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烏克蘭還在不斷移除國內共產主義象徵的標誌,甚至做出了“刨墳掘墓”的行徑。

據烏克蘭羅夫諾地方媒體“rivne1.tv”等當地時間9日報道,在當地政府牽頭下,工作人員掘開了蘇俄紅軍、有“紅色指揮官”美名的奧列科·鄧迪奇(Oleko Dundich)安眠在此的墓穴,還挖出了深埋在地下兩米處的骸骨。

報道稱,羅夫諾政府早想如此,其認爲鄧迪奇紀念墓碑的拆除是該地區擺脫所謂“極權主義政權”的象徵。在俄羅斯對烏克蘭開展特別軍事行動後,墓碑移除事宜獲得相關部門“加緊”批准,得以“合法”實施。

奧列科·鄧迪奇在加入蘇俄紅軍前的經歷因爲資料欠缺,說法各異。根據《蘇聯大百科全書》(1972年版)的記載,他於1896年4月13日出生在達爾馬提亞(現爲克羅地亞)的一個農民家庭;也有說法稱他是一名塞爾維亞人,因爲當時克羅地亞零散分佈的塞爾維亞人村莊也並不少見。

俄國二月革命後,鄧迪奇加入紅軍,隨後成爲蘇俄著名騎兵指揮官布瓊尼麾下的一員勇猛戰將,在短時間內憑藉赫赫戰功被提拔爲騎兵第1軍第6師36團的副團長,曾獲得過“紅旗勳章”。在紅軍這邊,鄧迪奇被尊稱爲“紅色指揮官”,而在白軍眼裏,他就如洪水猛獸一般恐怖。

1920年4月,鄧迪奇投入到蘇波戰爭中,與波蘭白軍戰鬥。7月8日,在烏克蘭羅夫諾附近,他遭到兩名躲在暗處的波蘭士兵偷襲,當場犧牲。戰友將其安葬在當地,當天成千上萬的羣衆趕來出席了他的葬禮。

布瓊尼在回憶錄裏緬懷這位部下時寫道:“他鄙視死亡,但熱愛生命,並經常說他一定會活着看到無產階級的完全勝利,將人民從資產階級的枷鎖中解放出來。”

鄧迪奇勇猛善戰的形象也在蘇聯多部文學、影視作品中留下印記。直至今日,烏克蘭利沃夫和俄羅斯聖彼得堡還各有一條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

鄧迪奇的墓地在羅夫諾中央公園,此外還修建有其半身紀念雕像。然而自2015年開始,烏克蘭政府實行所謂的“去共產主義化”,勒令全國各地清除所有共產主義紀念碑和標誌,這座墓碑也遭了殃。

有人以“鄧迪奇當時幫助蘇俄紅軍擊敗了烏克蘭白軍”對其大肆侮辱詆譭。2019年11月底,當地激進分子甚至在夜深之時毀壞了鄧迪奇雕像,將石像的“頭”砍了下來。

如今看來,光是毀壞雕像已經不足以滿足他們,這回直接把整個墓都拆了。

據羅夫諾地方媒體“rivne1.tv”當地時間6月9日報道,在地方政府牽頭下,工作人員動用特種設備從早上九點就開始了拆除工作,花了整整6個小時將鄧迪奇安眠在此的墓地拆得一乾二淨。

專門負責羅夫諾所有“共產主義象徵”拆除工作的市議會祕書維克多·沙基爾齊揚、羅夫諾文化和旅遊部代表尤里·法耶夫斯基等政府人員均在拆除現場現身。

工作人員甚至深挖到地下深約兩米的地方,刨出了部分殘骸,但他們又表示並不確定這副遺骨的身份。

報道稱,1921年《里加條約》簽訂後,西烏克蘭歸屬波蘭管轄,鄧迪奇墓因此被遷至杜布諾公墓。後來蘇聯政府爲了讓鄧迪奇的英魂能夠守望自己拋頭灑熱血的這片土地,又將他的墓遷回原址。

但羅夫諾方面宣稱,蘇方當時是從一個無名墓穴中取出的骸骨,因此不確定目前在紀念墓地這兒埋葬的究竟是不是鄧迪奇。

然而這並不影響羅夫諾政府進行墓地拆除工作,對方甚至直言早就想這麼做,其認爲鄧迪奇紀念墓碑的拆除是該地區擺脫所謂“極權主義政權”的象徵。

據地方媒體“radiotrek.rv.ua”報道,鄧迪奇墓地是當地重要的歷史古蹟,不得隨意移除。羅夫諾文化部代表尤里·法耶夫斯基透露,在俄羅斯對烏克蘭開展特別軍事行動後,墓碑移除事宜獲得相關部門“加緊”批准,得以“合法”實施,“這是公園,不是墓地。我們呼籲文化和信息政策部儘快通過申請,這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作爲積極回應,他們加快了進度下發了許可令。”

報道稱,挖出的遺骨將會重新埋回杜布諾公墓,紀念墓地原址則將被種上花草,打造成休閒區。

而且根據烏媒的說法,如果不是看在法律規定要將逝者埋葬在墓地,並且要遵守基督教傳統的話,他們似乎不會安置這幅遺骨。文中明晃晃地強調稱“從烏克蘭建國的角度”,鄧迪奇所代表的意義是“負面”的,“但法律規定了相關義務。”

甚至還有烏克蘭人藉此慫恿人們移除更多的蘇聯共產主義象徵的標誌,非政府組織“Svitanok”的負責人Pozdniakov Vadym在社媒上寫道:“今天(9日)在羅夫諾,布爾什維克的鄧迪奇從市中心被重新埋回了公墓。你看,這並不複雜。對於那些說瓦圖京紀念碑很難從基輔市中心移除的人來說,這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他鼓動公衆拆除的這座雕像,紀念的正是將基輔從法西斯侵略者手中解救出的蘇軍名將瓦圖京將軍。1944年2月29日,瓦圖京在乘車前往部隊途中遭到由班德拉領導的烏克蘭極端民族主義武裝伏擊,40多天後於基輔重傷不治而亡。

瓦圖京的紀念雕像和墓地都坐落於基輔馬林斯基公園內,自2018年起已經遭到烏克蘭激進分子兩度潑漆侮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