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里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爲人知的老長安!

【秦嶺】

秦嶺:被尊爲華夏文明的龍脈,是中國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線,長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 。《方輿紀要》謂:“南山深處高而大者曰秦嶺。”廣義的秦嶺,西起崑崙,中經陝甘,東至鄂豫皖。狹義上的秦嶺指的是渭河與漢江之間的山地 。

終南山:是秦嶺的中段,也是秦嶺的最核心部分。《山海經》中:將終南山簡稱爲"南山"。因居周都豐鎬之南,又名:周南山;《關中記》:“中南,在天下之中,居都之南也,一稱南山。”所以也稱“中南山”;傳言終南山是崑崙山的地脈學位,所以道家也稱其爲“地肺山”。終南山西起寶雞市眉縣、東至西安市藍田縣。

《雍錄》:“終南橫亙關中南面,凡雍、岐、郿、鄠、長安、萬年,連綿峙踞其南者,皆此一山。”

《一統志》:終南山在府城南五十里。西自鳳翔府眉縣入境,連亙長安、咸寧、盩厔、鄠四縣之南,又東抵藍田界。

【子午鎮】

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內,秦嶺特指終南山。

班固《西都賦》註解:“秦嶺,南山也。”《讀史方輿紀要》說:"秦嶺,終南,本一山矣。"

《三秦記》曰:“秦嶺東起商洛,西盡汧隴,東西八百里。”宋人所撰《長安縣誌》載:“終南橫亙關中南面,西起秦隴,東至藍田,相距八百里。”

【子午鎮】

古人稱“秦嶺七十二峪”,實則秦嶺的峪口不止72個,“72”比喻秦嶺峪口衆多,秦嶺72峪位於秦嶺的北坡,都是終南山歷史久遠的馳名峪口。

終南山抱龍峪在長安區子午鎮,子午鎮其名來源於鎮後終南山的子午道,在古代子午道是連接京師長安與川蜀的古道,也稱子午谷。古代稱北方爲子,南方爲午,南北走向的大道就被稱爲子午道。《戰國策》:張儀說趙曰:“秦一軍塞午道。鮑彪注:長安有子午谷。北山是子,南山是午。”

三國時期,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屢戰屢敗, 大將魏延提出了“子午谷奇謀”,欲率兵5000,走子午谷奇襲長安,因諸葛亮用兵謹慎, 未曾採納。數年後魏將鍾會選擇子午古道出奇兵,一舉攻陷漢中滅亡蜀國。唐朝時期,楊貴妃爲了喫荔枝,大力修繕子午道,以便快馬加鞭運荔枝,所以子午道唐朝也稱“荔枝道。

子午鎮背靠終南山,轄區有三大馳名峪口:子午峪、抱龍峪、天子峪。

《長安志》:“楩子谷(天子峪)水出南山,北流合成國渠,又西北豹林谷(抱龍峪)水入焉。”

《宋史》載:“种放隱豹林谷(抱龍峪)東明峯,又西爲子午谷(子午峪)。”

抱龍峪在歷史上名氣頗大,清道光二十年進士蔣琦齡作詩《豹林谷》:地僻元豹隱,高巖白雪封;永懷種處士,悵惘東明峯;落落澗中石,慌慌煙外松;徘徊不忍去,流水酣笙鍾。

【抱龍峪】

搜索資料,網上異文同言:據史料記載,抱龍峪原名豹林峪(也稱豹林谷),這個名稱最早出現於北宋文學家、史地家宋敏求《長安志》中。真可謂天下文章一大抄,你抄我抄他也抄。

實則抱龍峪最早名曰“虎林谷”。因山中多虎豹,唐朝以前叫“虎林谷”,關於秦嶺山有老虎,實則並非妄言,現在楊莊街道山中還有條虎谷(虎峪)。

《鎮安縣誌點釋》說:“清代的知縣很有名,聶燾,字環溪,湖南衡山縣人,乾隆十三年到鎮安上任知縣,鎮安地僻人稀,萬山盤鬱,虎狼爲患,動輒傷人,人不敢夜行,畏虎不敢直名,稱爲王爺,又呼怕怕”。

1944年/1949年/1953年/秦嶺山都曾打獵過老虎。1964年5月秦嶺老虎傷人被獵人擊斃,著名作家葉廣芩《老虎大福》寫的就是這隻在秦嶺發現的最後一隻秦嶺虎。

在1993年第二期《大自然》雜誌中《關於秦嶺的虎》一文中說到:秦嶺虎的個體大小與東北虎相似,而毛皮色澤則類似於華南虎。因此,應劃入“華北虎亞種”。

咱接着說“虎林谷”,唐初道宣禪師所撰《續高僧傳卷二十七》既有虎林谷記載:“隋朝終南山釋普安,京兆府涇陽人,乃一聖僧。周武帝滅佛,被迫隱居於終南山中楩梓谷(天子峪)。隋朝建國,佛教大興,許多高僧應召出山,惟有普安不肯隨同至京,另在山中子午谷(子午峪)與虎林谷(抱龍峪)合澗之側鑿石龕、結草菴而居。開皇八年,隋文帝下詔,普安入京爲皇太子門師,大業五年圓寂,起塔葬於楩梓谷(天子峪)至相寺之側。

唐朝時期因避諱唐太宗李世民曾祖李虎的“虎”字,“虎林谷”改名“豹林谷”。終南山號稱仙都佛山,自古是隱居勝地,歷史上不乏名士在此隱居。隱居出仕,終南捷徑。

《玄都壇歌寄元逸人》: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寫給好友道士元逸人的一首七言詩:“故人昔隱東蒙峯,已佩含景蒼精龍。故人今居子午谷,獨並陰崖自茅屋。”文中“昔隱東蒙峯”說的就是豹林谷,“今居子午谷”說的就是子午峪玄都壇。《清一統志·西安府一》 引 《舊志》:“豹林谷在長安縣南終南山麓,谷內有東蒙峯,亦曰東明。”

《新唐書·卷二十七》載:令狐德棻五世孫令狐峘,天寶末年,中進士及第。遇安祿山叛亂,隱居南山豹林谷。楊綰未發跡時,常與其同遊南山,發現令狐峘口齒伶俐,博學多才。後楊綰官拜禮部侍郎,負責修國史,推薦令狐峘,官拜右拾遺, 兼史職。

《宋史·隱逸傳》載:高懌 ,字文悅,荊南高季興四世孫。幼孤,養於外家。十三歲能屬文,通經史百家之書。聞种放隱終南山,乃築室豹林谷,追隨种放受業。放奇之,不敢以弟子禮相待。與同時張蕘、許勃號“南山三友”。

《宋史·隱逸傳》載:“种放與母隱居終南豹林谷之東明峯,結草爲廬,僅庇風雨。”

【抱龍峪】

《宋史》載:种放,字明逸,七歲能文,常往來高山之間,有隱居山林之意。父親去世,幾個兄長都營謀官職地位,唯獨种放與母親一起隱居在終南山豹林谷的東明峯,用草搭建房舍,僅能遮蔽風雨。陝西轉運使宋惟幹得知种放的才能上報朝廷,皇上下詔派人召見爲官。种放稱病拒絕,皇帝稱讚其氣節,詔令京兆府賜錢讓其供養母親,母親去世,三天不喫不喝,在母親墳墓旁邊構屋居住。 鹹平四年,兵部尚書張齊賢聞种放之名再次推薦爲官,皇上再次下詔任命其爲左司諫、直昭文館,賜給頭巾衣服簡冊腰帶。第二天,种放上表辭謝皇恩重回豹林谷隱居。大中祥符八年,种放忽然穿道士衣服,召集門生一起在旁邊飲酒,酒過幾巡之後就去世了,歸葬在終南山豹林谷

在《水滸傳》中,經常聽到兩個只聞其名、不見其身的人物,這兩個人物就連梁山不少好漢都對他們非常敬佩。他們分別是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和小種經略相公种師中。在《宋史》中,種家軍比楊家將的名氣大,比楊家將的作用大。據《通志·氏族略》載:“種,本仲氏,以避難改載仲爲種,爲周代仲山甫之後。(今長安區樊川周時爲仲山甫封邑)

《宋史·卷三百三十五·列傳第九十四》載:种放之兄種昭衍,種昭衍之子就是種世衡。種世衡是北宋名將、種家軍開山人,宋仁宗時期,得總領西北軍務的范仲淹一手提拔,巧施離間計,除去西夏皇帝李元昊的心腹大將野利兄弟,威名震懾西夏。種世衡共生八子,皆在種家軍中擔任各級軍官。其子種記的兒子就是种師道。

种師道,居京兆府長安縣豹林谷,原名建中,師從關學大家張載爲師,因與奸相蔡京,權臣童貫交惡,被罷免軍權,退隱於南山豹林谷。种師道原名建中,因避諱宋徽宗趙佶建中靖國的年號,改名爲種師極,宋徽宗得知後賜名爲師道。靖康元年這一年,种師道七十五歲,春秋已高,天下人稱“老種”,退休賦閒豹林谷,接到了朝廷的勤王詔書。立即點兵東來,深得百姓擁戴,京師開封解圍後即被解除兵權,不久病逝。再後來,靖康之變宋欽宗、宋徽宗被劫入金營,宋欽宗才捶胸大哭:“不用种師道言,以至於此!”南宋皇帝宋高宗趙構建炎中,加贈少保,諡曰忠憲。建炎元年六月十五日,种師道靈柩歸葬於萬年縣神禾原(據傳今長安區香積寺村是種氏的家族墓地;未曾考證)。

老種經略相公是种師道,小種經略相公是种師道弟弟种師中,李綱主持京城保衛戰,种師中隨兄長一起行動,解太原之圍中,因友軍卻失約未至,种師中寡不敵衆,最終力盡而亡,朝廷追贈他爲少師,諡號爲莊愍。

【抱龍峪】

宋代張禮的《遊城南記》中有記載:百塔在梗梓谷口(天子峪),唐信行禪師塔院.......今小塔累累相比,因謂之百塔。塔東爲石鱉谷(石砭峪),廣惠神祠在焉。西爲豹林谷,种放隱居之地,放居今爲女冠所有。(“女冠”即戴帽子的女子,唐代女性普遍不戴冠,女道士戴黃冠,因此“女冠”就代指女道士,也稱:坤道)今抱龍峪之東庵,即張禮所記“女冠”所在處,是种放與其母隱居住地。

【抱龍峪】

清康熙《長安縣誌》載:“豹林谷在終南山麓”。清嘉慶《長安縣誌》載:“又東爲天井山,又東爲豹林谷,豹林谷水出焉。”

民國年間《咸寧長安兩縣續志》卷五地理志下“南山谷口”條下記載: 楩梓谷一名便子谷,俗名東西田子峪,又名駱駝山........又西爲豹林谷,俗名:抱龍峪,在縣南。有豹林谷水,西北流,會交水,注灃入渭。

傳唐太宗李世民誕生於楩梓谷,所以楩梓谷改名爲:天子峪。李世民由豹林谷抱出,所以豹林谷附會爲“抱龍谷”,今抱龍峪。抱龍峪峪中有唐王李世民操練兵馬的唐王寨。可見豹林谷變成“抱龍峪”是民國以後的事了。

至於抱龍峪是否是李世民抱出來的地方,事無所出,想來傳說的成分比較大。但李世民病死在此處卻屢見史籍。宋代張禮的《遊城南記》中有記載:翠微寺在終南山上太和谷,本太和宮,武德八年建,貞觀十年廢,廿年,太宗厭禁內煩熱,命將作大匠閻立本再葺,改爲翠華宮,元和元年廢爲翠微寺。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駕崩於翠微宮含風殿,享年52歲。

《咸寧長安兩縣續志》載:豹林谷又西爲子午谷,又西爲白石谷,又西爲太和谷,一作太河谷,即黃谷(皇峪溝)。

【抱龍峪】

抱龍峪位於終南山下西安市長安區子午鎮境內,距離環山旅遊公路約2公里,西鄰子午峪,東接天 子峪。進子午鎮,向南穿過鎮子,順直走就是抱龍峪,峪內九溝十八岔,正溝蜿蜒寬敞,兩旁羣峯險峻,中間綠水長流,開車到水泥路盡頭就是石門子。石門子本地傳說末代周天子周赧王聽聞秦嶺壓住周王室龍脈,爲了保護龍脈,把秦嶺72個峪的龍頭都砍了,唯有一個峪的龍頭被某神仙抱住,化作石頭留下,故名:石門子。這傳說聽聽即可,實則經不起推敲,終南山因在周都豐鎬之南,故名:周南山。應該是周王朝的龍興龍脈之地,怎麼可能壓住周王室龍脈,這種自殘行爲,段不可信。

【抱龍峪】

順石門子向上走,抱龍峪最有名的抱龍峪瀑布就在眼前,抱龍峪瀑布在石門子附近也叫“石門子瀑布”。抱龍河從崖上而降,飛流直下幾30餘米,形成瀑布,頗爲壯觀,冬季化爲冰晶,形成冰瀑,更是一大奇觀。傳說當年李世民被由此抱出時候突然沒有路了,便讓他隨水而漂,到達平緩之地。所以該瀑布又名“神龍龍瀑”。傳說聽聽即可,試想李世民身爲王子,誰敢讓其自由漂流。

【抱龍峪】

神龍瀑旁修建了幾座廟宇,裏邊供奉着玉皇、龍王、釋迦牟尼和藥王,所以有些人也把瀑布叫“龍王廟瀑布”。從瀑布到唐王寨,再走2個小時山路就到達唐王寨,唐王寨三面懸空,相傳是唐高祖李淵爭天下時的軍寨,唐王李世民登基後,改爲避暑行宮。這種說法,查遍史籍,可惜並無出處。唐王寨上原先有一座大廟,破四舊時被拆除。如今的唐王寨上面空曠如野,沒有任何遺蹟,是一處登高觀景的好地方。

豐鎬遺子-張新武/書文 於2020年2月25日,張新武:世居灃西周禮之鄉,長於長安物華之地,自幼好文筆。而立之年從軍,歸鄉自詡:“宗周先聖遺民,豐鎬故里之子”。隨以“豐鎬遺子”爲筆名,醉心周秦漢唐文化研究,因地理之便,對灃河兩岸宗周豐鎬故地鄉土人文歷史研究頗深,筆不輟耕,文章多發表於報刊,多次參與本地人文歷史書籍編寫、電視節目錄制。現爲長安作協、西鹹作協、西安地名研究會會員。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