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大眼楼管/肖恩

近日,荣盛房地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盛发展”)发布关于控股股东增加一致行动人及在一致行动人内部协议转让股份暨权益变动的提示性公告。

公告显示,荣盛发展控股股东荣盛控股称其因资产规划需要,与上海牛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牛伞资产”)签署《股份转让协议》,荣盛控股拟转让荣盛发展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合计约2.17亿股,占荣盛发展总股本的5.00%,由牛伞资产对协议受让股份进行资产管理,同时荣盛控股与牛伞资产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构成一致行动关系。

标的股份的转让价格为2.718元/股,合计约为5.91亿元。荣盛控股本次变动前约持14.51亿股,占荣盛发展总股本比例33.37%;本次变动后约持12.33亿股,占荣盛发展总股本比例28.37%。

接盘方为私募证券基金 或为市值管理套利而来

当前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房企股价持续承压已成行业内在普通不过的事,在此情况下,作为房企的大股东不回购、不注入流动性本身已经让房企的处境更加艰难,而再减持或将更加打击投资者本已所剩无几的信心。

面对荣盛发展股价跌跌不休,荣盛控股还是出此下策,且一出手就是荣盛发展总股份的5%,自己持股的比例也降低至30%敏感线以下。尽管其在公告中称,在和接盘方签署了一致行动人协议,并不涉及向市场减持的行为,但从此笔交易的各个细节来看,荣盛控股减持的目的昭然若揭。

首先从接盘方的主体来看,尽管荣盛控股在公告中称将把资产转让给牛伞资产,但我们发现牛伞资产实为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证券基金,其注册资本仅有1000万元,而实缴资本更是只有510万元,凭借这样的公司如何能接盘5.91亿元的资产?

实际上,从权益变更公告来看,实际接盘的并不是牛伞资产,而是其旗下管理的一只私募证券基金---上海牛伞如山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其次看私募基金的资金募集情况,在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官网查询该基金,其备案日期为2022年06月16日,也就是公告前的10天左右。因此,该基金基本就是为了专门接盘荣盛控股减持而设立的基金。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协会信息披露,截止备案日该基金的规模低于500万。因此可以更加有把握认为,这只基金在成立之初并不是通过向合格投资人募集的投资基金,而是要等到和荣盛控股的股权协议转让得到监管机构和相关部门批复后,才会有一笔“神秘资金”进入该进的募集账户,从而完成交割。

最后再从交易价格来看,公告显示本次的交易价格为2.718元/股,截止发稿,荣盛发展二级市场股价为3.02元,有一定的溢价。

从目前荣盛发展交易情况看,平均每个交易日的成交量仅有几十万手,成交额仅有8千万元的水平。如若荣盛控股在二级市场上直接减持5%的股份,大概率引起投资者一起抛售打压股价,甚至卖不到2.718元/股的价格,且荣盛控股所持股份多数已质押,股价不振也容易引起补充质押物的被动局面。

因此交给一个懂得交易技术活儿的私募基金是个更好的选择,如果该私募基金能够保持股价不出现大波动而全部将其所持股份在市场上清仓,预计将套利几千万,这对于实缴仅有510万、管理规模不足5亿的小基金公司而言,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耿建明之女欲套现4.92亿 这是一套组合拳?

去年底,荣盛发展召开美元债投资人电话会议时,就对7.8亿美元临期债务(2022年1月及4月)进行交换要约,同时还设置了一个特定资产包来支持对相关美元债的兑付。这个资产包当中就包含了下属港股上市物企荣万家的部分资产,不再“嘴硬”的耿建明承认了荣盛发展目前确实遇到了流动性问题。

不过正如此次变相减持至30%以下类似,耿建明似乎并没有和荣盛发展共进退的意思。就在公司销售回款艰难、流动性如此紧张的情况下,6月24日,荣盛发展竟然公告要花了4.92亿元收购了子公司荣盛兴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15%的股权。

天眼查显示,荣盛发展持有荣盛兴城85%的股权,本次交易后则持有荣盛兴城100%的股权。而此次交易对手为河北中鸿凯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鸿凯盛”),值得注意的是,中鸿凯盛由65名自然人共同持股,其中第一大股东为耿凡超,持股比例为48.33%。而耿凡超正是耿建明之女,中鸿凯盛的董事长刘山同时担任荣盛发展的董事、总裁。

公告显示,截至2022年5月25日,荣盛兴城的资产总额为119.85亿元,负债总额86.97亿元,净资产32.87亿元,但应收账款总额却有44.63亿元。由于无法判断其账面应收账款质量,因此荣盛兴城支付的股权对价是存在疑问的。

而荣盛发展表示,此次的交易目的是为了整合公司资源,加强对下属子公司的控制,提高运营决策效率。是否真如公告中所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鸿凯盛及耿凡超等想要套现4.92亿元。

实际上,从这笔交易的时间和额度来看,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此次荣盛控股减持。而且上海牛伞的接盘基金还等着5.9亿元的募集资金来完成对荣盛控股减持的接盘。

这不得不让人猜测,这两次的操作或是一套组合拳,上市公司全体股东通过接盘的形式,来为控股股东减持来买单,连套现两笔,减持减出了新高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