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資本研究院發現,多家A股果鏈公司也將眼光放在他處,選擇在越南等東南亞地區建廠,以應對蘋果供應鏈風向的變化。

在全球疫情催化下,蘋果對產業鏈佈局的思路正在發生變化。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近日在社交平臺表示,AirPods Pro 2將於2022年下半年在越南開始量產。這會是蘋果在中國以外的地區,大規模生產主要產品的案例。其背後折射出的蘋果供應鏈策略的變化,無疑是重要的信號。

隨着蘋果產業鏈佈局風向的變化,作爲蘋果的重要合作伙伴——A股果鏈公司也在未雨綢繆。21世紀資本研究院此前在《“果鏈”破局》系列文章中指出,多家公司在尋找業績的第二增長點,包括將業務向新能源行業、光伏行業等延伸。

在此之外,21世紀資本研究院發現,多家A股果鏈公司也將眼光放在他處,選擇在越南等東南亞地區建廠,以應對蘋果供應鏈風向的變化。

蘋果供應鏈的全球佈局風向

早在今年4月下旬的第二財季的電話會議上,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就表示,由於芯片供應短缺、國際局勢等影響,蘋果正在考慮將供應鏈佈局到美國、東南亞等地區。

“蘋果產品的供應鏈是全球化的。我們在美國做了很多,隨着這裏生產的芯片越來越多,我們可能會在這裏做更多的事情。我們將繼續關注時局變化並做出改變。”庫克說。

作爲蘋果重要代工廠的立訊精密(002475.SZ)在5月18日業績會上也曾透露,因部分地區限電及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而引發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不暢通,會讓一些要求合作伙伴在進行大規模生產的關鍵前期工作(即新產品引入階段,簡稱NPI)時,將目光投向更多地區。

雖然其並未指向蘋果,但顯得意味深長。

事實上,蘋果供應鏈的全球佈局一直在進行。據公開報道,2020年,蘋果在印度的生產線已經在製造iPhone 11。2022年,有消息顯示,印度的工廠在生產iPhone13。

光大證券數據亦顯示,2018年蘋果200大供應商中有150家公司在中國大陸設廠,數量達358家(佔比46.4%),到2020年工廠數量減少至259家(佔比42.5%),同期東南亞工廠數量則呈顯著增加趨勢。

爲什麼蘋果產業鏈會產生這樣的風向變化?

有分析人士認爲,從客觀維度來看,一方面是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而東南亞仍舊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蘋果在東南亞設置生產線,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另一方面,印度、越南市場是潛力巨大的新興市場。除了這些因素以外,蘋果公司也希望供應鏈更多樣化,以降低各種因素導致的潛在供應鏈風險。

A股果鏈公司的東南亞佈局

作爲蘋果的重要合作伙伴,隨着蘋果產業鏈佈局風向的變化,A股果鏈公司也在隨之改變。

一個折中的方案是,這些果鏈公司直接將產能擴張步伐邁到了東南亞。

印度和越南是承接蘋果產能的主要陣地。不過,據21世紀資本研究院梳理,印度以臺系組裝廠居多,越南則主要是大陸果鏈供應商去投資設廠。

目前,在印度,有中國臺灣的鴻海、和碩與緯創三家果鏈代工廠設廠。蘋果此前證實,鴻海位於印度清奈附近的工廠,生產其最暢銷的iPhone13系列產品。和碩也在4月開始於印度生產iPhone,但初期以較舊款的iPhone12爲主。

研究公司Counterpoint數據顯示,去年全球3.1%的iPhone產自印度,預計今年這一比例將升至6%-7%。

在越南設廠的中國廠商也在增加。

光大證券數據顯示,2018年在越南投資設廠的蘋果供應商僅有17家(佔比2.2%),到2020年,在越南設廠的公司增加到23家(佔比3.8%),其中來自中國大陸的企業達到7家,佔據近三分之一的比例。

近期蘋果CEO庫克與越南總理會面,希望在越南繼續擴大供應鏈。據悉,越南現在已經有31家公司的16萬人爲蘋果生產iPhone、AirPods、iPad、HomePodmini、MacBook等設備。

據21世紀資本研究院梳理,目前大陸蘋果供應鏈公司在越南投資設廠的就有立訊精密、歌爾股份(002241.SZ)、裕同科技(002831.SZ)、藍思科技(300433.SZ)、領益智造(002600.SZ)、美盈森(002303.SZ)、伯恩光學。

其中,歌爾股份和裕同科技是率先在越南投資設廠的果鏈公司,2012年歌爾股份成立歌爾電子(越南),註冊資本爲400萬美元,2019年又成立歌爾科技(越南)。

去年,歌爾科技(越南)實現營收206.51億元,淨利潤達12.8億元。據悉,歌爾股份在越南主要業務是蘋果耳機的組裝。

裕同科技則在2011年于越南建立了首個生產基地,2019年4月曾購買原租賃使用的廠房以及土地使用權,斥資約摺合6034萬元,2020年4月還通過可轉債發行募資14億元,其中就包括募投越南、印尼擴建電子產品包裝盒生產線項目。

立訊精密2016年也在越南設立了公司,並於2019年在越南新設兩家公司,2020年對其增資。據公開報道,立訊精密越南工廠也承接蘋果耳機的組裝。

美盈森則於2017年在越南成立公司。去年,美盈森董祕劉會豐稱,前往越南設廠主要是爲了跟隨客戶,去做配套包裝。“如果從國內把包裝運過去成本就太高了,而且我們不去就把客戶丟了。”5月11日其在互動平臺介紹,目前在越南河南、同奈、北寧三地擁有製造基地。

此外,玻璃蓋板廠商藍思科技則選擇於2017年收購越南勝華,產品線爲生產玻璃保護蓋。領益智造也於2020年通過光弘投資共同出資12000萬美元設立越南子公司。

中國廠商的海外突圍之路

儘管蘋果全球產業鏈佈局風向在變化,但中國依舊是其最重要的供應鏈基地。

中國作爲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之一,每年都爲蘋果公司貢獻了大量營收。蘋果公司不僅依賴中國市場,更依賴中國製造,蘋果公司CEO庫克曾多次表明蘋果離不開中國供應鏈。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估算,2021年,印度佔到蘋果全球製造總量的3.1%左右,預計2022年該比例將達到5%至7%,而中國製造則高達95.3%。

“立訊和歌爾在越南的生產佈局多爲加工組裝等附加值較低的環節,對中國國內中高端製造的影響較小。”國盛證券劉高暢稱。

不過,在21世紀資本研究院的採訪中,上述兩家公司都否認了低端產能轉移的說法。

立訊精密證券部人士表示,“公司產線主要是消費電子類,所有產線都比較高端,當時是由於關稅、成本因素去越南投資建廠,城市選擇上,我們在印度、越南都有產線。前段時間華南受疫情影響,產能其實在國內工廠中就可以轉移。而早前越南發生疫情,國內倒是承擔了一些越南的生產任務。”但其對越南是否涉及蘋果業務不做評價。

歌爾股份證券部人士則稱,“越南工廠主要是精密零組件等,公司所有工廠都符合客戶要求,不存在低端產線轉移到越南工廠的說法,當初選擇越南建廠是跟着客戶的需要。疫情期間,公司境內境外產線運行都正常,也沒有轉移生產。”

實際上,就蘋果而言,這種產能佈局也是全球產業專業化分工的體現,與其他產業的發展路徑並無二致。

以技術密集程度較高的電子行業爲例,根據OECD的貿易平衡表數據,2018年越南計算機、電子和電氣設備行業的最終品出口額爲145.4億美元,而中間品進口額爲195.2億美元,越南自其他經濟體大量進口中間品並進行加工組裝,而後將最終產品出口到海外消費市場。由此可見,越南僅參與這一行業生產過程中的低端環節,帶來了中間品進口額和最終品出口額的擴張。

目前,大多數分析人士認爲,越南電子製造處於初始階段,產能難以大幅補充,中越兩國產業鏈更多是互補關係。

“消費電子企業雖然訂單向海外有所轉移,但部分仍是中資企業在承接。”光大證券研報提到。而這也與前述果鏈公司在海外設廠的邏輯一致。

(作者:張賽男,謝韞力 編輯:巫燕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