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要搞活搞好房地產,但不能當成“夜壺”丨社評

來源:中國房地產報

現在,信心比金子還要貴。最近半個月,國務院對經濟工作發出了一系列有力政策和提振信心的最強信號,進一步部署了穩經濟的一攬子6方面33項措施。包括房地產行業在內,都在等待具體政策尤其是企業融資、個人房貸方面進一步合理有力的措施。

歷史經驗啓示我們,政策確定之後,各部門各地方就是決定的因素。在目前的形勢之下,在國家已經明確了今年新的經濟發展具體方向和調性之後,最緊要的就是看部門和地方的工作速度、力度,對於具體行業和地方的經濟措施,重要的是出手要快,措施要準,工作要實。5月20日,一位河南洛陽的讀者給我們留言,他說“洛陽市6.32%的(房貸)利率怎麼辦,好難過”。

知民生之艱,解民生之急,這就是執政爲民,而不是掛在嘴上的大道理。兩千多年前的屈原,都懂得爲人民幸福奮疾高呼“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這種精神和信念在住房消費領域,無論是銀行、住建還是自然資源部門,都應該深知和秉持,這不僅僅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常識。很多事情沒有辦好,往往就是因爲缺乏常識因而導致。

目前,社會上有一種情緒和觀點,總是覺得只要打擊房地產尤其是打擊房地產企業,我就高興,我就贊成,缺乏一種基於客觀理性認識上的常識。當然,違法違規行爲不在我們所說的合理範圍。例如,房價高的問題確實讓人們壓力大。但是,房價問題不是一個單一因素的問題,涉及很多層面和領域的實際情況。地方既要土地財政,又要稅收增長,還要房價很低品質高,這在經濟學已經有經典研究,就是“不可能三角”。這是一種常識,在討論房地產問題時這又是經常被人忽略的細節,每一方都只從自己的出發點出發,鑽入自己的牛角尖裏,問題則依然無解。

現在,又因爲一批城市合理放鬆房地產調控,被扣上又靠房地產刺激經濟的帽子。房地產業重不重要,是不是經濟支柱產業,事實最有說服力。2021年房地產賣了18萬億元,拉動了建築建材、玻璃、水泥、家電等五六十個上下游行業,根據測算,房地產全產業鏈帶動經濟大約是30萬億元,相比新能源汽車去年7000億元不到的分量,誰都無法說房地產及其產業鏈不重要、不需要,這還沒算上其吸納的龐大就業人數。沒有看到和思考這些經濟發展基本面上的客觀作用,陷於無謂的爭議,並不是一種好現象。

從這些經濟常識而論,更證明了調整、改革是打開發展空間的希望之門。當前房地產改革發展的目標之一,就是改變市場信心,一旦投資信心獲得改善,且超越對應的敞口風險,那麼預期就會開始轉強。這將給市場帶來由裏而外的活力,通過穩市場主體實現穩樓市和保合理住房消費的目標就更好達到。

對於房地產來說,增強緊迫感挖掘政策潛力,有力促進人民的合理住房消費和有效擴大企業的投資,要在應出盡出的政策、應做必做的行動上把工作做實,不能再有把房地產當成“夜壺”的心理,要從基於城市化、工業化的歷史進程上認識房地產,把握房地產,培育房地產,把房地產搞得好好的,簡單說就是——搞好一手房,搞活二手房,讓人民住得上、住得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