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工黨在5月21日舉行的澳大選中取得勝利,新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的政府上臺。外界預測,澳大利亞新政府將改變前總理莫里森政府“強硬”、“親美”、“有盲點”的外交政策,更看重與區域國家的往來,但仍會延續“四國機制”等外交機制。

據路透社5月26日報道,阿爾巴尼斯和新任財長吉姆·查默斯都強調,澳大利亞財政狀況問題嚴峻。而就在阿爾巴尼斯強調將精力放在經濟等內政問題的不久前,他才完成“四國機制”峯會的行程。外界廣泛認爲,所謂的“四國機制”是美、日、印、澳四國試圖遏制中國發展的一種嘗試。

參考消息網5月26日報道引述澳大利亞媒體指出,澳大利亞新政府對華政策備受關注。據《澳大利亞人報》報道,阿爾巴尼斯強調,澳大利亞不會改變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也將繼續重視以中國爲重點議題的“四國機制”。

《日本經濟新聞》引述分析稱,阿爾巴尼斯政府仍將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但會更多地轉向區域外交。

轉向印尼?

《日本經濟新聞》5月22日報道指出,阿爾巴尼斯似乎對與印尼建立更牢固的關係“情有獨鍾”。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8日報道,在大選正式舉行前,身爲反對黨工黨領袖的阿爾巴尼斯便許諾說,倘若工黨獲勝,他將把印度尼西亞作爲首個外交訪問的對象之一。阿爾巴尼斯當時說,澳大利亞需要與印尼這個未來的“超級大國”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聯合早報》指出,印尼是地理上與澳大利亞最近的國家之一,兩國的合作關係包括反恐和邊境保護。上世紀90年代末,印尼特種部隊被澳大利亞等國指控在東帝汶濫用權力;2013年,澳大利亞間諜被指竊聽時任印尼總統蘇西諾的電話。這讓印尼和澳大利亞的兩國關係一直處於緊張狀態。

解釋性新聞網站The Conversation 5月23日刊文指出,過去,印尼和澳大利亞兩國關係曾陷入“過山車”狀態——時高時低,也曾陷入長期停滯。

在莫里森執政時期,兩國於2018年簽署了新的全面戰略伙伴關係,但並未能恢復領導人的私人交往。2018年,澳大利亞執政黨面臨補選壓力,總理莫里森突然宣佈會考慮像美國一樣將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對穆斯林占人口多數、一直鼎力支持巴勒斯坦的印尼而言,澳大利亞政府的這一姿態顯然不受歡迎。The Conversation稱,這表明莫里森政府將選舉野心置於國家利益之上。

近來,印尼也對美、英、澳三國建立的“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表示擔憂,尤其是AUKUS將協助澳大利亞建造核動力潛艇,而且會加劇地區局勢緊張。

阿爾巴尼斯強調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未來將有着中國、印度、印尼等‘巨人’之國的地區。我們需要加強(和它們的)經濟夥伴關係。”阿爾巴尼斯也曾說,他過去以政府部長身份訪問印尼的次數“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2019年,阿爾巴尼斯再次以印尼爲他作爲澳反對黨領袖的首次海外出訪目的地。當時,阿爾巴尼斯就說,與印尼以及整個(亞太)區域接觸是他外交政策的核心。

不過,因“四國機制”峯會5月24日在日本東京舉行,阿爾巴尼斯上臺後的首次外交亮相併沒有在印尼實現。

The Conversation分析說,莫里森政府在外交上更傾向於向英國和美國這些“偉大而強大的盟國”尋求安全保障,而工黨新政府則更優先考慮澳大利亞與周邊區域的關係。

議題主導的區域合作

在具體政策上,工黨競選時承諾會實現基於“相互尊重和真正的夥伴關係”的區域參與,還宣佈會在4年內向東南亞地區提供4.7億澳元(約合人民幣22.57億元)的對外援助,並在外交和貿易部門設立東南亞辦公室。

The Conversation指出,印尼和澳大利亞已在海上安全、海洋科學和海洋經濟上開展了合作,這將得到延續。澳工黨政府也希望拓展氣候安全方面的合作,承諾與印尼聯合建設價值2億澳元的氣候和基礎設施合作項目。

印尼加查·馬達大學(Gadjah Mada University)國際關係專家達夫裏(Dafri Agussalim)向《雅加達郵報》分析說,雖然澳大利亞工黨一向更重視印尼,但阿爾巴尼斯政府可能更看重印尼的氣候變化和人權議題,而甚於印尼經濟,這是印尼需要考慮到的因素。比如,印尼曾被批評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不力,印尼的巴布亞地區也有着複雜的爭議。

綜合媒體報道,在“四國機制”峯會中,美日印澳四國提出了許多合作項目。在科技、基礎設施、衛生、環境、援助、供應鏈等議題中,多多少少都體現了“四國機制”對東南亞地區的關注,而澳大利亞和日本便是其中的中介點。

The Conversation 5月23日文章稱,澳工黨新政府需要聽取東南亞國家的觀點,像印尼這樣的國家並不希望在大國競爭中選邊站。

《外交官》分析說,工黨政府可能改變一些過去保守黨的內政政策,比如對高等教育的市場化,這會間接對澳大利亞的外交關係造成影響。比如,市場化壓力下,澳大利亞公立大學的東南亞語言教學能力急劇下降,課程過分傾斜於商業項目,這便削弱了澳大利亞與東南亞鄰國接觸的知識基礎。

《外交官》還認爲,工黨“人權議題”導向的外交政策可能會在東南亞地區引起摩擦,但對希望與澳大利亞有更緊密聯繫的鄰國而言,增加接觸本身就已是好消息。

不再狂熱?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5日報道,澳工黨新政府外交部長黃英賢(Penny Wong)主張澳要在太平洋地區發揮更大的作用,也認可“澳大利亞-美國同盟是我們安全和繁榮的中心”。在對華關係上,2021年5月,黃英賢作爲在野黨人士批評莫里森政府說,澳大利亞內部對涉及中國的討論“有太多是狂熱、恐懼和缺乏背景的”,莫里森政府“只對那些能給他帶來政治價值的事情感興趣”。

據彭博社5月25日報道,澳大利亞前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說,他預計在新總理阿爾巴尼斯的領導下,澳中兩國關係會“重啓”。特恩布爾批評說,前澳大利亞政府以前有關中國政府的言論是“狂熱”和“無益”的。

彭博社指出,近年來,在以特恩布爾及其繼任者斯科特·莫里森爲首的自由黨-國家黨執政聯盟領導下,澳大利亞與中國的外交關係一直處於冰凍狀態。

據報道,特恩布爾說,阿爾巴尼斯當選提供了一個“體面下臺階的機會”。“他們不會像莫里森、尤其是(前國防部長)彼得·達頓那樣非常狂熱地發表政治言論。後者這樣做是出於國內政治目的,這真的無益於澳大利亞。這樣做是絕對錯誤的。”特恩布爾說。但他也認爲,阿爾巴尼斯政府在總體對華政策上不會有重大變化。

《日本經濟新聞》引述分析說,在工黨上臺的情況下,中澳兩國至少會在民間外交和社會交往上有復甦的可能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