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家俊輝 吳蓉 柳寧馨

廣東未來5年發展“藍圖”已繪就。

近日,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對今後5年廣東經濟社會發展進行了系統部署,其中科技與金融成爲“關鍵詞”。

廣東明確,將構建以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爲主軸,以港深莞、廣佛、澳珠爲極點,其他城市協同支撐的“兩廊三極多節點”創新格局。

不僅如此,廣東還將加快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同時還明確要打造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完善科技信貸、多層次資源市場等金融服務體系,引導金融活水流向科技創新。

廣東探路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珠三角地區顯然將扮演重要的“試驗場”和“輻射場”角色。

根據廣東的謀劃,今後5年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珠江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試點,着力打造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帶動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協同發展、聚勢騰飛。與此同時,珠三角還要增強服務全省全域的一系列功能,這其中,現代金融功能就被擺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

多位受訪專家認爲,當前科技創新正處於攻堅期、加速期和關鍵期,強化金融賦能的需求緊迫。珠三角科技創新日趨活躍,還肩負着協同港澳、帶動全省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重任,更需進一步強化現代金融特別是科技金融的集聚發展和輻射引領效應。事實上,近年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廣州國際金融城、廣東金融高新區、廣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橫琴等金融平臺正加快建設,並呈現串珠成鏈之勢,環珠江口“黃金內灣”之中,一條國際金融走廊逐漸隱現。

引導金融活水流向科技創新

從百米高空眺望珠江沿岸,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樓宇林立,廣州國際金融城施工現場如火如荼。以“一江兩岸”爲核心,廣州正依託科創要素集聚的優勢加速打造全球數產融合標杆城市。

琶洲數字經濟集聚區,百度、騰訊、阿里等深耕數字經濟、算法產業和人工智能的科技龍頭加速落地,致景科技、藥師幫、樹根互聯等一批全球獨角獸也相繼湧現。琶洲的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已經成爲科創廣州的典型縮影。

值得注意的是,隔珠江而立的廣州國際金融城,作爲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探索打造全國性數字金融基礎設施創新平臺及數字金融創新中心。

如此規劃背後,其實暗含着一條重要的規律——產業離不開科技創新,而科技創新背後金融是重要保障。尤其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快推動“科技-產業-金融”高水平循環,需要金融活水持續流向科技創新。

當前,科技創新正處於攻堅期、加速期和關鍵期,廣東強化金融賦能的需求越來越急迫。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要集中資源鍛造戰略科技力量,構建“兩廊三級多節點”創新格局。同時,加速打造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完善科技信貸、多層次資源市場等金融服務體系,引導金融活水流向科技創新。

對此,廣東金融學院副校長易行健認爲,廣東要在“十四五”時期甚至更長時間實現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創新強省取得新突破、現代產業競爭力贏得新優勢等諸多目標,必然要大幅度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但是,科技創新複雜度高、難度大、成功率低,是一個需要高投入且充滿諸多風險的長週期行爲。因此,如果沒有金融體系的強有力支持,科技創新能力不可能獲得長足進步。”易行健進一步分析。

廣東社科院財經金融研究所原所長、現港澳臺研究中心主任任志宏則認爲,高新技術企業創造了廣東全省五分之一的GDP總量,科技創新已經毫無爭議地成爲廣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但是,從國際發展趨勢看,金融活水必須要與科技創新進一步耦合,才能真正成爲區域發展的澎湃動力。

新輝(中國)新材料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胡楊深有體會,他認爲,廣東已在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人才支撐方面做了諸多佈局,也取得了不少成績,接下來確實應該在打造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方面再下一番功夫。

那麼,如何引導金融活水流向科技創新?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展凱認爲,廣東需要努力構建金融科技生態圈,加快賦能實體經濟,尤其是提高對科創類企業的金融扶持力度。

“比如,廣州在金融方面的強度、密度和國際化程度均有提升空間,這也是爲什麼在珠江新城基礎上提出打造廣州國際金融城的重要原因。”展凱表示,廣州國際金融城就是要承擔起賦能數字經濟、現代服務、國際航運等一系列需求的功能,服務廣州乃至廣東的產業轉型、科技創新以及進一步開放。

“黃金內灣”重大金融平臺串珠成鏈

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成爲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的“熱詞”。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祕書長陳耀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分析,所謂“黃金內灣”就是要推動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珠江口一體化發展,而“黃金內灣”實際上已經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揮了“串珠成鏈”的作用。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大灣區要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廣深港、廣珠澳兩條科技創新走廊,是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的核心一環。“黃金內灣”覆蓋的範圍與科技創新走廊幾近重合。

據任志宏觀察,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羣的協同創新已經從1.0邁向了2.0階段,實現了由突出功能到整體器質提升的轉變,原來的點狀功能互補正在過渡爲互相融合促進的利益共同體,科技資源、金融資源變得高度集聚。

在他看來,在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內,不僅廣深港和廣珠澳兩條科技創新走廊的作用日益凸顯,還與之相生相伴着另一條走廊:包括香港、深圳前海、廣州金融城、佛山廣東金融高新區、南沙國際金融島、珠海橫琴、澳門等重大金融平臺已經“串珠成鏈”,形成了一條國際金融走廊雛形。“從金融平臺到金融走廊,金融服務科技的邏輯不變,但科技創新和金融實現了深度耦合,將釋放1+1>2的效果。”

易行健也觀察到了這一趨勢。“從金融平臺到金融走廊,有利於提高金融市場運作效率,加快金融要素流通,利於從點、線、面逐步實現互聯互通與深度合作,尤其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

在受訪專家看來,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的目標是帶動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協同發展、聚勢騰飛;而國際金融走廊也要實現集聚與輻射帶動多重效應:一是提升廣州、深圳兩個中心城市的金融發展能級,二是發揮珠三角金融能級的輻射帶動全省的作用,三是協同港澳共建國際金融樞紐。

展凱認爲,廣東應該抓住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這一機遇,發揮毗鄰港澳的優勢,配套支持建設廣深港和廣珠澳兩條國際科創金融走廊,更好地利用境內外金融資源,助力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並且,兩條科創金融走廊要分工明確,錯位發展,依託南沙着力加強跨境投融資合作,依託前海着力深化與香港的金融交流合作,依託橫琴着力加強與葡語系國家的金融互動。

易行健也認爲,廣深港、廣珠澳兩條科創走廊背後,其實是特色金融的發展與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廣東可以通過金融科技創新大力推進粵港澳地區的互聯互通、產業培育與開放合作,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

創新的產業需要創新的金融服務

科創與金融要素的深度耦合,也將爲廣東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佛山市安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科安齒)總經理陳賢帥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金融對企業提升非常關鍵,尤其是醫療器械企業前期投入特別大,研究及臨牀週期特別長,如果只靠企業自身的投入很難完成,恰是受益於金融支撐,中科安齒才能發展成行業翹楚。

當前,廣東集成電路、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迅速發展,但與傳統行業不同,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高、資金需求大,但輕資產、無傳統抵押物的特性使很多中小企業難以達到傳統“資金流”評價體系的融資門檻。這也對金融服務模式產生了新需求,催生出科技信貸、數字金融等新業態。

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推出的科技企業“技術流”專屬評價體系爲例,其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評價企業的持續創新能力,實現了依託知識產權等創新要素量化評級結果爲中小科技企業提供質押融資服務的新模式。

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中國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韓松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也透露,隨着數字經濟深入發展,工商銀行也正圍繞“數字生態、數字資產、數字技術、數字基建、數字基因”五維佈局,以客戶爲中心對傳統金融模式進行數字化重構。

“數字化最重要的就是標準化數據的融合與連接。通過數字化轉型,商業銀行把金融服務各領域全過程所創造的數據標準化後變成生產要素,爲產品創新、服務創新、風險防控創造更多基礎性條件。”韓松說。

無論是金融機構還是科技金融公司,都已加快了對新金融業態的開發,各地也在加大布局金融機構聚集區和金融業新業態創新區。例如,廣州正以“金融+科技”創新產業爲重點打造廣州國際金融城,包括廣州期貨交易所、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財經數據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落地。

以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加快推進的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財經數據中心爲例,其圍繞技術賦能和數據賦能搭建了各個專題庫,並開發相應數據技術工具、數據應用產品。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財經數據中心依託於此,將建設服務政府數據資源共享和交換的“財經數據共享平臺”,爲創新的產業提供數字金融服務。

“因爲數字經濟、現代服務業和國際航運業等新經濟模式,在金融風險評估和資產定價等方面,都與傳統的服務對象會有很大不同。”展凱認爲,創新的產業一定是需要創新的金融服務,這將成爲各方面探索重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