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长春

近年以来,教育界存在这样一个怪象:许多家长一边抱怨孩子的课业负担太重,担心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一边又一头扎进校外培训机构的红海,为孩子选择各种培训班、补习班,致使校外培训异常火热,甚至一些家长见面交流第一句就是“您的孩子培优了吗?”。造成这种怪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家长攀比心理作祟,别人家的孩子在上培训班,自己家的孩子也要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另一方面则是校外培训机构故意利用精心包装的升学率数据为家长制造焦虑与恐慌,引诱家长自投罗网;还有就是一直以来困扰诸多家长的“三点半难题”让家长不得不选择课外培训。可以说全国上下,到处都盛行着一股“培训热”。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可谓为高烧不退的校外机构培训戴上了“紧箍咒”,必将有力整治行业乱象,为其去去温、降降火。

《意见》要求校外培训机构要注重场所、师资、管理建设,依法履行审批登记手续,开展学科类培训要向所在地县级教育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布,要实事求是制订招生简章、制作招生广告,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意见》还要求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制定标准,要实行证照年检和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全面推行黑白名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对通过审批登记的,在政府网站公布机构名单及主要信息,对有负面清单所列行为的机构列入黑名单。不难看出,此次《意见》的出台对于校外培训机构教什么、怎么教,政府部门谁来管、怎么管都做出了具体要求。此举必会将一批证照不全、办学条件不达标、课程设置不合规的校外培训机构清理出培训行业,使失序校外培训市场回归理性。同时《意见》也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校内教学工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避免在职教师校外兼职,从而出现“校内不教校外教”的情况。

可以说为规范校外培训,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政府部门一直是组合拳不断,一套接着一套打,一招接着一招拆。2017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今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甚至一度成为今年两会热点,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还就如何解决“三点半难题”在两会的“部长通道”上进行过专门论述。此次出台的《意见》中,列出黑白名单,进行社会监督等便是陈部长治理校外培训机构良方的“第三阶段”举措。教育部通报数据显示,截至8月20日,全国已摸排培训机构38.2万家,其中发现问题25.9万家,已经整改4.5万家。

教育行业有其独特的内在规律,校外培训的火爆是商业价值挑战教育规律的结果,其不仅会破坏教育生态,也会破坏社会生态,既增加孩子的课外负担又降低家庭的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到人民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校外培训应当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补充,多培养一些青少年的兴趣爱好,锻炼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不是将重点放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性知识上面,做一些无用的、超出大纲范围的习题。时间的问题要交给时间去解决,要有规则意识,等发令枪响了再起跑,否责一个人抢跑带动一群人抢跑,不仅成绩无效,还白白浪费了自己的体力。也有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基础不够扎实,跟不上学校进度,如此大规模的整顿会不会使自己的孩子面临无班可报的情况。事实上《意见》只是针对校外教育培训秩序进行规范,并不是要关闭校外培训市场,合法合规合理的校外培训不会受到影响。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