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利浦的“本土化”戰略起始於十年前,而今已“根深葉茂”。

據飛利浦大中華區高級副總裁、精準診斷業務羣總經理陳勝裕透露:今年年底前,精準診斷業務接近100%的產品線都將在中國生產。

對陳勝裕的信息進行拆解,動脈網將其梳理爲四個方面。

1. 全線覆蓋:以超聲產品爲例,飛利浦強調全線覆蓋,在未來1-3年的時間裏擴大國產化超聲產品的組合,逐步實現100%超聲國產,包括全線EPIQ超高端超聲產品。

2. 領航科技突破:Ingenia Elition 3.0T金梭磁共振是超高端磁共振的代表,將於今年內實現國產化;無液氦磁共振 Ingenia Ambition擁有的磁體技術代表着當今全球最先進的磁共振技術,目前這款產品已經實現國產化。此外,飛利浦全新一代光譜計數CT皓克Spectral CT也將在今年年底前實現國產化。

3. 本土自主研發:1.5T的磁共振Prodiva與支援雷神山的Incisive極光CT是飛利浦國產自主研發的典例。其中,Prodiva不僅服務國內市場,更是銷售往全球57個國家,將中國力量輸往世界。

4. 生態系統合作:戰略投資賽諾聯合,建設“端到端”完整價值鏈,覆蓋研發、製造、市場通路、銷售、服務等各個環節,聚焦於本地客戶臨牀需求,在覈醫學領域協同共創特色的本土化解決方案。

如果把過去的“本土化”視作初級階段的“本土化”,那麼飛利浦今年的動作將意味着國產計劃的全面進階,而作爲變革核心的中國生產基地,將由“生產驅動”轉變爲“生產創新雙驅動”。

變革的最終受益者們,將由設備製造廠商爲始,逐步傳遞至終端的每一個患者與醫生。

高階“本土化”,以中國醫患需求爲研發導向

知識產權作爲企業的創新驅動力,通常被跨國公司謹慎以待。這意味着在使用進口產品時,我們只能體驗最終的成果,很難反饋成果之下的瑕疵。

在進入中國的三十餘年中,上述問題也常常出現在飛利浦的經營之上。換句話說,僅依靠進口的方式爲國內醫院提供設備支持,並不能完全匹配國內醫院的真實需求。

“很多影像設備的臨牀工作流是依照西方的醫院進行初始設計的,它與西方醫院的特徵相契合,但不一定適用於中國醫院。”陳勝裕說,“中國的醫院患者流通量很大。國外放射科一天最多掃10-20個患者,但在國內,這個數字可能會達到200-300人。”

“常規的磁共振掃描心臟通常需要半小時以上,許多城市的磁共振檢查都需要患者按天計量等待時間。爲了滿足這樣的需求,我們中國的磁共振團隊開發出來的冠脈磁共振能對心臟進行快速掃描,不到十分鐘就能出圖像。”

患者數量上的差距僅是中西醫療體系衆多差異其中之一,如果不區分中國患者、醫院工作流程等差異特徵,不從設計之初重構這些因素,只對設備進行修修改改,再報備NMPA(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拿證,不僅會出現產品上市滯後,也會有“水土不服”的尷尬。這就是常被行業內詬病的高尖端影像設備的“上市時差”問題。

針對這個問題,陳勝裕表示:“在以前,跨國企業產品線的規劃多以總部規劃爲主,而在如今的飛利浦組織架構中,每個業務集團中都有一個專注於中國市場需求的‘中國業務團隊’,從中國本地客戶的實際需求出發,從源頭規劃產品和解決方案,同時加速全球最新的產品在中國市場同步上市,從而‘端到端’地實現‘在中國、爲中國’的產品路線圖。”

三大創新中心,中國製造轉向中國創造

要完成如此浩大的“本土化”工程,不僅需要精細的規劃,還需要實實在在的投入。

如今,飛利浦在中國部署了三個創新中心。位於蘇州的創新中心聚焦精準診斷與介入治療系統;位於深圳的創新中心服務於健康生活和互聯關護業務,以開發本地化產品爲主,包括監護儀、口腔護理產品等;而上海的創新中心則專注於軟件開發,服務所有的業務部門,實現信息化串聯解決方案中各元素必不可少的部分。

藉助創新中心的力量,飛利浦將持續加強本土創新實力、顯著加快本土創新速度、提高創新產出。未來1-3年內,在精準診斷領域,飛利浦將進一步豐富“國產化”產品組合,覆蓋全業務領域以及包括高端產品在內的全產線。

屆時,飛利浦的創新產品將擁有三個來源:

一、本土自主研發製造,並服務全球市場:

例如,“中國速度,使命必達”第一時間支援雷神山的Incisive極光CT,便是由飛利浦瀋陽產品創新中心蘇州醫療影像基地本土研發和製造,可實現AI智能操作、低劑量掃描、高清晰圖像、大硬件平臺和大容量球管。此外,飛利浦通過與本地生態夥伴進行合作,使該CT搭載了針對心臟CTA掃描的AI算法“數字心”系統,實現了工作流的無縫整合,可實現1分鐘內全自動冠脈結構化報告處理,提供冠脈及心臟結構的精確解剖學信息。

二、聯合全球資源研發、生產的“國造”產品,爲中國醫患量身定製:

例如,飛利浦第一季度推出的超聲新品“悅享系列”、顛覆性實現液氦“零消耗”的國產磁共振Ingenia Ambition、即將上市且預計今年內完成國產版本註冊上市的皓克Spectral CT都是飛利浦中國與全球聯合研發、製造的典例;在介入治療領域,飛利浦最新一代數字化平板血管造影系統,也將於今年完成本土化認證,在蘇州工廠下線。

三、與本土生態系統合作伙伴協同合作:

與國內企業的合作常用於進行“定點突破”,如與神州醫療合作,開發的升級版集成解決方案“神飛雲5.0”;與國產人工智能企業合作的AI輔助診斷生態。

衆多本土研發、製造、生產的資源,加上三大創新中心的加持,飛利浦於中國的佈局已成體系。從初階“本土化”轉向高階“本土化”後,飛利浦將真正意義上實現“在中國,爲中國”,並形成更大程度的“立足中國,服務全球”,以中國創新、中國製造服務全球。

“國產”並非飛利浦的最終目的

近年來,政策支持與創新公司的崛起使得跨國公司不得不採取國產戰略予以應對,但對於已進行本土化近十年的飛利浦而言,這種轉變順其自然。

但我們也需注意,對於醫療這樣一門嚴肅的學科而言,國產與否或許並非醫生決策過程中的關鍵。更重要的是,要讓醫生使用恰當的設備,搭配恰當的治療方式給予患者,將患者作爲決策的核心。

因此,飛利浦對於中國市場的長期投入、圍繞本地創新、本地製造、本地生態系統、本地化產品和解決方案,就尤顯意義深長。

畢竟,科研人員們的共同努力總是朝着提升醫療水平的方向前進,秉承全面“本土化”的飛利浦,同樣走在這條道路上。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