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孟林   

編輯/蘭素英    

世界首富馬斯克又開始“不務正業”了。借收購推特改變社交媒體遊戲規則一事尚未完結,這一次,他又意圖用人形機器人來改變世界。

近日,馬斯克再度重申將在9月底推出人形機器人“擎天柱”(Optimus)原型機的計劃。消息一出,A股市場的機器人概念股隨即“嗨翻天”,也再度勾起了外界對特斯拉(TSLA,股價708.26美元,市值7319.92億美元)機器人規劃的好奇心。

事實上,機器人研發已被馬斯克“欽點”爲今年特斯拉的首要任務。而在市場看來,這與其電動車主業八竿子都打不着。

馬斯克到底看重的是什麼?“今年推出原型機,明年投產,2025年落地場景就會快速增長。”馬斯克規劃的步子會不會邁得太大了? 

卡內基梅隆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教授Raj Rajkumar在郵件中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馬斯克此舉不過是炒作,意在推高股價。他認爲,馬斯克此前沒兌現的“畫大餅”事例太多了,在特斯拉拿出產品前無需過於激動。

但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Peter Corke在郵件中告訴記者,特斯拉電動車的自動駕駛系統本質上就是機器人,其電池和電動驅動技術也是可以遷移到機器人開發上去的。

新賽道

北京時間6月23日下午,馬斯克在接受彭博社主編John Micklethwait採訪時再次確認,人形機器人擎天柱將在9月30日的特斯拉AI日活動上面世。“我正在和特斯拉才華橫溢的團隊緊密共事,到九月底人形機器人的原型將準備就緒。我們正在朝這個節點前進。”馬斯克表示。

擎天柱,又稱“特斯拉機器人”(Tesla Bot),是馬斯克在去年8月19日第一次特斯拉AI日活動上推出的新概念。今年以來,馬斯克數次高調宣揚擎天柱在特斯拉未來業務裏的戰略地位。今年1月份,馬斯克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開發擎天柱是特斯拉今年最重要的工作,未來它將比特斯拉的汽車業務更重要、更值錢。4月份,馬斯克重申了對機器人業務的重視,並且透露最早在2023年就要開始生產。6月3日,爲了確保擎天柱原型能在今年的AI日上亮相,馬斯克甚至不惜把原定8月的活動日期推後到9月底,並保證到時候將會是“史詩級”的發佈。

馬斯克頻繁的鼓吹吊足了外界的胃口,但目前關於擎天柱的細節信息仍然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狀態。除了去年AI日活動上幾張PPT給出的概念框架,過去大半年擎天柱並沒有實質性的新信息放出來。

據馬斯克去年介紹,擎天柱是一個身高約172釐米、體重約56公斤的人形機器人,身體白色部分由輕量材料覆蓋,頭部的黑色部分則爲掃描外界信息的屏幕,整體造型簡潔流暢,科幻感十足。擎天柱最快行走速度約爲每小時8公里,比人類正常行走速度稍快,但絕對追不上跑步的人類。擎天柱能夠提起約20公斤的物品,而且其雙手的功能達到了“人類水平”。

技術層面,擎天柱可以說實現了特斯拉汽車的人工智能技術的遷移。硬件上,“大腦”採用特斯拉的超級計算機系統Dojo,該系統據稱將成爲最快的人工智能訓練計算機,其單元核心是特斯拉自主研發的AI訓練芯片“D1”。在去年的AI活動日上,Dojo系統及D1芯片曾與擎天柱計劃一同亮相,是特斯拉電動車自動駕駛的算力支撐。

“眼睛”設計方面,擎天柱和特斯拉電動車一樣,採用了基於攝像頭的視覺信息系統,而非激光雷達系統,安裝在面部黑色區域。另外,擎天柱還將應用特斯拉的自動駕駛軟件系統(FSD),相當於獲得了一套海量數據測試迭代的“內功心法”。

馬斯克表示,若未來兩年內“擎天柱”能夠量產,在規模效應下,其成本比汽車還要低,售價或許爲2.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6.74萬元)。

在馬斯克的設想中,擎天柱可代替人類從事“危險、重複、無聊”的工作,定位爲“通用型機器人”。他曾舉例說,擎天柱可以拿起扳手給特斯拉電動車裝螺絲,也可以成爲陪伴人類的“好夥伴”,還可以幫人類去買菜。但從這些例子中,似乎馬斯克也沒想清楚擎天柱的具體落地場景,還在工業機器人和服務型的機器人兩端橫跳。 

炒作還是技術延伸?

實際上,整個人形機器人研發領域對應到未來的應用場景也遠未形成清晰的圖景。

當前公認最先進的人形機器人是波士頓動力公司的Atlas。每隔幾年,這個身高一米五、體重89公斤的機器人搬東西、跑酷、後空翻的視頻就會在社交媒體上火一陣子。但在逾十年的研發之後,波士頓動力稱Atlas仍然處於實驗階段,也並沒有給Atlas規劃商業應用前景,只是表示研發的目的是爲了不斷突破機器人技術的極限。

而在這一領域,馬斯克由何來的信心,認爲今年出原型,明年生產,過幾年就能全面落地呢?

這個問題就連長期看多特斯拉的著名分析師、WedBush證券的Dan Ives也摸不着頭腦,直言特斯拉搞機器人的決定會惹惱投資者,馬斯克應該把精力集中到芯片、自動駕駛系統等緊要問題上去。

不少人給出了更負面的看法。“我個人的觀點是,擎天柱只不過是特斯拉圍繞自己產品展開的炒作(hype),這可以推高他們的股價。” 卡內基梅隆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教授Raj Rajkumar通過郵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Rajkumar對特斯拉一向“毒舌”,同時Rajkumar也是通用汽車與卡內基梅隆大學合辦的“連接與自動駕駛聯合實驗室”的主任之一,該實驗室與特斯拉存在競爭關係。

不管外界如何評價,馬斯克卻有自己的道理。在去年的發佈會上,馬斯克認爲,勞動力短缺在未來會成爲大問題,一旦機器人大範圍應用,勞動力短缺問題將一勞永逸地解決,經濟增長的上限將被不復存在,這就是他投入機器人開發的原因。

的確,對於一向擔心人類命運,希望把人類送往火星定居保存文明火種的馬斯克而言,人口和勞動力問題也一直是他牽掛的問題。他在推特上的置頂推文就是一篇關於美國生育率持續下滑的新聞報道,並且透露他自己已經帶頭多生多育了:除了一個夭折外,馬斯克一共有7個子女。

把視線拉到更接地氣的角度,從特斯拉的業務層面而言,馬斯克認爲依靠公司已有的技術積累,發展機器人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他表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特斯拉汽車其實已經是半個具有感知力的機器人了,而特斯拉之所以要舉辦AI日活動,也是爲了向世界強調特斯拉遠不止一家電動車和新能源公司,還是“現實世界中領先的AI公司”。

機器人視覺領域的權威專家、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Peter Corke對馬斯克的這一思路表示贊同。“特斯拉在自動駕駛汽車(從本質上來說是機器人)、電池和電動驅動系統上的進展,是可以和人形機器人關聯起來的。”Corke通過郵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木頭姐”凱西·伍德旗下ARK基金(一度重倉特斯拉)的分析師Frank Downing認爲,Dojo系統可以被視爲一個被超級算力驅動的、基於海量數據進行神經網絡訓練的“複合大腦”(Synthetic Brain)。這個大腦的首要用途當然是特斯拉的自動駕駛,不過既然已經掌握了“算力”,用在機器人上也是很符合邏輯的做法了。 

道阻且長

按照馬斯克4月的最新規劃,今年推出原型後,明年擎天柱就可能開始有一些實際的應用,隨後兩年項目將進一步發展,到2025年,擎天柱的應用場景將快速增長。

這當然是很樂觀的預測,但Rajkumar認爲,外界對此應該謹慎,因爲馬斯克“畫大餅”的事情已經是司空見慣。

“我們必須記住的是,儘管特斯拉從2015年就承諾自動駕駛,但現在也沒有實現,皮卡CyberTruck、重卡Semi、價格下降到3.5萬美元的Model 3、比普通瀝青瓦還便宜的太陽能屋頂等等也都沒有兌現。”Rajkumar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馬斯克近期還聲稱他們能在7年內解決通用人工智慧(AGI)問題,這簡直荒誕到可笑。通用人工智能又被稱爲“強人工智能”,指計算機能夠理解和習得與人一樣甚至更強的思考能力和智慧,被視爲AI研究的終極目標。

Rajkumar對擎天柱的前景同樣不樂觀,主要是因爲人形機器人的技術障礙很多,“靠兩條腿走路、做事情是極其困難的……因此機器人控制就變得困難得多,隨時都要擔心機器人會不會跌倒。此外,採取模仿人類身體的外形也會導致電池尺寸和感應設備的選擇受到限制,影響性能。成本當然也是一個大問題。

Atlas的設計從某種程度上印證了Rajkumar的看法。雖然波士頓動力背靠麻省理工大學深厚的科研實力,在機器人領域已經深耕了超過三十年,但Atlas的實驗機在測試中仍然頻繁跌倒,渾身“傷痕累累”。Atlas的外形也更加蠻笨,佈滿了裸露的機械裝置。擎天柱雖然設計纖細優美,屆時是否能實現宣傳中的功能目前尚不可知。

在Rajkumar看來,採取三個或以上輪子的機器人更爲實際,因爲行動和充電都要容易得多。亞馬遜的家用監控機器人Astro就是三輪設置,電池尺寸大,配備伸縮鏡頭和顯示屏,售價僅999美元。Rajkamur認爲,擎天柱至少要先證明自己能做到Astro能做到的事情。

Corke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一直以來,單一目的機器人和通用型機器人都是機器人研發領域長期爭論的話題:到底應該爲疊衣服、送快遞、洗車、園藝等目的各開發一款機器人,還是開發一種能做各種工作、極其複雜的機器人?單一目的機器人顯然更加簡單和便宜。

國際專業組織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旗下雜誌IEEE Spectrum的資深機器人編輯Evan Ackerman的看法更爲尖銳,他認爲馬斯克對人形機器人的想法過於幼稚。“不像火箭或者汽車,人形機器人並不是一項已經存在的科技,並非有宏大的願景、一羣聰明的人,再加上資金投入就可以實現的。”Ackerman在一篇評論文章中指出,機器人領域仍任存在許多基礎性的軟硬件問題需要突破。

他以馬斯克舉的買菜爲例,實際上從家到超市需要處理多種複雜的情況,比如階梯、開門、穿越馬路等,更別提熙熙攘攘的人羣,遠比在道路上行駛的自動駕駛汽車所需要處理的信息多。到了超市之後,從貨架上識別並拿下物品、放入購物車中,再安全地推動購物車,這是工業機械臂都難以完成的操作。

總之,Ackerman認爲,假如特斯拉投入足夠多的資金,今年AI活動日上我們能看到和概念圖差不多的擎天柱。它可以站立、走動,甚至承受幾下推搡,完成一些基礎的物體識別和抓取動作,但之後的進展將緩慢很多。

但天風證券機械團隊的研究認爲,波士頓動力的Atlas等機器人證明,人形機器人在工程落地上具備可行性,缺少的是對現實複雜場景的感知、判斷和決策,這方面特斯拉在自動駕駛技術開發中已經積累了充分的應用。此外,特斯拉的工程化能力很強,開發擎天柱時可複用部分汽車供應鏈,所以價格會比較親民,這有利於初代產品落地迭代。

據市場調查公司MarketsandMarkets於2022年4月發佈的研究報告,人形機器人的市場總量在2022年爲15億美元,到2027年將增長到173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63.5%。需求主要將由教育行業、零售業和醫療業推動。

相比之下,特斯拉2021年的銷售總額高達538.23億美元。馬斯克預測的機器人業務價值將超過電動車,顯然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不過,電動車和民營航天當初也並不被多數人看好,但在馬斯克20年的努力下,兩個領域如今都炙手可熱。也許,憑藉強大的個人號召力,馬斯克能給機器人行業帶來一些變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