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最強女性大腦”匯聚巴黎 中國女科學家期待更多全球合作

此次胡海嵐作爲親臨巴黎現場領獎的唯一一位中國女科學家,也在世界科研舞臺中央展現了中國前沿科學研究成果。胡海嵐期待未來與全球更多科學家進行合作。

從病毒和疫苗到計算機與黑洞,在科學的各個研究領域,女性科學家正在深刻地參與、影響並改變着全球科研的發展。

當地時間6月23日晚,歐萊雅企業基金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舉行了三年來首場 “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的線下頒獎,表彰過去三年爲全球科學作出傑出貢獻的女科學家。

獲得2022年該獎項的一共有5位女科學家,其中最受關注的包括來自美國的生物化學家卡塔林·卡里科 (Katalin Kariko)教授,她也是德國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的高級副總裁;另一位是來自中國浙大的神經科學教授胡海嵐。其他幾位獲獎者來自於公共衛生、傳染病和病毒、胚胎學等領域。

卡里科教授憑藉mRNA的研究工作,爲新冠疫苗的開發作出重要貢獻。她也因此成爲2021年拉斯克獎的臨牀醫學研究獎的獲獎者之一。

卡里科過去幾十年通過對mRNA進行細微的修飾來防止細胞對它們的破壞。她發現,當一種叫做假尿苷的物質加入到人工合成的mRNA中後,就能避免免疫系統的攻擊,還能增強它表達蛋白的能力。這項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在2005年首次發表於《免疫》(Immunity)雜誌,併成爲此後mRNA技術的核心。

中國浙大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院長鬍海嵐教授團隊爲理解抑鬱症發病機理以及治療抑鬱症的核心症狀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分子靶點,他們試圖找到大腦中和每種基本情緒相關的神經環路,從而破解“情緒密碼”。

胡海嵐教授在接受第一財經等媒體採訪時表示:“對於搞基礎科研的科學家來說,主要是理解疾病背後的作用機制,回答重大的基礎科學問題,比如理解抑鬱症這種複雜大腦疾病背後真正的核心機制是什麼,從而設計並尋找更好、更安全的藥物。”

此次胡海嵐作爲親臨巴黎現場領獎的唯一一位中國女科學家,也在世界科研舞臺中央展現了中國前沿科學研究成果。胡海嵐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她期待未來與全球更多科學家進行合作。

“這次巴黎之行我印象最深的是和其他女科學家們的交流,她們既有和我一樣來自生命科學領域的,也有來自計算機科學、化學、工程領域的最強大腦,從新冠疫苗到黑洞,從胚胎髮育到數據加密,跨度非常廣。”胡海嵐表示,“大家通過思想碰撞,也談到了未來在科學上合作的可能性,這是我此行最大的收穫。”

今年的頒獎典禮還表彰了過去三年裏獲獎的30位“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的獲得者,她們代表了應對全球重要挑戰和呼籲變革的年輕一代科學家。其中,來自中國西湖大學的90後科學新秀白蕊,憑藉在RNA剪接體分子機理方面的突破性研究獲獎。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的最新數據,全球仍然只有三分之一的科研工作者爲女性。在歐洲,只有14%的高級學術職位由女性擔任。過去數十年中,僅有8%的諾貝爾科學獎授予女性。這也提醒人們,在科學界,女性“玻璃天花板”仍然存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