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曾仰琳 呂文琦

過去十年來,我國銀行業、保險業發展情況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績?

6月23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領域改革與發展情況發佈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出席並介紹了銀行業、保險業過去十年的改革和發展情況。

“綜合實力不斷增強、金融結構不斷優化、中國特色的金融治理體系不斷完善。”對於銀行業保險業發展格局的新變化,肖遠企概括總結道。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銀行業總資產是344.8萬億元,2012年底是133.6萬億元,目前已經成爲全球最大的銀行市場。保險業總資產從2012年底的7.4萬億元增加到2021年底的24.9萬億元,是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在全球1000強銀行排名中,我國有近150家銀行上榜。工、農、中、建四大銀行已成爲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我國銀行業保險業的總資本從2012年底的9.5萬億元增加到2021年底的32.4萬億元,資本實力大大增強。

從細分領域來看,過去十年,普惠金融發展、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中小銀行風險處置、保險保障等方面各採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又有哪些成績?

普惠金融覆蓋範圍和可及性顯著提高

陳雨露指出,這十年,我們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增強金融普惠共享,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今年一季度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超過20萬億元,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超過5000萬戶。

肖遠企表示,過去十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普惠型涉農貸款年均增速分別達到25.5%和14.9%,大大高於貸款平均增速。人均銀行賬戶約9.5個,普惠金融覆蓋範圍和可及性顯著提高。

肖遠企進一步指出,目前我國行政村基本實現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累計下降超過2個百分點,農村金融服務可得性持續提高。2021年末,涉農貸款超過43萬億元,比2012年末增加了25.6萬億,大中型銀行也普遍設立了普惠金融事業部或者其他專營機構。普惠金融服務在國際上也處於領先水平。

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陳雨露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銀行和其他金融管理部門一起,重點抓以下四項大的工作:

一是創新工具,也就是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有效發揮牽引帶動作用。特別是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小微企業的巨大沖擊,人民銀行推出了兩項直達工具,累計支持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已達13.1萬億元,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10.3萬億元。

二是降低成本,通過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降低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2013年以來,人民銀行先後放開貸款、存款利率管制,建立並完善了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形成機制,推動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今年4月份新發放的小微企業貸款利率5.13%,近五年來下降了近1個百分點。

三是長效機制,也就是聚焦難點和堵點,建立金融機構服務小微企業的長效機制。比如,推動金融機構設立普惠金融部,完善普惠金融的專營機制,推動全國絕大多數省份建設省級徵信平臺,推動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共享共用,小微企業的融資覆蓋面明顯提升。到今年4月末,普惠小微授信戶數是5132萬戶,佔全部市場主體的三分之一。

四是拓寬渠道,也就是拓寬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提高小微企業融資的可得性和便利度。比如,截至今年4月末,已經累計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券1.78萬億元,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已經累計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28萬筆,金額12.5萬億元。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截至4月末,全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8.8萬億元,是2012年末的3.35倍。”陳雨露指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在政策支持方面繼續靠前發力、適當加力,同時系統構建金融服務小微企業敢貸願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來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取得重要成果

“十年來,我們統籌金融發展和安全,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牽頭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重點領域的風險得到穩妥處置,金融風險整體收斂、總體可控。”陳雨露表示。

“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取得重要成果。”肖遠企指出,金融監管部門堅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金融資產盲目擴張得到根本扭轉,高風險影子銀行較歷史峯值壓降約25萬億元。不良資產處置大步推進,過去十年累計消化不良資產16萬億元,一大批突出的風險隱患得到消除。金融違法與腐敗行爲受到嚴厲懲治。

具體採取了哪些措施?肖遠企介紹了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突出風險點的傳染性、外溢性明顯收縮,穩妥化解、拆解了不法金融集團的風險,對中小銀行保險機構的風險進行了處置和改革重組。過去十年,恢復和處置了高風險中小機構600多家,目前,中小銀行經營是非常穩健的,發展是健康的,風險是完全可控的。另外,過去也處置了一大批債務金額比較大、涉及面廣的大型企業債務風險。例如,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落地金額在去年年底已經達到將近2萬億元。

二是金融資產脫實向虛的勢頭得到扭轉,堅決清理脫實向虛、亂加槓桿、以錢炒錢的活動,過去一段時間,特別是過去五年內,銀行業、保險業總資產年均增速分別爲8.1%、11.4%,低於同期信貸投放和債券投資年均增速,從根本上扭轉了資金的空轉,流向實體經濟資金大幅增加,並且中間鏈條也大幅壓縮,融資成本也有所下降。

三是社會金融秩序基本實現“由亂到治”。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發佈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深入推進P2P網貸專項整治工作,大約五千多家P2P網貸機構全部停止運營,常態化開展銀行保險機構股權和關聯交易的整治,重點打擊掏空金融機構的違法股東和高管。

四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長效機制逐步夯實。不斷加強金融系統黨的領導,推動建立常態化金融風險處置機制,完善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特別是加強股東股權和關聯交易的管理,充分發揮金融穩定基金、行業保障基金的作用,鑄牢防範和抵禦金融風險的屏障。

五是金融反腐和處置風險一體推進。堅決查處風險亂象背後的腐敗問題,嚴厲懲治各類違法犯罪行爲,一批市場影響惡劣的大案要案被果斷查處,一批掏空金融機構、利益輸送、違法侵佔的腐敗分子被繩之以法。

六是金融監管的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日益提高。特別是持續完善監管法律法規框架,健全審慎監管規則,提升監管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同時,加強監管隊伍的培訓,提高監管隊伍的監管能力和水平,打造忠誠、乾淨、擔當的監管鐵軍。

中小銀行風險總體完全可控

近期,河南村鎮銀行“取款難”事件,引發社會廣發關注和討論。對此,肖遠企在會上進行回應:“關於最近河南個別村鎮銀行的問題,近期河南地方公安機關還有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已經就河南個別村鎮銀行的問題向媒體進行了通報,目前公安機關正在偵辦,也抓獲了一批犯罪嫌疑人,查封了一批涉案資產。銀保監會將會配合地方黨委政府做好相關工作,我們已經責成河南銀保監局履行監管職責,依法保護廣大人民羣衆合法權益。”

關於中小銀行的總體情況,肖遠企介紹,我國目前共有中小銀行3991家,包括城市商業銀行147家,農村信用社(包含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和農信社)2196家,村鎮銀行1651家,總資產92萬億元,這些中小銀行總資產在銀行業總資產比例中佔比是29%,主要專注於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和“三農”服務,相關貸款在銀行業中佔比分別是47%和40%。

肖遠企指出,“我們過去五年累計處置中小銀行不良貸款5.3萬億元,這個力度是非常大的。總體上看,中國中小銀行運行是平穩的,發展也是健康的,儘管還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個別機構風險比較高,有的還涉嫌違法犯罪,但總體而言,風險是完全可控的,廣大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依法受到保護的,金融監管部門也會不遺餘力地做好相關工作。”

在中小銀行化解不良資產和相關風險方面,肖遠企介紹,主要採取以下六個方面的措施。

一是堅持改革化險一體推進,統籌推進中小銀行的改革和化險,重在公司治理和機制建設,重在培育中小銀行發展和防控風險的內生動力,落實各方責任,對於個別的重點機構,實施“一行一策”,制定深化改革和風險化解的方案。

二是不斷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主要是要做實中小銀行不良資產分類,加大撥備計提和不良貸款的處置力度,豐富處置渠道,同時也爲中小銀行處置不良貸款提供一些政策支持。

三是推動多渠道補充資本。主要是統籌中小銀行內源性資本補充和藉助外部市場的資本補充,以及利用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的資本補充機制。同時,最近這幾年也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之下,推出了用好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券來補充資本的機制,目前正在穩妥推進,效果非常好,大大提升中小銀行的資本實力。

四是完善公司治理。主要是探索推進中小銀行黨的領導和公司治理進一步有機融合,構建符合小法人實際、簡單實用的公司治理安排,因爲有些小銀行規模非常小,資產規模、負債規模只有幾億、幾十億,所以在法人治理方面,要根據這些機構的特點,包括規模、業務複雜程度、風險防控的要求,構建簡單、管用的公司治理安排。

同時,積極培育職業經理人市場,提升專業思維、專業素養和專業方法,對於股東行爲和股權管理方面,要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特別是要約束大股東的行爲,嚴防違規關聯交易,嚴厲打擊違法犯罪。

五是強化科技賦能,促進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用科技手段來鞏固中小銀行在支農支小領域的傳統優勢。

六是優化機構佈局,進一步構建有差異化、特色化、相互合作、相互競爭的機構體系,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多樣化的金融需求,提高中小銀行服務實體經濟、有效防控風險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大病保險制度已覆蓋12.2億城鄉居民

“我國保險業總資產從2012年底的7.4萬億元增加到2021年底的24.9萬億元,是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在華外資保險公司資本十年間增長1.3倍,資產增長6倍。”肖遠企指出,保險深度從2.98%上升到3.93%,保險密度從1144元每人上升到3179元每人,大病保險制度從2012年建立以來已覆蓋12.2億城鄉居民,長期護理保險覆蓋近1.5億人。

肖遠企介紹,保險業整體上具有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功能,保險業爲超過33億劑次新冠疫苗接種提供了保險保障,環境污染責任保險也覆蓋了20多個高環境風險行業,科技保險有力支持了創新發展。農業保險爲農戶提供風險保障從2012年的0.9萬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4.4萬億元,爲災後重建提供了關鍵資金保障。

此外,在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改革方面亦取得重大進展。肖遠企表示,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範圍擴大至全國,養老理財試點範圍擴大至十地十機構。2022年5月末,養老理財認購金額超600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