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法》不會影響社保基金入市,只會促進社保基金入市,並使得其投向更精準,更可持續

社保基金績效評價制度的空白終於得以填補,約10萬億元社保基金的管理水平提升有望獲得制度性激勵鞭策。

近日,財政部等四部門公佈了《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績效管理辦法》(下稱《辦法》),明年起社保基金績效評價將在全國推開,並在績效目標、績效運行監控、績效評價、結果反饋及應用等方面立下基本規則。這將有助於提高約10萬億元社保基金的管理水平,守好老百姓的“養老錢”、“看病錢”。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政府績效研究中心主任王澤彩告訴第一財經,《辦法》出臺意味着中央全面實施績效管理評價覆蓋了四本預算中的社保基金預算賬本,填補了社保基金績效評價制度的空白。在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大背景下,着眼於績效導向,此舉有助於保障包括老工業基地在內的養老金及時足額髮放,把錢花在刀刃上,確保社會穩定。

所謂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績效管理,是指在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管理全過程中融入績效理念和要求,通過合理確定績效目標、全面實施績效運行監控、科學開展績效評價和切實強化結果應用,進一步改善政策實施效果、提升基金使用效益、促進基金精算平衡、防範基金運行風險的預算管理活動。

前些年已經有不少地方在探索實施當地社保基金預算績效管理。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績效研究院副院長劉國永教授告訴第一財經,此次《辦法》分別從決策、過程、產出、效益四個維度構建指標體系,並明確了各維度考覈內容。此舉將有效改善《辦法》出臺前,國內百花齊放、標準不一的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績效管理模式,爲後續各省市、各統籌地區基金績效的可取、可比、可測、可用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通過統一考覈方向,也有助於進一步促進社會保險基金各參與主體提升履職水平。

市場人士比較關注,此次《辦法》對社保基金入市會有何影響?

雖然《辦法》並未明確提及相關內容,但在相關績效評價原則中,強調突出共性的同時,也要兼顧個性,即兼顧不同社會保險基金項目的差異,體現預算績效管理的針對性。

在一些相關績效指標設計中,比如過程指標中涉及風險防控,效益指標包括經濟效益等。

王澤彩告訴第一財經,《辦法》不會影響社保基金入市,只會促進社保基金入市,並使得其投向更精準,更可持續。

劉國永表示,目前,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績效管理在我國尚處探索階段,建議各地結合地方特色和管理實踐,在現有政策導向引領下,針對不同業務場景、不同保障需要,深入探索社保各險種基金預算績效管理績效指標。

“比如在基金投資管理方面,在社保基金逐步入市的大背景下,主管部門既要統籌衡量投資風險,保證資金安全,又要主動作爲,通過招標、國債、投資組合等方式提高資金收益,可考慮設計基金保值增值指標以反映基金投資成效。”劉國永說。

爲避免績效評價流於形式,此次《辦法》要求健全績效管理的激勵約束機制,在資金安排或政策調整時注重對績效評價結果的運用,加強對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考覈。

劉國永表示,長期以來,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受《社會保險法》等約束,收支各環節均具備一定的“剛性”特徵,導致部門主體責任意識不牢固,部分地方/部門徵繳追繳積極性低、經辦服務配套不足、過度依賴中央財政補助等問題。

此次《辦法》要求,要強化績效評價結果應用,將績效評價結果作爲完善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相關政策、改進管理的重要依據,逐步在資金安排中應用績效評價結果。對績效評價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整改。

“這一方面有助於各級政府客觀展示當地基金預算管理成果,幫助高績效但弱稟賦地區積極獲取中央補助,同時也有助於後續社保基金各項政策調整優化,如爲針對不同層次、不同特徵地區設立差異化的徵收、給付標準等積累依據。”劉國永說。

隨着稅務全面徵管社保,此次社保基金績效評價也首次將稅務部門納入其中。

劉國永表示,《辦法》遵循社會保險基金“徵收-運營-支出”的管理流程,首次將稅務部門納入社保基金預算績效管理,形成財政部門牽頭,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和稅務部門密切配合的組織架構,補全了社會保險基金在“保費徵收”方面的“最後一塊拼圖”,實現了績效理念和要求對社會保險基金“徵收-運營-支出”全過程的融入與應用。

他建議,未來在基金精算平衡方面,要打通與稅務、人社等部門的信息堵點,藉助保險精算模型,通過“保險基金備付指數”等指標量化呈現地區中長期社保備付壓力和基金可持續性

劉國永建議,要針對各險種分別設置效益指標。如針對失業保險基金的職業技能提升項目,應設置“受訓人員就業率”、“培訓崗位供需比”等指標,重點關注受訓人員就業情況和通過職業培訓對地區基礎崗位供需的平衡性狀況。

“未來通過各地共建互補,不斷的更新、迭代指標,以評促建,以評促管,切實拉動地區乃至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績效管理的水平。”劉國永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