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闢謠平臺

近日,部分網友給上海闢謠平臺留言“求闢謠”:“家裏老人又開始轉發這類消息,希望能澄清一下”。原來,又有傳言稱核酸和抗原檢測時使用的採樣拭子有毒,而且看起來更加駭人聽聞:“它(採樣拭子)不叫棉籤,因爲它是化纖,專業名叫熒光探針,裏面含有易折斷的尼龍纖維、致癌劇毒環氧乙烷、莫吉隆斯纖維、放射性元素鍀、致癌熒光製劑……會損傷血腦屏障,對面部神經及嗅覺神經造成損傷”。

這條傳言並不新鮮。自本輪疫情發生後,“採樣拭子有毒”隔三岔五就會出現,可一直被澄清。4月下旬,上海市藥監部門也在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對新冠試劑、醫用口罩、防護服、一次性採樣器(拭子)等實施高頻次監管。然而,或是因爲部分公衆不瞭解採樣拭子的構成、作用,以及核酸、抗原檢測的原理,因此誤會採樣拭子,導致誤信謠言。

對此,上海闢謠平臺收集了近期較受關注的幾條“有毒”“有害”謠言,再次澄清。核酸、抗原檢測能有效排除風險點、切斷傳播鏈,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公衆應根據疾控部門要求,配合進行核酸和抗原篩查,不要被網傳謠言誤導。

並不存在“莫吉隆斯纖維”

從覈查情況看,最新傳言中所說的“採樣拭子不叫棉籤,是化纖”的說法沒有錯,但其他說法都是錯的。

目前,絕大多數核酸和抗原採樣拭子的頂端都不是日常棉籤的脫脂棉,而是尼龍纖維植絨拭子。不過,這不是說採樣拭子的纖維容易折斷。細密的尼龍纖維固定在採樣器頂端,是爲了更好地收集樣本。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採樣拭子前端塗有以垂直方式固定的尼龍短纖維,使得整個採集拭子的採集區域內沒有吸收孔。這樣,採集到的樣本就不會分散滯留在纖維中,有利於更快更高效地洗脫。相關數據顯示,植絨拭子可以洗脫85%以上的樣本收集量;傳統的棉籤、特別是使用脫脂棉製作的棉籤並不能完全收集和洗脫樣本。

傳言中所稱的“莫吉隆斯纖維”是無稽之談。原料市場並沒有“莫吉隆斯纖維”,只有“莫吉隆斯症”這一帶有爭議的醫學症狀命名。“莫吉隆斯症”通常表現爲皮膚強烈的瘙癢感、難以癒合的傷口以及異物感;慢性症狀往往表現爲皮膚內和皮膚外出現纖維狀物質。不過,在醫學界,以上症狀在生理疾病因素、病源學、診斷標準、治療方法上仍沒有一致的認識。可見,將“莫吉隆斯症”與採樣拭子結合在一起,完全是無稽之談,造謠者故意用晦澀的詞彙誤導公衆。

拭子也不含“環氧乙烷”“鍀”

採樣拭子是爲了採樣生產的,本身不含有任何浸泡試劑,也無需含有試劑;同時,採樣拭子屬於醫療器械,合格產品的基本要求就是無毒無害。所以,傳言所稱的“環氧乙烷”“鍀”等也與採樣拭子無關。

“環氧乙烷”可用作消毒滅菌,但在正常情況下,採樣拭子和抗原試劑盒的生產均不使用環氧乙烷。

“鍀”確實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元素,它的一種不穩定同位素被廣泛應用在覈醫學臨牀診斷中,但相關產品是一種放射性顯像劑,既不使用在採樣拭子的生產環節,也不涉及核酸或抗原檢測的採樣環節。

根據國家規定,採樣拭子也稱“一次性使用採樣器”,屬於醫療器械產品,不僅生產要進行備案,而且有嚴格的生產環境要求和質量監管標準,合格產品肯定無毒無害。同時,採樣拭子屬於醫療領域通用產品,可以對不同部位進行採樣,也應用在不同的檢測行爲中,並非特別爲核酸檢測或抗原檢測生產,所以拭子上也不會含有其他試劑。

熒光檢測是採樣之後的操作,與市民無關

網傳消息還包括“採樣拭子專業名是熒光探針”“含有致癌熒光製劑”等說法,部分網友也注意到,目前很多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盒的名稱後面用括號標註了“熒光PCR法”,而抗原檢測試劑盒後的括號內是“膠體金法”。這是否意味着,做核酸檢測的採樣拭子就是“熒光探針”呢?

這是誤解。專家介紹,核酸檢測過程中確實有“熒光探針”的參與,但它與採樣拭子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東西。採樣拭子是在抗原檢測和核酸檢測採樣環節中,用來採集鼻咽內表面人體樣本的採樣器。“熒光探針”在樣本檢測環節中使用,指的是熒光分子標記的DNA探針。這個組分屬於PCR反應試劑,需要-20攝氏度避光保存,僅在實驗室檢測管中添加使用。簡而言之,在拭子採樣環節,完全不會使用熒光探針,不可能影響市民身體健康。 將熒光探針與採樣拭子混爲一談,可見造謠者用心險惡。

採樣拭子無需“無菌”

還有傳言稱,目前使用的採樣拭子大部分沒有標註“無菌”,所以不安全。這又是對醫療器械“無菌”“非無菌”的誤解。

業內人士介紹,一次性使用採樣器目前可以申請註冊爲二類醫療器械,也可以作爲一類醫療器械(三類醫療器械爲最高等級)在監管部門備案。如果作爲二類醫療器械,出廠必須達到無菌要求,而一類醫療器械沒有相關要求,可以“非無菌”“未滅菌”狀態上市。

在醫療器械領域,“無菌”與“非無菌”的概念與通常理解不一樣。其中,“無菌”是指無存活微生物的狀態。標示“無菌”的醫療器械經過滅菌,其存在存活微生物的理論概率應不超過10的負6次方,所以只有在要求特別高的使用環境下,才需要“無菌”醫療器械。而“非無菌”“未滅菌”醫療器械雖然無法嚴苛到像“無菌”醫療器械那樣幾乎“一菌不染”,但也不至於藏污納垢。所有醫療器械都必須滿足一定的衛生要求才能合格上市。市場上的合格產品可以放心使用、採樣。

爲打消公衆對“非無菌”採樣拭子的擔憂,專家還舉了個例子:日常使用的紙巾等均是“非無菌”產品,往往會直接接觸口鼻眼等部位,但公衆並未因此患病。所以,也無需擔心“非無菌”的採樣拭子。不過,若發現未使用的採樣拭子出現包裝破損、污染等情況,應當丟棄,並可聯繫供應商維權。

爲什麼採樣後覺得咽部或鼻子不舒服?

也有網友提出,每次採樣後覺得咽部和鼻子不舒服,因此懷疑“採樣拭子有毒”。這也是對採樣拭子的誤解。

業內人士指出,個體有差異,部分人羣的咽喉部位或鼻腔對採樣比較敏感,所以採樣後會覺得不舒服。此外,檢測人員的操作方式也有差異,用俗話說就是“手勢有輕重”,也可能引發些許不適。不過,這些不適在停止採樣後很快就會緩解,不會對身體產生傷害,與採樣拭子也沒有任何關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