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薛瑾 黃一靈

日前,銀保監會印發《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要求銀行保險機構從戰略高度推進綠色金融。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保險機構要從資產端和負債端兩方面着手,積極開展綠色保險和資金運用,加大對綠色低碳發展的風險保障和資金支持。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保險機構持續耕耘綠色金融,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業內人士表示,我國綠色保險尚處於發展初級階段,未來政策還將持續完善,險企應持續發力,以金融力量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深耕綠色保險

近年來,我國綠色保險產品從未停止過創新的腳步。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保險業累計爲全社會提供了45.03萬億元保額的綠色保險保障,支付賠款533.77億元。

具體來看,頭部險企動作頻頻。2021年中國人保在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綠色低碳發展領域,共提供風險保障超過23萬億元,爲風電、水電、光伏等綠色能源項目提供1.6萬億元風險保障。

中國太保目前已爲全國8000多家企業提供環境污染風險保障;已累計向社會提供巨災風險保障超8758億元。2021年,中國太保提供綠色轉型方面的保險保障超14000億元,開發縣域巨災指數保險產品“安惠保”等創新產品近40款,目前服務綠色轉型的保險產品近100款。

中國平安鼓勵進一步豐富綠色保險產品及服務,針對綠色屬性保險客戶推出優惠政策,並明確到2025年,集團綠色投資與綠色信貸規模達到4000億元,綠色保險保費總額達到2500億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保險是市場化碳排放治理的重要參與方之一,通過創新的保險產品和服務,能夠以較低的社會成本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推進綠色投資

在服務碳達峯、碳中和的過程中,險資優勢不容忽視。

“碳達峯、碳中和戰略增加了公司的優質資產投資選擇,有助於提升公司保險資金資產負債期限的匹配水平。”一位保險機構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險資具有期限長、追求穩定收益等特點。對於保險資金而言,聚焦綠色投資可以突破優質資產供給不足的困境。”

從險資參與綠色金融的形式來看,綠色債券、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資產支持計劃、股票投資等均是重點。

以股權投資計劃爲例,今年以來,險資股權投資計劃登記數量和規模顯著大於去年同期。數據顯示,一季度,共有6家機構登記8只股權投資計劃,較去年同期增加6只;註冊規模116.8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86.35億元。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股權投資計劃主要投向“雙碳”戰略、新基建、科技創新、城市更新等領域,其中助力“雙碳”戰略的新能源電力領域備受青睞。

強化新興技術利用能力

我國綠色保險總體處於發展起步階段,綠色保險產品體系涵蓋了綠色保險產品、綠色保險服務及保險資金的綠色應用三大類。

衆安金融科技研究院發佈的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綠色保險的發展成果已經初步顯現,但與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保障需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需要在產品供給、保障覆蓋廣度與深度、風險數據積累、創新激勵機制等方面持續發力。

上述報告認爲,科技將是“雙碳”目標加速實現和綠色保險加快發展的突破點。傳感器、5G、人工智能等數字通信技術正在改變社會經濟中能源的使用與消耗方式。同時,相關產業實踐積累及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爲商業保險研發創新綠色保險產品或服務奠定了基礎。衆安保險常務副總經理王敏表示,對於綠色保險,保險公司須藉助於新興技術來提升承保解決方案風險定價的精準性與可擴展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