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Hernanderz

來源: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

5月27日,聯想財報新鮮出爐:總營收716.18億美元,同比增長18%;全年淨利潤達到20.3億美元,同比暴漲72%。雖然營收增速對比起上一財年不算太驚豔,但利潤端的表現令投資者欣喜。週五高開高走的股價,也足以表明資本市場的態度。

在整體數據之外,聯想多元化策略的成果以及營收結構的改善,同樣值得投資者關注——尤其是此前一直在燒錢的SSG方案服務業務集團和ISG基礎設施方案業務集團,難得全部實現盈利。

不過,如果就此認定聯想已經完成多元化轉型、擺脫PC依賴症、撕掉代工標籤,未免有些過於武斷。從營收結構來看,智能設備業務集團IDG依然佔據絕對大頭,上一財年收入623億美元,佔比超過87%,47億美元的經營溢利也創下歷史新高。

換句話說,現在談聯想轉型、貼上技術標籤,似乎還爲時尚早。

可以肯定的是,聯想的轉型計劃不會停下,在研發上也會繼續大灑金錢。不過對聯想來說,光燒錢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找準發力方向、有針對性地投入。

營收、利潤雙增,主業三駕馬車齊奔騰?

5月26日,聯想公佈2021/2022財年全年及第四季度(截止2022年3月)財報,整體數據向好。

受良好的業績推動,週五亞盤時段聯想高開高走,截止港股收盤時漲逾3%。從市場的反應來看,投資者對聯想這份成績單相當滿意。而細看之下,聯想這份財報最大亮點來自利潤端:全年淨利潤同比大幅增長,且實現了自2014年收購摩托羅拉移動和IBM X86服務器以來首次主營業務線全面盈利。

先來看營收的情況。財報顯示,截止2022年3月31日的完整財年,聯想總營收716.18億美元,同比增長18%。從營收增速的角度來看,聯想的表現不算太驚豔——作爲對比,上一財年聯想營收同比增長19.8%,創下近十年之最。

而從分地區收入來看,部分海外市場也開始顯露疲態。數據顯示,聯想中國區實現營收同比增速爲29%,美國地區收入增速24%,但歐洲、中東和非洲市場的收入同比僅增長15%,除中國外的亞太地區收入甚至小幅下滑了1%。

不過正如前文所言,聯想在利潤端的表現更值得投資者欣喜。數據顯示,全年淨利潤達到20.3億美元,同比暴漲72%,不僅超出市場預期,較上一財年也高出兩個百分點;稅前利潤則錄得27.78億美元,同比增幅也高達56%。

在整體數據之外,聯想的營收多元化策略的成果以及營收結構的改善,同樣值得投資者關注。尤其是此前一直在燒錢的SSG方案服務業務集團和ISG基礎設施方案業務集團全都實現盈利,更是一個標誌性時刻。

其中,ISG在下半年成功扭虧爲盈,全年營收達到71億美元,同比增長13%,穩坐集團第二把交椅。

相比之下,SSG利潤率進步較大。上一財年,聯想SSG實現收入和經營溢利分別爲54億和12億美元,同比增長30%和40%,經營溢利率達到22%。其中,運維服務的收入增長最快,達到63%,支持服務和項目和解方案服務的營收同比增速都在20%以上。

看到這或許有人要問,在SSG和ISG的全面爆發下,聯想是不是可以擺脫PC依賴症了呢?

價值研究所認爲,事情也沒有表面上那麼樂觀。

從營收結構來看,智能設備業務集團IDG依然佔據絕對大頭,上一財年收入623億美元,佔比超過87%,47億美元的經營溢利也創下歷史新高。此外,從同比增速來看,IDG上一財年的18%也要優於ISG的13%,聯想在雲計算、數據中心等新業務上仍處於艱難的爬坡階段。

而從聯想過去一個季度的產品開發、業務擴張情況來看,PC硬件也還是佔據了最重要的位置。尤其是藉着疫情抬頭之後居家辦公模式的普及,中高端PC需求出現明顯上漲,甚至遊戲電腦產品收入也較上一財年同期增長了37%。

總的來說,聯想短時間內想完全擺脫對PC硬件業務的依賴並不現實,而且爲了給ISG、SSG業務輸血,聯想還必須抓住PC市場難得的回春期。

不過將目光放到市場大環境內,聯想PC業務面臨的挑戰也並不少。

Canalys的最新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聯想在中國PC市場佔有率爲37%,所佔份額比第二名戴爾12%和惠普的8%相加還要高。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季度428.9萬臺的PC出貨量和去年同期的427.6萬相比,基本上沒有什麼進步,這也側面印證PC市場早已觸及增長天花板的事實。

可以肯定的是,聯想還是想擺脫PC依賴症、撕掉身上的代工標籤,也不會放棄對ISG、SSG業務的支持。這一點,從不斷增長的研發投入中就能看出一二。

只不過,轉型路上的種種障礙,光靠砸錢搞研發就能解決了嗎?

答案恐怕也不會那麼簡單。

研發投入猛增,聯想撕下代工標籤了嗎?

自從衝刺科創板失敗之後,外界對聯想科技含量的質疑、猜測就日漸升級,聯想也很想通過大規模研發投入,改變留給外界的不利形象。

在財報電話會上,楊元慶再次強調,聯想加碼研發投入的計劃不會改變:

“我們正向三年內研發投入翻番的目標邁進,進一步增強核心競爭力,推動可持續的盈利性增長。”

數據不會騙人,聯想的確用實際行動和真金白銀踐行了自己的承諾。

根據財報上透露的信息,聯想上一財年研發投入達到近130億元,同比增長43%,創歷史新高。從增長曲線來看,過去一年聯想的研發投入力度也在不斷提高。

與此同時,聯想的研發團隊規模也在不斷膨脹。根據財報數據,聯想上海一財年完成研發人才招募近5000人,楊元慶在去年11月份還透露,聯想的中長期目標是在未來三年內面向全球招聘1.2萬硬核科技人才。

乍一看,聯想可謂誠意滿滿,爲了搞科研不惜大灑金錢。

但仔細一想,從去年撤回科創板IPO申請、闢謠科技含量不足算起,到設立“研發投入翻番”的目標再到今年一季度落幕,聯想的科技升級之路已經走了半年。這半年下來,聯想的科研路線是否足夠清晰?技術成果真的令人滿意嗎?

對於這些問題,一時之間似乎很難給出肯定的答案。

事實上,聯想之所以被詬病科技含量不足,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其身上強烈的“代工標籤”,以及多年來遠高於營收水平的原材料採購成本。尤其是處理器芯片、內存及儲存器、顯示器等核心零部件極度依賴外部採購的狀況,聯想現在也沒有太大改善。

根據財報上透露的信息,過去一年聯想將大量研發資金投入到邊緣計算、軟硬件核心技術、新IT架構和升級低碳技術設備上,這些技術對應的業務主要歸屬於ISG和SSG兩大板塊。

實打實的數據證明,聯想投入到研發中的資金真的在增加,加大對SSG和ISG業務的研發投入也沒有錯。但相比這些新業務,聯想也不能忽視缺少自研芯片、處理器這樣的核心技術這個老問題。

價值研究所就認爲,搞技術、重研發,對於聯想這樣的科技企業來說當然是很有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找準發力方向、有針對性地投入。

對聯想來說,投入的熱情和力度不用懷疑,但針對後一點,或許還需要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當前的策略——硬件是聯想的老本行,也是其優勢所在,未來也絕不可能丟棄。

事實上,關於聯想自研芯片的傳聞,也從未斷絕。

截止目前,聯想旗下的聯想創投、聯想之星和君聯資本三大投資公司已經先後向國內20多家芯片公司拋去橄欖枝。其中,既有寒武紀這樣的當紅炸子雞,也有芯馳這樣的老牌研發廠商,還有銳思智芯、昂瑞微電子、馭光科技這樣的後起之秀,涉及的具體技術領域更是囊括AI芯片、CMOS芯片、嵌入式CPU芯片、IoT芯片和光學芯片等幾乎一整條芯片產業鏈。

當然,PC硬件只代表着聯想的現在,要贏在未來,多元化轉型是必然選擇。在這個過程中,理性、有長遠規劃的研發計劃也至關重要。

聯想要做的,從來就不止投錢那麼簡單。

新品密集發佈,數據中心、雲計算誰能挑起重擔?

正如前文所言,PC對於聯想的營收和利潤來說仍然至關重要,也是聯想丟不起的基本盤。但從大環境來看,PC市場的萎縮似乎無可避免。

從最新數據來看,聯想一季度在中國市場的PC出貨量是原地踏步;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國際市場,其實已經開始退步了。

根據知名數據機構Gartners的最新統計,今年一季度全球PC出貨量爲7790萬臺,同比下降6.8%,聯想仍以23.8%的佔有率排名第一。然而,排名前兩名的聯想和惠普出貨量分別下滑了11.1%和17.8%,盡顯頹勢。

就目前來看,聯想目前的轉型策略,主要遵循兩條主線:一是打造智能硬件生態,從專注於PC拓展至其他硬件產品;二是加強技術實力,往雲計算、數據中心等利潤空間更大的賽道擴張。

這兩條路其實都不好走,但被時代巨輪推着向前的聯想其實沒得選,必須得走。

先來看硬件產品。過去幾年聯想的硬件業務覆蓋範圍已經遠遠超出PC領域,逐漸往智能終端、生活消費硬件等領域拓展,形成自己的硬件生態網。而隨着今年一系列新品的亮相,聯想仍在不斷擴寬自己的硬件賽道。

5月24日,2022聯想消費生態新品發佈會在線上舉行,包括YOGA Life家族和聯想小新家族系列,十多款新品集體亮相,覆蓋PC、一體機、智能投影儀等硬件產品,以及無線鼠標、無線充電臺燈、桌上增高支架等配套產品。

從推出的這一系列新品來看,PC依舊是聯想最重要的項目,但多元化策略也在不斷推進中。諸如智能投影儀、無線吸拖一體機等生活消費產品,也肩負着爲聯想開闢新增長點的重任。

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是小新520智能投影儀和YOGA家族的YOGA 7000智能投影儀,前者更是小新家族的首款投影儀產品。對於這兩款產品的發展前景,聯想的野心也不小:以投影儀爲問路石,嘗試跨出PC端、實現智能硬件產品的生態化連接。

爲了配合這個計劃,YOGA 7000在功能上不斷做加法,除了外觀、性能、聲響效果之外也十分注重產品的智能化水平。而小新520智能投影儀也有諸如內置TOF激光傳感器、CMOS攝像頭模組等設計,可以支持自動對焦、全自動梯形校正和自動避障等智能化操作。

在今年4月份的誓師大會上,聯想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曾表明,聯想將發力DISC業務,構築一套專屬的IoT生態,其終極目標是在競爭逐漸白熱化的智能物聯網市場擁有一席之地。

毫無疑問,這十多款硬件產品也只是聯想硬件生態計劃的一部分,未來還會有更多新動作。

再來看雲計算和數據中心這兩道“硬菜”。聯想要發力B端,這兩項業務是突圍的關鍵,ISG和SSG兩大業務也是聯想真正擺脫PC依賴症的最大希望。

在去年一季度,楊元慶曾說ISG業務已經進入盈利的“最後一公里衝刺”,如今成功兌現諾言,可見聯想從中下了不少苦功。而兩相對比之下,抓住“新IT”風口的ISG業務前景似乎更值得看好。

雖然無法和阿里騰訊等頭部雲服務廠商相比,但聯想ISG也有自己的優勢:在傳統的數據中心產品之外,還能提供覆蓋私有云、公有云和邊緣計算的全套服務,尤其是對中小企業來說更加划算。

衆所周知,中國在全球數字化轉型大潮中一直扮演中重要角色,這也給聯想這樣的企業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在去年,聯想就召開了首屆中小企業客戶大會,集團副總裁、中國區中小企業事業部總經理王忠重點推介了聯想的中小企業數字化FAST光速引擎。

未來也可以預見,聯想還會抓住自己這個優勢,繼續完善服務、吸引更多中小型企業客戶。

寫在最後

在公佈財報的同一時間,聯想CEO楊元慶向全體員工發佈了一封內部信,提到了聯想未來的目標:

“在新的財年,正如我在誓師大會上所分享的,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投入於創新的加強,投入於服務導向的轉型,投入於社會價值的提升,爲長久可持續的發展注入不絕的動力。”

客觀來說,聯想距離完全撕掉代工標籤、走上硬科技路線,還有一定距離。這也就意味着,聯想未來的發力方向依然離不開SSG、ISG和MBG這幾個新引擎,仍會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往多元化轉型。

屬於PC的時代終究會過去,聯想很清楚自己必須不斷調整策略才能跟上潮流,多元化始終是一個無法迴避的關鍵問題。在連續七個季度實現淨利潤增幅超50%之後,積累了大量彈藥的聯想或許會執行更徹底的轉型策略。

能不能成功不好說,至少聯想現在已經找準了方向,這已經是一個良好信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