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華中科技大學校長尤政:由創新構成的產業鏈纔有世界競爭力

湖北正在加快實施創新發展戰略,打造科技創新高地。建設東湖科學城是建設科技強省、推動實現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華中科技大學地處東湖科學城所在區域——武漢東湖高新區,在過去30多年的時間裏,華中科技大學與光谷相互支撐,在空間上融爲一體、在功能上相互依存、在文化上和諧共享,在人才、科研、產業、企業等方面均取得了卓越成就。

目前,華中科技大學領銜湖北光谷實驗室建設,以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等多個國家級研究平臺作爲支撐,參與湖北東湖科學城建設,爲“中國光谷”邁向“世界光谷”提供戰略支撐。

在新一輪科技產業發展中,華中科技大學將如何繼續發揮大學科、大平臺作用,支撐東湖科學城建設?5月27日,圍繞這一話題,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校長尤政接受了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專訪。尤政表示,由創新構成的產業鏈纔有世界競爭力,一流的大學和一流的科學城將是我國未來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

尤政說,湖北、武漢、光谷應聚焦主業、重點突破,牢牢抓住信息技術和生物醫藥兩大優勢產業,在信息基礎技術領域實現換道超車,在高端醫療裝備領域做成全國高地,有重點、有集聚、有高地的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

未來,在校地合作上,華中科技大學將與地方政府一道,整合科研創新平臺等各類創新資源,共同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打造,爲國家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以下爲專訪實錄:

第一財經:華中科技大學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才、成果、平臺建設方面走在全國高校前列。目前,在東湖科學城範圍內承擔了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湖北實驗室、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在新一輪科技產業發展中,華中科技大學將如何繼續發揮大學科、大平臺作用,支撐東湖科學城建設一流平臺、集聚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孕育一流產業?

尤政:世界一流大學、世界一流科學城建設共同肩負着國家使命和時代責任。世界一流大學與一流科學城的建設又是共生、共興、共強、共發展的關係。

近年來,國內興起新一輪科學城建設,截至目前,全國有10多個科學城正在規劃建設。華中科技大學是在武漢的土地上建校、成長、發展的大學,學校的每一步成長都離不開湖北武漢。華中科技大學願意從孵化創新思想、學科支撐、創新人才、創新平臺等全方位支撐光谷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

在支撐服務新一輪東湖科學城的建設發展中,華中科技大學將聚焦服務國家重大需求以重大科技創新平臺爲核心,打造世界一流創新體系匯聚培養世界一流科技人才,貢獻世界一流科技成果。

一是積極打造戰略科技力量,培育構建以國家實驗室爲引領的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體系。聚力培育爭創國家實驗室,強化推動湖北光谷實驗室進一步聚焦國家使命任務,統籌整合優勢科技資源,打造我國光電領域戰略科技力量。積極謀劃爭取智能科技、網絡安全等國家實驗室基地落戶湖北武漢佈局建設。

二是推進重大設施重大平臺集羣建設,增強體系化創新能力。全力推進“四顆明珠”新一輪發展,加快高端生物醫學成像、脈衝強磁場優化提升“十四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數字建造、智能設計與數控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等一批已立項國家基地的建設,力爭打造更多的“國之重器”。

三是加強國家基地優化整合,提升重大平臺創新效能。優化重組已有國家重點實驗室。積極推進人與動物共患傳染病新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申報建設,實現醫科國家重點實驗室零的突破。積極申報新建國家臨牀醫學研究中心,培育爭取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醫藥基礎研究創新中心和國家基礎學科研究中心,着力加強校級科研實驗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爲開展高水平科學研究提供有力條件支撐和保障。

第一財經:東湖科學城應該建成什麼樣的世界一流科學城?

尤政:科學城的規劃建設應抓準戰略重點,全力打通科技鏈、產業鏈、經濟鏈的全鏈條深度融合。東湖科學城應該建成什麼樣的世界一流科學城,我想至少有以下四個關鍵因素:服務國家,以服務國家作爲最高追求;面向世界,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尊崇科學,打造獨特的光谷創新文化;以人爲本,讓最優秀的人願意來東湖科學城,打造成爲創新創業者的“嚮往之城”。

結合湖北、武漢、光谷的特點,建議東湖科學城牢牢抓住信息技術和生物醫藥兩大優勢產業。在信息技術產業上,建議採取換道超車的策略,在“微系統技術”上發力,不是追求芯片更小、更快,而是追求性能更好,把計算、存儲、傳感、通信、能源等技術結合在一起,變成一個系統,做出最佳解決方案。

在生物醫藥產業上,建議把高端醫療裝備自主創新和醫療裝備產業納入東湖科學城的產業戰略佈局。長期以來,我國高端醫療裝備90%以上依賴進口,每年進口醫療裝備超過7000億,但還沒有一個地方特別具有優勢。華中科技大學擁有強大的醫療資源和若干國家級醫學科研平臺,正聚焦國家急需的醫療裝備中需要破解的關鍵核心技術問題,開展重點重大項目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我們可以爲武漢光谷高端醫療裝備自主創新和自主可控提供堅實的人才儲備、技術支撐和組織保障等。

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是中長期戰略規劃,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要有打持久戰的戰略準備和戰略定力。特別是當前科技領域遇到的系列卡脖子關鍵技術問題、重大科學問題,有些並不是短期能解決的,必須注重體系的完整性,建立完備的創新鏈條,發揮出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各自的優勢,需要一代又一代光穀人接續奮鬥、一張藍圖繪到底。

第一財經:科學城建設的核心是吸引全球頂尖的科學家及其團隊。但放眼全球,科學家資源特別稀少,我們怎樣針對科學家的需求,把頂級科學家吸引過來?

尤政:作爲科學家,選擇到一個新地方去發展,最起碼要給他的職業生涯帶來增量而不是減量。作爲中部崛起的支點,湖北和武漢沒有一個很高的、能夠體現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研究平臺,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一直很積極地在推動,湖北和武漢如何在國家實驗室的建設方面取得“零”的突破。

另外,湖北雖然有十分豐富的高校和科研機構資源,但還要在整合和集聚上多下功夫。比如在信息技術領域,現在的湖北實驗室裏至少就有4個都與之密切相關,我們與其分散精力建幾個,還不如集中精力建好一個。因爲同時建幾個很可能每個都成爲孤島,未來再往頂尖上走的時候,就會缺乏動力。

因此,我建議要從體制機制上創新改革,大膽探索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的有效辦法。在目標導向上,要解決“真問題”,做到不論資歷、不設門檻,讓有真才實學的科技人員英雄有用武之地;在評價方式上,要“破四唯”、“立新標”,支持科研事業單位探索試行更靈活的薪酬制度,穩定並強化從事基礎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的科研人員隊伍,爲其安心科研提供保障;在科學管理上,要給予科研單位更多自主權,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讓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從繁瑣、不必要的體制機制束縛中解放出來。

第一財經:有別於產業園區,科學城更多着眼於基礎研究,東湖科學城怎樣加快推進基礎研究,並實現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的一個完整鏈條,能構成一個什麼樣的鏈條?

尤政:重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實際上是國家走向世界創新中心的戰略佈局。但按照一般人的理解,重大基礎設施是個賠本的虧錢買賣,投了那麼多的錢,花了那麼多的精力,短期效益幾乎沒有。但我們要看到這些重大基礎設施未來發揮的作用和潛力。如果你看得更遠,就應該更多地去做這件事情。

比如說,華中科技大學的強磁場實驗室,它看起來就是個磁場強度的基礎研究實驗室,是個攀登世界科學高峯的過程。但實際上,如果我們有了這個環境,我們可能會有更多的科學發現。比如說醫院裏的核磁共振檢查,現階段用得最多的是3t(磁場強度),但我們的實驗室未來能做到10t的話,那將對我國醫學基礎研究和人民健康方面創造更多的價值。

同時,這些重大的基礎設施一定會支撐一些重大科學發現,產生一些重大的技術成果,也會吸引世界頂尖的人才。還是以強磁場實驗室爲例,如果將來可以做到100t以上,這麼一個環境可能全世界只有東湖科學城有,那麼這個領域的科學家要想做出一個實驗,就肯定會來我這裏做,進而吸引來了全球這個領域最頂尖的人才。

所以,在財力許可的情況下,我們有若干個高地,能夠帶動原始創新,帶動世界人才的匯聚,對我們國家長遠的發展,特別是走向世界中心來說,是一個戰略性的部署。作爲高校來說,如果能夠更早地犧牲一點小我、成就一個大我,也是一個戰略眼光的體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