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布林肯國務卿這篇演講洋洋灑灑,費盡心機,實質是散佈虛假信息,渲染中國威脅,干涉中國內政,抹黑中國內外政策。目的是遏制打壓中國發展,維護美霸權強權。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7日這樣回應布林肯前一天的對華政策演講。同一天,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發言人華春瑩在推特上連發11組推文,對布林肯的虛僞說辭逐一進行批駁,表示其講話“聽起來更像是針對中國發起的全面戰略競爭或戰爭的宣言”。韓國媒體也犀利指出,布林肯演講的核心是:既然美國無法改變中國,就只能改變中國的“周邊環境”——即在中國周邊構建各種“排華小圈子”,創造“能跟隨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的戰略環境”。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2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現在才意識到它無力改變中國,但它還沒意識到的是,它將來也不可能改變中國周邊的戰略環境。中國的未來發展道路以及亞太地區政治經濟格局不會接受美國的規劃。

汪文斌做出七點回應

美國國務院網站26日在首頁發表了布林肯演講的全文。這也被稱爲“拜登政府首份系統性對華政策闡述”。他從全球疫情、俄烏衝突談起,稱中國對國際秩序構成“最嚴重的緊迫性長期性挑戰”,並渲染稱“中國是唯一一個既有重塑國際秩序的意圖,而且在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方面也越來越有實力做到這一點的國家。中國政府的願景可能使我們偏離過去75年裏支持世界出現諸多進步的普世價值觀。”布林肯還在演講中抨擊中國搞“脅迫外交”、試圖“改變臺海現狀”,稱要與中國競爭以捍衛美國的利益。

《韓民族新聞》27日稱,多數外交分析認爲,與其說是新的對華戰略,這次布林肯演講的內容更像是把拜登政府此前追求的戰略目標、政策手段等更加明確地進行總結。韓國YTN電視臺稱,雖然美國想方設法要讓中國跟隨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但從現實層面來看並不容易。

“中國憤怒回擊布林肯的演講。”法新社27日稱。在中國外交部當天下午的例行記者會上,汪文斌回應布林肯的演講,並強調了七點。第一,美方渲染中國威脅,解決不了自身的問題,反而會把世界帶向危險的深淵。第二,美方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明眼人都看得出,不過是美方與少數國家制定的家法幫規,維護的只是美國主導的所謂秩序。美方一貫將國內法凌駕於國際法之上,對國際規則採取合則用、不合則棄的實用主義態度,這纔是國際秩序的最大亂源。第三,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共同價值。任何國家無權壟斷民主人權的定義,無權充當教師爺,更無權打着人權幌子干涉別國內政。

第四,美國炮製“印太戰略”誘拉裹挾地區國家圍堵中國,聲稱要“改變中國的周邊環境”,是典型的拉幫結夥,不得人心,註定失敗。第五,中國外交倡導並踐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所謂“脅迫外交”的帽子扣不到中國頭上。美國纔是“脅迫外交”的發明者和代名詞。第六,臺灣、涉疆、涉港、涉藏等問題純屬中國內政。美方口頭上說不支持“臺獨”,但說一套做一套,一再違反向中方做出的政治承諾,企圖虛化掏空一箇中國原則,助長“臺獨”勢力囂張氣焰,這纔是要改變現狀,纔是對臺海和平穩定的嚴重威脅。

第七,美方口中說的是“競爭”,實際做的是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大搞非法單邊制裁、長臂管轄和脫鉤斷鏈,嚴重損害中國企業正當權益,無理剝奪別國發展權利。這不是“負責任的競爭”,而是毫無底線的打壓遏制。

“布林肯的對華政策演講是荒謬、虛僞和欺騙性的。他的要點是,美國不希望看到一個發達的中國;隱藏的信息是,美國不會允許任何國家超越它。”中國駐南非大使陳曉東27日在推特上評論道。

美學者:布林肯的演講自相矛盾

“演講內容不像是美國對華政策的鬆動。”德國《慕尼黑水星報》27日稱,即使俄烏衝突仍在繼續,布林肯談到“最大挑戰”仍然是中國。

美國學界對布林肯演講的評價呈現兩極化。威爾遜中心基辛格中美關係研究所所長羅伯特·戴利稱,布林肯的演講“表明拜登政府正傾聽各方觀點”,其語氣具有建設性,降低了美中關係緊張。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雲表示,布林肯的演講“語氣相當溫和,沒有明目張膽的指責,沒有(觸碰)要求中國政權更迭、支持‘臺獨’等‘紅線’”,但仍將對華關係嚴格分爲“競爭”和“合作”兩個板塊,“這很難同時進行”。

美國“政治”網站26日稱,布林肯言辭中“胡蘿蔔和大棒的混合”使一些觀察家感到困惑。“我發現演講包含許多矛盾——布林肯一方面說美國與中國沒有敵對關係或冷戰,但另一方面他概述了美國塑造北京周邊環境的步驟,着眼於推進美國的戰略利益。”維克森林大學政治與國際事務助理教授莉娜·貝納卜杜拉說。

香港《南華早報》稱,雖然一些專家肯定布林肯在“批評北京”和“務實接觸”之間取得了合理的平衡,但一些分析人士批評,他的演講缺乏對政策制定者和企業的指導,如拜登將如何處理已經實施了近4年的對華懲罰性關稅。“我認爲 (演講)沒有提供美國對華政策、關稅政策等各種問題走向的任何信息,”賓夕法尼亞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德博拉·塞利格森說,“這次演講沒有任何內容可以回答這些問題,這讓我們不知所措”。

美國保守派人士對布林肯的演講更不滿意。《華爾街日報》稱,華盛頓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中國問題專家史劍道表示:“對於美國國務卿而言,這是一篇很好的演講,因爲該職務的特點就是發表言論。”“但這篇演講凸顯出拜登政府更喜歡空談而不是行動,這樣的作爲已使得美國在對抗中國方面多年來都是原地踏步。”

“(美國)必須表明一些善意”

布林肯在演講中稱不尋求與中國衝突和新冷戰,不阻止中國發展,不阻止中國發揮大國作用,願同中國和平共處。“我們對此拭目以待。”汪文斌27日說。

信強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我們當然希望布林肯的話能爲美國的對華政策具體實踐帶來積極影響,注入建設性能量,但由於美國依然將中國視爲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加之其屢屢表現出的言行不一,因此未來美國可能會繼續說一套做一套,用各種惡性競爭手段挑戰中國的核心利益,遏制中國的發展。

至於布林肯所稱的“重塑中國周邊環境”,信強認爲,每個國家都是基於自身利益做出外交決策,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發展潛力就是最大的吸引力和能量之源。美國想依靠一套套說辭“重塑中國周邊環境”是不可能如願的,事實上也沒有這種能力。

一些美國學者似乎也對政府的合縱策略沒有信心。“政治”網站稱,美日印澳“四邊機制”是一個非正式的地緣戰略集團,“印太經濟框架”缺乏貿易激勵措施。“看看中國外長王毅在太平洋地區的旅行——北京正在發展的夥伴關係和美國存在很大差異,這些夥伴關係是經久不衰的、正式的戰略性協議,”美國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克雷格·辛格爾頓稱,“沒有簽署協議的峯會不是戰略,本屆政府似乎並不理解這一點。”

“政治”網站的報道還提到,布林肯演講的背景是,美國正推動新一次的中美領導人溝通,一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近日表示在“努力推動北京在危機溝通、降低風險和戰略穩定方面與我們合作”。“(美國政府)必須表明一些善意——現在中方認爲,無論他們做什麼,我們都不會將自己的立場從更具敵意的競爭調整爲更友好的競爭。”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學者、前助理國務卿幫辦謝淑麗說。

【環球時報駐美國、韓國、德國特約記者 鄭可 劉海生 昭東 環球時報記者  王盼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