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當地時間6月21日下午4時,在首射失敗、又兩度推遲發射後,“命運多舛”的韓國自研運載火箭“世界”號(KSLV-Ⅱ)終於發射成功。

消息一出,韓國媒體瞬間“激動”了。韓媒KBS News21日發文稱,此次發射代表韓國“進入太空強國”,其他韓媒則紛紛補充稱,不僅是太空強國,還是“第七太空強國”……

截圖來源:韓媒KBS News

總之,“世界”號此次發射成功,韓國可以說舉全國之力,媒體也不吝讚美之詞。但是,中國空氣動力學家、航天技術專家黃志澄21日表示,“世界”號火箭整體技術能力不算強——其性能優於我國首顆人造衛星的長征一號火箭,但低於長征二號運載火箭,且這兩型火箭在我國均已退役。

最近,韓國那個“命運多舛”的自研運載火箭“世界”號終於發射成功了,雖然過程略有波折——

去年10月21日的首射中,“世界”號在發射36秒後即出現異常:由於試驗時未考慮到火箭加速上升時的巨大加速度,三級火箭的氧化劑罐內的氦氣罐固定裝置在飛行中出現鬆動、到處亂撞,致罐體內部出現裂縫。最終因氧化劑出現泄漏,火箭熄火早於預期,未能將模擬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爲這項耗時耗財的項目留下了並不光彩的一筆。

經過調整設計並拆卸重裝第三艙段後,韓國原本計劃在今年6月15日,讓“世界”號搭載比前一次重量更大的載荷進行第二次發射。

但受到強風影響,發射日期被迫推遲一天至16日;此後在準備發射過程中,又發現一級火箭上測量氧化劑量的水平傳感器異常,發射再次被推遲至21日下午4時。

發射成功的新聞出來後,各大韓媒都用抓人眼球的標題報道了此次事件。

21日,韓媒KBS NEWS發文表示,第二次發射的成功標誌着韓國“進入了太空強國”。韓國電視臺TV Chosun官網和韓國《東亞日報》則比較“精準”地表示,韓國“進入世界第7太空強國”。

截圖來源:《東亞日報》

截圖來源:韓國電視臺TV Chosun

韓國SBS電視臺同樣如是誇讚……

《東亞日報》22日轉述韓國科技通信部長官李鍾浩發言表示:“今天不僅是大韓民國科學技術史,也是大韓民國曆史的里程碑。大韓民國的天空豁然開朗。大韓民國科學技術實現了偉大的前進。”

那麼,“世界”號的真實性能到底如何呢?

中國空氣動力學家、航天技術專家黃志澄21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世界”號此次發射成功,韓國可以說舉全國之力,動用幾十家企業,也花費了大量資金。但是,“世界”號火箭整體技術能力不算強。

例如其一級火箭採用的KRE-75液氧煤油發動機的比衝不是很高,真空環境中僅爲298秒,海平面僅爲261.7秒,限制了火箭的整體性能。“世界”號火箭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爲2.6噸,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爲1.5噸。黃志澄認爲,“世界”號火箭的整體性能優於發射我國首顆人造衛星的長征一號火箭,但低於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的水平。目前中國這兩型火箭均已退役。“中國國內一些民營航天公司研發的商業火箭運力也略優於‘世界’號火箭,例如星河動力的智神星一號火箭和藍箭航天的朱雀二號火箭,運力都在‘世界’號火箭之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