藥冷鏈還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當規模效應被放大後,醫藥冷鏈還有多大的想象空間?

一個可能性是,把物流作爲基建,用互聯網的打法,提供更多的增值產品和服務——這是在採訪過程中,中健雲康給出的一個答案。

在中健雲康的戰略佈局中,公司的第一階段從熟悉的ICL(第三方檢驗)切入提供一站式供應鏈和SaaS解決方案;第二階段也就是當前階段,需要優化ICL物流網絡,逐漸拓展至IVD、CRO、生物醫藥領域,同時佈局海外市場;第三階段,公司在提高物流業務市佔率的同時,將完善醫護服務平臺,打造集檢測、送藥、醫護資源、健康管理於一體的綜合醫療服務平臺。

在和中健雲康的交流中,動脈網發現這一規劃的核心在於,中健雲康沒有把冷鏈物流僅僅當做一門物流生意,而是在琢磨如何爲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基於這一出發點,後面的事情也都好理解了,這個邏輯更像是互聯網思維——把物流作爲基建,在觸達客戶後,想辦法提供二次轉化和增值服務,以增加營收,降低邊際成本。這裏的增值服務也包括運營成本優化,以及如何能夠幫助客戶提供更多的專業服務。

目前,中健雲康的創新業務的探索包括:幫助國內企業實現出海物流運輸;未來將藉助公司平臺上數萬名註冊護士的資源,爲C端用戶提供居家檢測、送藥上門、居家護理、居家體檢等居家健康管理服務。

可以說,不止於儲運,涉足醫藥冷鏈物流的企業們還將有更多的想象空間。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