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邵萌

6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教育工作进展与成效。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就如何做好脱贫地区群众健康教育、健康素养提升工作回答了封面新闻记者的提问。

6月10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现场。封面新闻记者邵萌 摄影

近年来,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但是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尤其是一些脱贫地区。

米锋表示,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一直是开展健康促进工作的重点。这十年来,各地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广泛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建设健康教育阵地,培养基层健康教育骨干。

据悉,近年来,国家卫健委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持续向贫困地区、向脱贫地区倾斜资源。比如,2018年—2020年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在贫困家庭发放健康工具包,培养“健康明白人”。之后,继续开展脱贫地区健康促进行动。

米锋介绍,在具体工作中,各地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入村屯集市指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河南把健康素养66条画进年画;青海、甘肃、广西等地通过民歌、山歌来传唱健康知识,这些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这些通俗易懂的传播方式,让健康知识和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经过共同努力,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显示,这十年来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2年的7.13%提升到2021年的22.02%。”米锋说。

责任编辑:吴剑 SF03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