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鄭嘉意 北京報道 6月5日,第51個世界環境日到來。隨着“雙碳”目標的確立,資本市場中的各家機構對綠色金融實踐有了進一步探索。

銀保監會於6月1日印發《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下稱《指引》),引導銀行業保險業發展綠色金融,積極服務兼具環境和社會效益的各類經濟活動,助力污染防治攻堅,有序推進碳達峯、碳中和工作。

《指引》中,在綠色金融領域大熱的ESG(即環境、社會和治理)投資及評價理念被首次提及。《指引》指出,ESG是綠色金融管理的重要支柱,銀行保險機構需將ESG要求納入業務管理流程和風險管理體系,在支持實體經濟綠色發展的同時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ESG納入金融機構風險管理體系

ESG源於Environmental(環境)、Social(社會)和Governance(公司治理)三個英文單詞的縮寫,是一種投資理念和企業評價體系。

相較於傳統的金融評級,ESG治理體系整合環境、社會、公司治理三大維度,摒棄金融業“財務至上”的評估體系,更多采用定性分析,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與長期價值的投資理念和實踐方式。

基於ESG評價,投資者可以通過觀測企業ESG績效評估其投資行爲及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貢獻。

對比發達國家,我國ESG治理體系起步晚,但增長趨勢明顯。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中國ESG市場規模約爲13.71萬億人民幣,比2019年統計增長約22.9%,其中綠色貸款規模佔比超過80%。截至2021年5月31日,A股共有255家上市公司發佈了2020年度ESG報告,其中共有64家上市公司屬金融業,佔比25.1%。

今年4月,中國人壽壽險公司發佈了ESG暨社會責任報告,全面展示了該公司在運營發展中面對環境、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等領域的實踐和成效,內容包括服務國家戰略、聚焦健康領域、多元化產品供給、科技數字化轉型等諸多方面。

今年5月,ESG治理體系建設被正式提上日程。5月27日,國務院國資委在新發《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提出建立健全ESG體系,要求中央企業集團公司統籌推動上市公司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立足國有企業實際,積極參與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ESG信息披露規則、ESG績效評級和ESG投資指引。

6月1日,銀保監會發布《指引》,並表示在公開答記者問時表示,ESG(環境、社會和治理)作爲國際通行的投融資理念,是綠色金融管理的一個重要支柱;銀行保險機構要將環境、社會和治理要求納入業務管理流程和風險管理體系,持續完善相關政策制度和流程管理。

建設ESG信披制度是核心問題

ESG體系包括信息披露指引、企業評級、投資指引三個層次。評級有助於量化企業在ESG方面的表現,信息披露指引則有助於推動評級所需的信息數據建設。

因此,業界普遍將ESG信息披露制度建設視爲促進我國ESG體系發展的核心問題。目前,國內的交易所、協會、學術機構、指數公司,及諮詢公司都在積極探索相關披露指引及評價體系。

5月26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資金運用監管部制度處處長杜林在PRI碳中和與可持續投資論壇上,分享了關於國內ESG信息披露的思考。

杜林表示,行業對於ESG信息披露的共識正逐漸形成,最終將確定相對一致的披露指引和評價體系,在此過程中,仍有四項重點值得關注。“一是需將ESG投資的理念和原則嵌入投資管理和風險管理的各個流程;二是防範相應投資風險;三是評級體系需要顧及國家和地區的差異;四是着重通過政策的優惠,提高企業的信息披露質量。”

6月1日,我國首部企業ESG信息披露指引《企業ESG披露指南》團體標準正式實施。該團體標準劃分爲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Social)、治理(Governance)三大維度,規定未來ESG報告將以年度報告形式,在自主選擇平臺或政府監督部門制定平臺披露,採取定量、定性結合的方法,涉及企業信息披露四級指標體系和118個具體指標,包括3個一級指標(環境、社會和治理),10個二級指標,35個三級指標和118個四級指標。

“基礎數據的差異方法論和評價指標的差異難以求同,還需要根據實踐作出經驗總結。如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及國有企業體制等中國特色指標,這些是我們在制定相關標準當中需要考慮的。”杜林表示,“同時我們還需要着重通過政策的優惠,長期機構投資者的資金引導,提高企業的信息披露質量,探索相對一致的評價體系環節來推動ESG投資。”

杜林還表示,保險業在ESG信息披露方面仍有不足,還需加強數字化建設和信息披露,全面強化相關工作。“保險業需充分借鑑國外保險機構在ESG領域的成功經驗,從理念、機制、流程、績效考覈等方面逐步完善相應的機制和做法,加強業內外的交流。一是搭建信息披露的平臺,二是探索建立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和市場機構協同配合、共同研究的機制,來共同推進綠色金融的數字化建設。”

保險機構ESG投資之路

保險集風險管理者、風險承受者與主要投資者於一身,作爲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及金融與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對ESG有着重要推動促進作用。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祕書長商敬國曾表示,ESG投資與保險業特質契合,是行業在綠色金融領域的機遇。

“保險業投資週期長,投資規模大,正需要一個具備良好前景的長賽道;而保險業帶來的資金和金融服務也可以爲新行業代來巨大紅利。ESG行業成熟後,首發優勢明顯,收益多,參與民生服務也可以幫助保險業改善社會聲譽,提高影響力。”商敬國表示,“同時,ESG已經是保險行業關注的外延的重要的方向。保險行業是未來一定會偏向於養老金的管資源管理,它所掌握的資金數額龐大,有潛力匹配ESG。”

在具體投資方面,杜林提供了方向、策略、難點上的多項建議。

“主要方向有三:一是環境因素,包括氣候變化、自然資源、環境污染、環境治理等;二是社會責任,注重公平與效率的平衡,比如人力資本、產品責任、產品質量、社會影響等;三,公司治理,包括內部治理、公司行爲、股東利益保護等。”杜林表示,“策略上可以通過定量模型和定性分析系統地考慮ESG因素,同時加入採取負面篩選,還可以直接參與公司治理,通過建議和投票來影響公司的行爲。”

杜林表示,ESG投資工作會涉及相應難點,如信息披露零散、評級標準不統一。“一是數據基礎弱,披露內容的可靠性和重要性都不夠;二是評級體系的標準不統一,過程也缺乏透明度。這一點主要是指國內的ESG投資相關的一些基礎性工作。我們看到,歐洲地區和國際上一些相對發達國家的體系建設更加完善。”

儘管ESG投資仍面臨諸多挑戰,現實中,保險業已有不少公司看中ESG框架,通過觀測企業ESG評級來評估投資對象在綠色環保、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貢獻,對企業是否適合長期投資作出判斷。

如中國人壽在投資決策方面就已將ESG投資理念作爲重要考慮因素。在公司經營架構上,中國人壽於2021年8月成立投資管理中心責任投資及資產配置委員會,在投資委員會評估項目增加ESG評估環節,加強綠色投資支持。

在具體ESG投資項目上,中國人壽在2021年新增綠色投資超500億元;2020年12月投資的“中國人壽-電投1號股權投資計劃”,投資金額約7.5億元;2021年8月,通過國壽科創基金投資中航鋰電項目,投資金額約4億元。

杜林還透露,據不完全統計,保險資金通過債券、股票、資管產品等方式投向碳達峯碳中和和綠色發展相關產業的賬面價值超過了1萬億元;單一公司層面,有上市保險公司加強了ESG報告的編制,並相應地提升管理工作,有公司加強ESG投研數據的應用;在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有公司通過債權計劃、股權計劃組合類產品等方式踐行ESG的投資理念,爲包括綠色產業在內的實體經濟提供長期的資金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