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警察榮譽》中,三位特別出演——警察專業戶王景春、“進獄系男神”寧理、“平康白雪”趙陽,不僅在劇情中作爲師父傳道授業,更在演技上以前輩的姿態向張若昀、白鹿等後生進行着示範。

熱播劇老帶新:共贏還是噱頭?

  而縱觀近期熱播的影視劇,“以老帶新”已成爲一種逐漸流行的趨勢。《重生之門》中張譯搭檔王俊凱,《風起洛陽》中黃軒搭檔王一博、宋茜,《淘金》中廖凡搭檔陳飛宇。戲骨與鮮肉的組合着實亮眼,不過與此同時,主演之間的演技對比,讓不少觀衆直呼“帶不動”。

  以老帶新,究竟是互相幫襯的共贏,還是逢場作戲的噱頭?

  會算“社會賬”的老戲骨

  新老搭配是中外影視劇,尤其是警匪、偵探類題材常見的選角模式。戲裏,老練成熟的前輩和朝氣蓬勃的晚輩意外組隊,兩人理念相悖,甚至時而發生衝突,但經過種種困難歷練,最終形成合力,組成黃金拍檔。

  電影《七宗罪》中,摩根·弗里曼飾演的薩默塞特與布拉德·皮特飾演的米爾斯,就是一對典型的老少警探。無論性格還是特長,兩者幾乎沒有共同點。但在兇手的不斷挑釁下,互相厭棄的雙方最終站到了同一陣營。

  此類組合,無需過多贅述、鋪墊,僅從皺紋的深淺、肌肉的線條,觀衆就足以判定兩人的閱歷程度,乃至性格、身手的差異。當然,要在觀衆的心中潛移默化地突出這一層落差,年齡不是最重要的道具。演員對角色的塑造力,纔是決定性因素。

  《警察榮譽》中寧理的突破性轉型,有力地證明了他的角色塑造功底。在此前一系列影視劇中,寧理飾演的角色相對單薄,比如《無證之罪》中的殺手李豐田、《掃黑風暴》中潑皮無賴的馬帥、《愛情神話》中冷麪滑稽的皮匠。李豐田的人格中不存在一絲善意,這是一個將惡進行到底的反派,而馬帥、皮匠的戲份又過少,沒有立體呈現的空間。即便如此,寧理依然通過生動的表達,讓這些小角色爆發出令人驚喜的能量。

  與此前的角色類似,《警察榮譽》中陳新城的戲份不算多。但相比之下,這個角色的可塑性遠超以往,因爲他不只是一名普通民警,他還是一位師父、一位父親。陳新城的心裏,既有不可撼動的正義底線,也有陳年往事留下的傷疤和對重蹈覆轍的畏懼,既有未盡義務、虧欠家庭的內疚,也有面對李大爲時轉嫁的父愛。比起一些表演上的小技巧,寧理對角色內心微妙情愫的準確把握,更讓畏首畏尾的陳新城在爲數不多的篇幅中大放光彩。

  相比之下,小鮮肉雖然戲份更多,或情緒更飽滿,但由於角色本身具有魯莽的個性,加之演技尚欠火候,以至於關鍵時刻的爆發力似乎總是稍遜一籌。比如《七宗罪》的結局,當米爾斯得知妻子遇害,他怒不可遏、抱頭痛哭。這場戲本該呈現出情緒的徹底宣泄,但因爲在兩個小時的鋪墊中皮特已經無數次表現角色的暴躁,他在尾聲處難以通過更豐富的表達將情緒推向新的高度。

  在承認演技存在代際落差的前提下,不妨換個角度思考。戲裏的新老警探,雖然磕磕碰碰,但最終往往齊心協力。那麼跳脫出劇情的框架,新老演員之間的角色塑造力差異,又能否通過對手戲的催化,實現以老帶新的促進作用?

  正面案例並非沒有。在與《警察榮譽》題材相仿的《營盤鎮警事》中,張嘉譯與郭京飛飾演一對師徒,師父是體察民情、深諳世故的派出所所長範黨育,徒弟是能力出衆、年輕氣盛的幹警高宇成。從高宇成到十年後《對手》中的間諜李唐,郭京飛的蛻變不只是在發福的身材上,更在於氣質:靦腆之中青澀不再,頹唐之間英氣仍存。這十年的成長,顯然不是年齡所能完全解釋的。

  但這樣的案例並不多見,不論中外。更多情況下,外形條件出衆的鮮肉演員會在多數影視劇中自帶主角光環,雖然星光熠熠,但始終難以突破演技的瓶頸,最終逐漸落入固定題材的審美定式。反觀老戲骨,他們之所以能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演技側面,一個頗有些無奈的原因是,他們經常以配角身份出演,由於劇情需要飾演着社會的三教九流,他們被迫貼近生活,也自然從生活中汲取了更多表演的素材,豐富了自己的演技。

  範黨育曾告誡高宇成,“當警察,要學會算社會賬。”當演員,同樣如此。

  “長不大”的小鮮肉

  儘管《警察榮譽》在敘事上推進四條相對獨立的師徒故事線,但整體而言,該劇仍着眼於塑造警察羣像,通過所長王守一的調度以及警員之間的情誼將故事線捏合在一起。換言之,《警察榮譽》中的以老帶新模式並不完全是一對一師徒制,也趨近於另一種常見的呈現方式——“衆星捧月”,小鮮肉主演搭配老戲骨配角團。

  “衆星捧月”的結果未必總是相映成輝,還可能造成一種尷尬的局面:當年輕演員被老戲骨團團包圍,落差就會被放大,觀衆對其演技的不信任感便油然而生。比如在《破冰行動》中,黃景瑜飾演的李飛,與正邪兩派多位“大佬”均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心裏還存有對兄弟宋楊的緬懷,以及與兩名女主角的情感糾葛。遺憾的是,曾在《紅海行動》中展示不俗身手的黃景瑜,並沒能在文戲中細膩地刻畫出以上諸多情愫,其空洞的眼神以及無數次的咆哮,在吳剛、王勁松、任達華等一衆實力派的襯托下顯得稚氣未脫。

  在老戲骨的簇擁下,許多演員似乎都“長不大”。比如陸毅和劉燁。不論是前者在《人民的名義》中飾演的侯亮平,還是後者在《北平無戰事》中飾演的方孟敖,都曾受到表情、臺詞等方面的質疑,甚至在劇中被貼上“花瓶”的標籤。

  這種現象固然與角色本身有關。侯亮平在《人民的名義》中更像是一個工具人,觀衆透過他的視角直面漢東省的官場生態,全劇又是通過他的偵緝行動撕開貪腐的口子,但在某種程度上他又置身事外,未曾捲進這趟混水。

  類似的角色,還有《掃黑風暴》中的何勇以及《沉默的真相》中的嚴良。但經過劉奕君和廖凡的演繹,觀衆的代入感明顯更強。這說明演員“長不大”的更重要原因,可能還在於表演本身。

  以《北平無戰事》爲例,劉燁的氣質非常符合方孟敖的形象,一是因爲身材挺拔,有軍士氣度,二是因爲眼神中自帶憂鬱,有文藝氣息,所以在本劇的每一幀靜態畫面中,他都顯得十分迷人。但在對手戲中,劉燁的“不苟言笑”便顯得有些木訥造作,反倒是一度受到“演技面癱”質疑的老戲骨倪大紅,在劇情後段屢屢“四兩撥千斤”,以沉穩的音色和細微的表情震撼人心。

  對於年逾不惑的資深演員來說,“長不大”是一種尷尬,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不失爲一件幸事,因爲他有機會隻身站在舞臺中央,與風格迥異的老戲骨展開對話,從他們的身上收穫全然不同的表演體驗與心得,並將之化爲精進演技、修煉內功的寶貴財富。

  當然,還有一個現實問題有必要引起重視。如今的某些影視劇,將“戲骨雲集”作爲賣點,爲了混搭而混搭,忽視了劇情內容流暢、人物關係糾葛等戲劇的內生動力。所以即使老戲骨們一如既往地賣力演出,但也並不總能博得滿堂彩,有時觀衆只能看個熱鬧,難以收穫沉浸體驗,而與之同劇組的年輕演員則更難從中得到歷練。

  比如近期播出的歷史劇《山河月明》。劇中,朱棣的扮演者從成毅換到馮紹峯,形象從英姿颯爽到老態龍鍾;陳寶國、王勁松、王慶祥、杜源等一批老戲骨則輪番登場,傾情助演。陣容不可謂不豪華,視野不可謂不宏大,但呈現效果令人一言難盡。回頭來看,《山河明月》之所以反響平平,一個重要原因是,老戲骨之間的鬥法線實際上與主角的主線交集甚少,二者幾乎沒有擦出任何火花,以至於在有限的篇幅內鮮有角色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從這個意義上講,《警察榮譽》儘管切入點小,但在角色塑造上手法更細膩,而以縱向結對、橫向組隊的方式聯結角色,既遮掩住年輕演員各自的短板,以羣像代替個像詮釋主題,也更緊密地串起全劇的情感紐帶,讓不同角色在更充盈的感情色彩作用下激起更強烈的共振。

  以老帶新,必然不是各走各路,而是攜手並進。

原標題:熱播劇老帶新:共贏還是噱頭?

值班主任:李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