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在中国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美军一个黑人连整建制向志愿军39军投降,该师师长基恩少将因此建议解散黑人团,从而引发了美军的军事制度改革,美军纯黑人的第24团被解散,从此美军再无黑人编制的部队,改为白人和黑人混编。这是美国军事史上的一件大事。

我虽然有时也在自己的文章里沿用这种说法,但我是知道的,其实不是这么回事。美军黑人连整建制投降是真的,发生于1950年11月。但美军第25师师长基恩少将并不是在所谓的黑人投降事件后建议解散第24团的。基恩提出此建议是在1950年9月9日,因为该团在9月1日的战斗中惨败给人民军,并出现大量逃兵。时任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在调查后没有同意。美军最终做出解散黑人第24团的决定是在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结束后,时间是1951年5月初,由李奇微提出。1951年7月,美国陆军部同意了李奇微的建议,并决定在6个月内完成纯黑人部队的整编工作。1951年10月1日,美军纯黑人的第24团正式撤编。

如果非要说黑人投降引发美军军事制度改革,实在太过牵强了。我们中国人就是这么喜欢捕风捉影给自己贴金。39军的光环够多了,不需要这种牵强附会的说法来给自己增添荣誉。

不过朝鲜战争美军的有色人种部队并不是只有黑人。志愿军确实有部队打得美军耻辱性惨败从而直接导致美军进行军事制度改革,撤销了单独的有色人种部队,引发了美军重大历史事件。这就是美军中的波多黎各团——第65团,被志愿军打得被美军高层勒令解散,从此美军再无单独编制的有色人种部队。

波多黎各人中虽然有大量的印第安人、混血人种,其实以白人为主。但在美国本土白人眼里,这些白人属于二等白人,因此波多黎各团也被视为有色人种团。该团参加朝鲜战争后,1950年都是与人民军作战,1951年1月起开始与志愿军作战,第一仗的对手就是志愿军中唯一的一个团级荣誉称号获得者“白云山团”——50军149师447团,战斗自然是白云山战斗。该团还参加过在铁原对志愿军63军的进攻,与189师激战种子山。除此之外,还在西方山、夜月山与志愿军26军、47军交过手,表现都比较好。因此美军高层非常认可波多黎各士兵的战斗力,从波多黎各征召了很多士兵分配到第8集团军。

但到了1952年,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团居然被志愿军打得撤编了。在美军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志愿军39军也出了力,但更重要、最直接的推手是志愿军最弱的军之一,15军,时间是1952年10月至11月。

很多读者以为我不待见15军。这是不可能的事,都是解放军的部队,不存在待见不待见。我只忠实叙述历史,历史上发生了什么就写什么,打了胜仗就是胜仗,打了败仗就是败仗。15军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中有亮点,但总体表现并不好,并不是说出15军表现不好就是不待见他们。

我的老读者看多了我的文章都知道,志愿军是在1952年扭转战场态势的。但整个1952年,志愿军并没有对美军占据优势,是把劣势扭转为均势。我之前写了39军在高阳岱西山一线的战斗,打得美军第3师节节败退。这是志愿军在1952年中最高光的时刻之一。

但表现最亮眼的军,却是志愿军最弱的军之一的15军,风头盖过了四野的王牌主力39军、40军。很多根本不熟悉军史,只看纪实文学的人一直以为15军是解放军的王牌部队,其实差得远呢,15军正是因为在1952年的表现极其出色,才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

大家肯定会说,这还要说,上甘岭战役呗,谁不知道啊。

不是的,不是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美军称为“摊牌行动”,在美军朝鲜战争战史中亦占有重要地位,在美国的知名度也很高,但远远达不到能让美军进行军事制度改革的程度。

逼美国人做出军事制度改革、解散波多黎各团这一决定的,是另一次战斗。志愿军第3兵团司令员王近山在检讨中得意地写道:“秋季反击作战中最出色的战斗是攻占391阵地,这个战斗堪称模范战例。”(《志愿军第3兵团秋季反击作战的经验教训及战术指导思想的检讨》包括白马山、上甘岭、391高地战斗)请注意,这是在第3兵团检讨中写的话,可一看这句话谁都能看得出,这哪是检讨,王近山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啊。顺便说一句,志愿军很严的,打胜仗一样要检讨问题。

这得从邱少云说起。

邱少云,一个中国人熟知的名字。1952年10月,为策应38军对白马山的进攻,15军44师派配属给自己的29师87团3营对韩军第9师团51联队防御的391高地发起进攻。10月11日晚,87团潜伏部队进入阵地。10月12日上午,敌军炮兵向潜伏区进行了盲目射击,发射的燃烧弹引燃了87团2营9连1排所在区域。其中一发燃烧弹正落在3班战士邱少云身边,很快烈火就烧到了他身上。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影响到晚上即将发起的进攻,忍受了今天一些人无法理解的巨大痛苦,一动不动、一声不吭,直到光荣牺牲。无法理解的人只不过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觉得自己做不到,别人肯定也做不到,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其实潜伏时牺牲或负伤的并不仅仅邱少云一个人,当时至少有十余人伤亡。仅我能说出名字的就有:7连9班战士庞忠戴在韩军重机枪盲射中腹部中弹重伤,趴在地上七八个小时一声不吭。机炮连战士李志寿在一发烟雾弹引发大火,离炮弹堆只有3米的情况下,扑上去用身体压住火,严重烧伤、一声不吭。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欧文辉在潜伏时也被燃烧弹的大火烧伤,而且烧的是他的脸,他和邱少云一样一动不动。如果不是负伤在前,他未必就牺牲在后面的战斗中。

当日17时30分,潜伏部队发起突击,在半个小时内全歼391高地韩军51联队8连及加强之火器排,击毙连长伊相汶,为邱少云及其他在潜伏中牺牲的烈士报仇雪恨。从此391高地被志愿军方面称为邱少云阵地。

对白马山(包括281.2高地)和391高地的进攻,是志愿军第3兵团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定下的计划。为什么选这两座山?我们来看志愿军的作战图。

大家一看图就知道了,这两座山都是敌军战线上的突出部,反击是为了抹平突出部,一点问题都没有。

我们还可以注意到391高地西侧,有一个巨大的突出的缓冲区。这块平坦地形就是铁原平原和平康谷地的结合部,是朝鲜战场上最适合机械化部队运动的地区。所以表面看起来是缓冲区,实际上是美军的控制区。美军的机械化部队可以轻易通过这一平原地形,来回驰骋,但志愿军的防御触角却伸不出去。

我们换一个思路,对这块地形影响最大的制高点是哪个?很显然是391高地,美军为什么能在这有恃无恐,就是因为391高地在其掌握之中。用美军和志愿军共同的话来说,391高地可以控制其西侧10多公里范围内的平原;用美韩军的话来说,这是“铁三角的心脏”。如果志愿军占领了这个高地,那美军就不敢在这边的平原地形上乱跑了,391高地会对其侧翼及侧后形成巨大威胁。美军的小分队活动,马上就会老实下来。

但391高地非常不好打,我们来看下美军的航拍照片。我们可以看到,391高地的地形非常狭长,它有南北两峰,所谓的南峰其实就是和北峰连接的一条狭长山脊。北峰还能放一些兵力,但南峰就只能在山脊线上及两个斜面展开兵力了。如前所述,391高地西侧就是平原,美军机械化部队能够迅速向志愿军侧后迂回,很容易多面受敌。其山势非常陡峭,四周都是峭壁,只是蜂腰处和西南、东南两侧可以攀登。但因为地势太过陡峭,自然形成的沟、洞很多,又有利于进攻部队隐蔽、屯兵。

美军航拍的391高地

1951年9月,志愿军26军击败美军第25师收复西方山和斗流峰。这一仗在当时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壮举,在美军全面占据战场优势,志愿军极其被动,各军与美军交战都节节失利的情况下,26军居然把铁三角地区最重要的要点西方山给夺回来了,非常了不起。但391高地26军却未能夺回,两次攻打均告失利,这就是韩军战史所称的两次加七里战斗,敌军又是韩军第9师团。解放军对这个师团的战斗力评价不高,但我很怀疑是因为白马山失利,心中不忿的原因。韩军第9师团的战绩,一点都不差。

10月12日,87团对391高地的进攻得到了一个好机会,韩军第9师团原本在此地的第28联队因为白马山战斗的压力,已调去参战,改由新编的第51联队防守,这个联队战斗力不强。

87团进攻得手后,敌军立即进行了反击,但来的却是美军。为什么呢?因为韩军逃跑的时候把他们的美国爹爹扔在了391高地上,韩国人逃命要紧,没人管他们。美军气得要命,因为在山上的是支援韩军的第49野战炮兵营的前方观察员巴诺中尉和他的士兵。巴诺中尉被韩军扔下后,找了个废弃的地堡躲了起来。

美军第7师第17团1营营长阿库夫少校立即接到了师长的命令:“把山上的美国人救出来。”并把2营G连配属给他。这个阿库夫少校非常有意思,他直接跟前来报到的G连连长马多克斯中尉说:任务就交给你了。真是个人才,师长亲自给1营的任务,他一脚皮球就踢给了配属的G连。

G连没办法,只能上山。相比阿库夫少校,美军炮兵要靠谱多了。被韩军扔下的巴诺中尉拼命呼叫第49野战炮兵营的指挥所,要他们对山上发射高爆炮弹,定时在空中20到40米处爆炸。得到指引后,美军炮兵的射击相当精准,使得志愿军无法清剿韩军残敌。当美军G连发起进攻时,韩军残兵立即配合,在敌军南北夹击下,志愿军主动放弃南峰,在南峰反斜面的巴诺中尉被美军G连救出。救出巴诺后,一肚子怨气的G连连长马多克斯中尉立即喊来韩军,把南峰移交给韩军第51联队7连,在厉声训斥了韩国人几句后,自己掉头就走。G连伤亡24人。

从10月12日至24日,志愿军87团与韩军第51联队、第28联队反复争夺了13天,391高地一直保持在志愿军占据北峰,韩军占据南峰的情况。87团伤亡231人,歼敌过之,打得非常英勇。

本来如果就是这样的话,这一仗也不过就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有亮点但说不上精彩的一仗。随着双方换部队出场,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0月24日,志愿军87团得到命令,前往上甘岭支援。44师师长向守志叫来了132团副团长康星火,命令他率1营、2营继续与敌军争夺391高地。

向守志深知391高地的重要性,虽然上甘岭方向打得如火如荼,他还是去找了军长秦基伟,要求给他增援重炮。秦基伟直接跟向守志说,上甘岭打成这样,哪有炮给你,你那边的炮我还想抽走呢。你继续打,但主要用82迫击炮,榴弹炮、野炮省着点吧。

康星火15岁就参加了八路军,16岁那年就在刺刀单挑中刺倒比他高一头的日军,在入朝前已立功30多次,是一员名副其实的悍将。他本来是44师的炮兵室主任,后改任132团副团长兼参谋长。

炮兵专家,却没炮,这个仗怎么打?

唐星火有办法,他吸取了87团的经验认为,87团打得很出色,但是391高地的地形有它的特点,北峰易守难攻,南峰难守易攻。想夺取整个391高地,不能急于去占南峰,占了也守不住。而且为什么1952年志愿军基本都能攻下美军、韩军阵地,但绝大部分都守不住?因为攻下来以后,没有完备的坑道工事,美军反扑时,其重炮可以轻易毁掉所有表面阵地的工事,没有表面工事,根本挡不住美军的反扑。没有坑道工事,那在美军地空火力突击下,伤亡实在太大。

但对自己有利的是,现在北峰掌握在我手中,而且已经开始形成坑道工事体系。因此当务之急是首先在北峰形成完备的防御体系,在北峰站稳脚。而能在北峰站稳脚的关键并不是单纯的防御,而是要把战火一直烧在南峰,使美军无法站稳脚,美军站不稳脚,自然没法反扑北峰。

劣势是,上甘岭战役正在进行,康星火得到的火力支援严重不足。既然优劣势都很明显,那自然要充分利用优势,以弥补自己的劣势。

因此康星火决定以391高地南峰为鱼饵,每天都摆出要进攻南峰的架势,疲敝消耗敌军后,再寻机占领巩固南峰。

康星火

具体招数有:

一、白天躲北峰坑道睡觉,就只派几个神枪手、神炮手不停打冷枪冷炮,让你美军休息不得。康星火在北峰上放了2门化学迫击炮、6门82迫击炮和2门无坐力炮,观察所潜伏在高地两侧。其中迫击炮专门定点打击,无坐力炮前出侧翼,两挺重机枪阵地放在北峰,并在鞍部设置多个机枪阵地,两挺轻机枪为值班火器,随时打击南峰暴露目标。对南峰山脊、两个斜面和南边的无名高地上所有关键地形进行标记,设定好射击诸元,规定好每门炮的具体目标。必要时还能得到炮兵第14分群的支援。

二、等部队睡精神了,到晚上就派出小分队利用各个死角、山沟从各个方向隐秘接敌,摸上美军阵地跟你近战,有机会歼敌就猛打,占了便宜后立马就撤。每天都打,制造出每天都要进攻的假象。但部队并不全部出动,而是分成若干组,轮流上阵和美军搞车轮战。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袭扰疲惫美军的效果。

三、出击袭扰的同时,还要顺便摸清美军阵地的设置情况,第二天白天让迫击炮对前一天晚上侦察好的美军阵地进行定点打击。

四、自己在北峰的阵地抓紧时间严密构筑,以形成了完备的坑道体系,得到有效减少伤亡,并与美军长期作战的基地。掘通了和我主阵地王在峰、发利峰的交通沟,可随时得到支援,并在北峰反斜面再挖坑道,以备情况不利时坚持作战。391高地两侧全部埋下反坦克地雷,减少美军机械化部队对我阵地的威胁。指挥所前推,与王在峰的营指挥所合并为联合指挥所,以提高指挥作战的效率。

后来这一战术被志愿军指战员称为“耍猴战术”。

而敌军这边撤下了在白马山、391高地伤亡惨重的韩军第9师团,美军第3师接防阵地,由第65团继续争夺391高地。10月24日晚,几乎与志愿军同时,美军第65团G连进驻391高地南峰,因为G连连长叫杰克逊,391高地从此被美军称为“杰克逊高地”。几年前有个和恨死我、整天造谣诽谤我的那批人走得甚近的一个人问过我:“杰克逊高地是哪个?”我没搭理他。我这个心眼有点小了,在此致歉。

韩军撤离时给美军留下了一些工事,但最重要的坑道工事在志愿军攻打391高地时就已经被志愿军炸塌了。美军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挖出坑道工事,在朝鲜战争阵地战期间,没有坑道工事的阵地是难以固守的,而美军、韩军早已从志愿军那学到此招。

但康星火的作战计划就是不给美国人这个机会。只有美军修筑不起来坑道工事,战火才不会蔓延到北峰,才能始终围绕南峰进行。

10月25日,刚刚在北峰安顿好新家的志愿军就开始炮击南峰。第一轮炮火打击中就有3名美军受伤,虽然炮火并不密集,但志愿军的小炮过一会就打几发,换个阵地又打几发,一天都没停过。美军只能蜷缩在工事里。25日全天,美军G连共9人负伤。用美军战史的话说:“G连只能蹲下来接受惩罚。”

到了晚上,志愿军还在开炮。G连连长杰克逊上尉估计志愿军这样开炮,肯定会夜袭,于是呼叫后方炮兵打照明弹,美军士兵们提心吊胆蹲在战壕里等待着预计中的志愿军夜袭。11时,志愿军没来;12时,还是没来;26日1时,还是没来。正当蹲了大半个晚上的美军睡意连绵时。3时20分,志愿军突然来了.一转眼,2名美军士兵又被打伤。当美军火力全开准备进行迎战之时,战斗突然宣告结束,志愿军不见了。10多分钟后,美军监听哨又发现有志愿军来袭,结果短暂交火后,又不见了。如此反复一直到天亮。

美军进驻391高地南峰的第二个晚上,没能睡成觉。但这只是刚刚开始。

26日天刚亮,美军士兵正在庆幸志愿军退兵的时候,1个士兵突然中弹倒地,志愿军神枪手一发子弹精准的击中了他。躲了半天后,美军发现了又没动静了。于是连长急忙命令修筑工事,不能再这样被动挨打了。可当美军刚刚开始干活,志愿军的炮弹就铺天盖地的落了下来,美军又倒下14个。美军G连连长杰克逊上尉一点都不傻,他马上明白了志愿军的策略,于是他命令白天只留少数哨兵和值班火器,其他人睡觉,黎明和黄昏修筑工事,晚上则全部进阵地戒备。

思路没有问题,而且还很准确,但要看效果。26日晚上的效果看起来很好,志愿军小分队多次袭扰,效果完全没法和前一天比。

这样下去的话,美军很快能在南峰站住脚。

美军有办法,康星火也有对策。

27日白天志愿军还是在白天开炮袭击美军,似乎没有变化。可是只一轮炮击就打中了美军的弹药储存点,引发了一连串的爆炸和大火。原来志愿军前一天晚上的活动是侦察,进一步确定美军阵地上的坐标,因此白天一到,炮火准确而猛烈。炮弹的爆炸引发了美军的混乱,志愿军的迫击炮弹得到了更多的射击目标,仅仅至中午就有12名美军被打伤。下午,美军伤兵人数继续上升,连迫击炮阵地都被志愿军给摧毁了。连长杰克逊紧急求援,结果指挥所也挨了炮弹。

晚上,美军预料中的“大规模夜袭”出现了,仅仅一个小时,美军就丧失抵抗意志,3个排长一致要求撤退。又过了一会,负责通信中士自说自话向营长拉米雷斯中校报告,我连已只剩3人,请求撤退。营长一听大惊失色,怎么伤亡会这么惨,并误以为是连长杰克逊的请求,马上给予同意。接着这个通信中士屁颠屁颠找到连长杰克逊,报告说营长已命令撤退。杰克逊试图核实情况,但无论如何都联系不上营长。于是杰克逊下令撤退,可是康星火预料美军连续三天遭到炮击和小分队袭扰,当天晚上很可能放弃阵地,在加七里北面埋伏了侦察排,逃跑的美军被侦察排逮住,又是一顿狠揍。当天美军G连又伤亡了26人。

美军战史恶狠狠地表扬了G连,称:“G连的顽强立场表明,第65步兵团的士兵,无论是新兵还是老兵,在正确的领导下都是有能力的战士。几天来,该哨所的守军经受了多次大规模的炮击,只有在人数众多的中国步兵威胁要占领他们的阵地时,他们才撤退。”

实在不好意思,27日晚,志愿军动用的兵力是5个班,不存在“人数众多的中国步兵”。

28日1时,美军第65团团长德加夫尔命令拉米雷斯立即反击,A连和F连紧急出动。美军的反扑非常顺利,志愿军只留了一个班在南峰,稍作抵抗,见已达到杀伤效果立即撤回了北峰。南峰再次被美军占领。

志愿军还是那套引诱美军的计划,故意放弃难以坚守的南峰,当美军登上山后,炮弹雨又落了下来。很快两个美军连就出现了大量的伤亡。A连连长波特菲尔德中尉对F连连长克朗基特中尉说,大家都挤在高地会只会让中国人的炮弹目标更多,所以我们A连撤,你们F连留守。F连得到的命令是A连守,F连撤。真实的命令确实是F连守,A连撤。但美军2营营长拉米雷斯中校昏头了,他向F连下达命令时说反了。于是两个美军连长为了谁不留下进行了不友好的争吵。

A连连长波特菲尔德中尉资格老,还是美军战斗英雄,特别是能说会道,把F连连长说晕了,弄得克朗基特都搞不清他接到的命令是什么了。

F连连长克朗基特中尉虽然表示赞同,但F连的士兵借着运送伤员,纷纷下山,再也没回来。F连连长克朗基特中尉解释说,运1个伤员需要6个人,如果用4个人的话,那太累了,更不要说用2个人。于是A连连长波特菲尔德中尉也接受了这个建议:决定A连撤退,F连留守,但用F连的部队运A连的伤员。

刚商量完,志愿军一发炮弹直接命中了A连连长波特菲尔德,同时毙命的还有A连2排排长怀特中尉,炮兵前方观察员格拉斯哥中尉;另2个排长吉布斯中尉、劳森中尉重伤。

看见连长死了,美军A连的士兵一哄而散,连2个受伤的排长都不管了。

A连不管伤员,自己跑了。F连当然要主动“帮助”受伤的兄弟们啦。于是,F连的士兵纷纷扶着或假装扶着A连的伤员下山,很快391高地南峰上只剩下F连连长克朗基特中尉等10个人。至于那些受到帮助的兄弟们,比如受伤的A连排长吉布斯的尸体被发现扔在了半山腰。做完“好事”之后,F连的士兵们并没有返回连队归建,而是很自觉地跑回了后方,直到营长拉米雷斯中校亲自前来命令他们上阵地时,依然遭到了拒绝。拉米雷斯只好呼叫克朗基特中尉:“别待在山上等死了,你赶紧回来吧。”

F连连长克朗基特中尉

下山途中,F连连长克朗基特中尉看到了吉布斯的尸体,他说:“这些人刚刚抛弃了尸体,而且懒得回来和我们团聚。”A连唯一幸存的排长劳森中尉在晚年讽刺道:“A连的孩子们都很好啊,连长一死,他们就跑了。”

美军第65团团长德加夫尔气得浑身发抖,他觉得2营营长拉米雷斯是个彻底的废物。在解除了他的指挥权后,德加夫尔在10月29日改命1营营长戴维斯少校接替指挥。随后团长和2营营长两个人一起前往美军第3师指挥所听训,师长斯迈思少将早已脸色铁青等着他们。斯迈思告诉德加夫尔,必须有一个人对此负责,撤谁的职?德加夫尔急急忙忙说拉米雷斯无法胜任,把他撤了。师长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同意了建议。

几乎2营营长拉米雷斯被撤职的同时,美军C连出发了,很快美军再次登上了志愿军放弃的391高地南峰,但这一次,让美军官兵担惊受怕的迫击炮打击没有出现。

原来,康星火虽然并不知道他的小炮已经让美军第65团的士兵谈虎色变,将391高地南峰视为畏途,但他从美军前一天“主动”撤下南峰的举动判断:美军被打怕了,晚上不敢驻守。所以康星火想了一个新招,这一次大白天的就不打炮了。

成功占领391高地南峰后,C连1排排长突然发现他的一个班不见了。这个排长很聪明,直接往回走,果然看见了这队美国大兵正在下山回去。排长拦住他们问为什么?根本没人理他。两个小时后,1营营长戴维斯少校向团长德加夫尔报告,C连已经有58名逃兵逃下山。很快,几乎全连都跑回来了。最终除了连长史蒂文斯中尉和4个排长,1排2个士兵,2排和3排各4个士兵,火器排13个士兵;其他人全部逃跑。事后,团长德加夫尔说:C连的士兵是因为看见了A连、F连、G连阵亡人员的尸体后吓坏了,所以才逃跑的。

大部分人已经作鸟兽散,剩下的20多个美军哪里还待得住。天一黑,C连剩余人员就急急忙忙往山下跑,突然之间,这些美军遭到了侧射火力的打击。原来康星火这次料定天一黑美军要跑,亲自带了一支小分队又绕到了南峰背后设下埋伏。遭到打击的美军根本毫无斗志,这座高地已经让他们恐惧不已,他们只想逃得越远越好。戴维斯营长使出全身功力,也不能让自己的手下回头战斗。

美军第3师师长斯迈思少将

一直在关注战况的美军第3师师长斯迈思少将在当晚就下达了命令:“第65步兵团立即退出战斗,转为预备役。”他写道:“这支部队未能夺回杰克逊高地,是因为纪律和团队精神的瓦解。”

只5天,美军第65团就被康星火玩垮了,但战斗离结束还早,美军第3师师长斯迈思用第15团接替第65团,继续占据南峰。而康星火也改了打法,因为27日晚上的反击志愿军也付出了很大伤亡,主要是2个班在冲锋集结地误入美军雷区,全部伤亡。康星火心疼不已,不愿意再用较大兵力反击。

此时的康星火察觉到美军似乎对391高地相当畏惧,于是索性派精干小分队把391高地和加七里的通路给截断了,白天美军能过,晚上一个都别想通行。和第65团一样,美军第15团的日子非常不好过,白天挨炮弹,晚上挨炮弹还要防志愿军袭击,就清晨和黄昏两个短暂的时间修工事,工程太大,工期太紧,进度缓慢,每天还睡眠不足,昏昏欲睡。进度缓慢就要了老命了,志愿军每天都开炮,而且这些炮弹都长了眼睛似的,精准无比,每天都有美军伤亡。虽然伤亡不大,可这种精神上的压迫、肉体上的疲惫和心理上的恐惧让美军士兵无法承受。

但美军第65团即将受到严惩,这一消息已经传遍了美军全军,第15团可不敢放弃391高地南峰不守。可美军第15团也没办法,实在没法守,志愿军虽然打得是迫击炮,可实在太准了。很快,鞍部被康星火蚕食了,正斜面也被康星火蚕食了,然后山脊线美军也守不住了,人员全部缩到反斜面的阵地。志愿军控制一处阵地,就连夜突击施工,天快亮了,清理泥土和痕迹,人员退出北峰,天一黑,继续施工。只用三天时间,一个阵地的坑道工事就能基本成形。

11月10日,在康星火的蚕食下,美军完全丢弃391高地南峰,仅占领山脚和南侧无名高地。这下美军的日子更难受了,山上志愿军的工事星罗密布,防御越来越严密;自己的身后,志愿军的小分队活动越来越频繁;每天还要蹲在工事里经受志愿军炮弹的洗礼。美军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于是美军第3师师长斯迈思决定拼死一搏,他命令美军第65团从14日起发起强攻,无论如何要抢下南峰。

美军第15团连续向391高地南峰反扑17次,但志愿军坑道工事已成,再也不肯放弃南峰。而被志愿军玩得疲惫不堪的美军第15团根本没有任何战斗意志,他们只想早点结束这场噩梦。美军17次进攻均告失利,还被康星火找了个机会把西南、东南山脚的阵地也给夺了。

11月30日,美军在连续6次反扑后承认失利,放弃了对391高地的争夺,这一战术要点遂被志愿军15军彻底控制。美军战史《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竟然写道:“杰克逊高地上的阵地只有两个掌握在第3师手中(指南侧无名高地,志愿军称为黄土包),第15团的精锐部队竭尽全力,直到月底都紧紧地保住了这一珍贵的阵地。”我实在不知道这句话算赞扬还是讽刺。

如前所述,整个1952年志愿军并未对美军形成优势,只有63军、40军、39军取得了攻占并彻底控制了战术要点的佳绩。而15军44师132团1营、2营在副团长康星火的指挥下,在上甘岭激战,自己不能得到有力保障的情况下,以袭扰蚕食消耗美军的战法,以极小的弹药消耗,较低的伤亡(87团和韩军反复争夺,13天伤亡231人;132团袭扰消耗,37天伤亡189人),拿下了铁三角地区重要的战术要点391高地,解除了美军对平康谷地最后的威胁,阵地向前推进了11平方公里,这一战绩超过了39军在高阳岱、40军、63军在开城、板门店的战果。不仅仅是1952年的第一名,更是整个阵地战中最为杰出的典范,非常了不起。

几乎同时进行的上甘岭战役体现了志愿军的意志,而391高地战斗体现的是志愿军的智慧。

那跟美军的军事制度改革有什么关系呢?

如前所述,整个1952年,美军只在63军、40军那边的陆战1师,以及39军那边的第65团和391高地的第65团这三处吃了大亏。1952年的时候,美军的心态还是1951年下半年他们占据绝对优势的那个心态,志愿军攻克其战术要点被美国将军们视为奇耻大辱。而我一直说美军陆战1师比韩军还不要脸,他们有本事把他们的失利吹嘘为大胜。所以当时美军高层认为失利的就两个地方:与39军交战的高阳岱和与15军交战的391高地,偏偏都是第65团。

而且这两次战斗,美军第65团都出现了战场哗变,不听命令逃离战场,拒绝战斗,性质极其严重而恶劣。

范弗里特视察美军第3师

连续两次,间隔才一个月,别说克拉克和范弗里特,整个五角大楼都震怒了。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中将提出把团长德加夫尔撤职和解散第65团的建议,建议很快就被批准。美国陆军部更认为,第65团在391高地的表现再次证明在美军种族歧视盛行的情况下,有色人种单独编制为一支部队,其白人军官和有色人种士兵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会对美军部队的战斗力、纪律、作风产生恶劣影响。种族歧视现象无法根除,所以美军的解决办法是撤销所有的有色人种部队,改为白人和有色人种混编。美军历史上所有的有色人种部队因此全部撤编,不管有多悠久多辉煌的历史。

上甘岭战役,在美国民间也有很大知名度。但在美军战史中,391高地是朝鲜战争的标志性战斗,美军是这么写的:“这标志着中国人反攻的开始,他们要开始收复失地了。”

15军,志愿军中的弱旅,却用他们的“耍猴战术”把美军耍得团团转,打得美军一个团被勒令解散,在美军重大历史事件中写下了自己的名字,青史留名。这是解放军永远的骄傲。

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