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策划人语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自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三年多时间里,金融保险业不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互联互通保障水平,创新特色保险服务,为波澜壮阔的湾区经济发展画卷添彩增色。值此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本刊围绕保险支持粤港澳大湾区迈向高质量发展主题推出一期特别报道,敬请关注!

深中通道集“桥、岛、隧、地下互通”为一体,是粤港澳大湾区超级跨海集群工程,

建成后将成为联系珠江口东西两岸的直联通道。

图为正在进行箱梁架设的深中通道中山大桥建设现场。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对于即将迎来回归祖国25周年的香港来说,粤港澳大湾区无疑将会是谱写未来发展新篇章的重要舞台。今年同样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发布实施三周年。三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多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这其中,保险业为粤港澳大湾区坚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推进设立保险服务中心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脚步不断向前迈进,如何为日益频繁的跨境车辆流动提供有效的保险保障,成为保险业服务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提升互联互通水平的焦点之一。

《金融时报》记者从广东银保监局了解到,该局持续推动跨境车险“三地保单、一地购买”保险业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辖内保险机构已承保港澳跨境机动车辆达4.39万辆。

作为唯一一家总部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中管金融企业,在分支机构布局方面拥有优势的中国太平,在创新跨境车险业务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据统计,从2018年港珠澳大桥通车至2021年末,中国太平共承保跨境车辆4.3万辆,已支付赔款2192万元。

“在跨境车业务基础上,中国太平还积极配合两地监管部门,加快推进‘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的探索,并取得积极进展。”相关人员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广东银保监局表示,将加强联动,稳妥推进,创新落实跨境车辆“等效先认”工作,为跨境车险升级落地继续做好各项准备。此外,还将在银保监会的指导下,持续发挥牵头作用,研究推进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

全国政协委员容永祺此前撰文表示,为了能为居于祖国内地的客户提供更便利的售后服务,建议相关部门加快落实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允许中心收取续保保费、办理理赔手续、更改保单数据及提供其他客户服务。

“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主要是为在内地工作和居住、持有港澳保单的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同时,也能够为持有内地保单、在港澳工作或居住的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从而更好地促进建设大湾区统一保险市场。”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除在产品和服务方面推动创新外,保险业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还需要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使各类生产要素能够更顺畅地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险监管制度与标准的有效衔接与协调也是其中重要方面。”

《金融时报》记者也从广东银保监局了解到,在由其举办的第二十一届粤港澳深四地保险监管联席会议上,广东银保监局、香港保监局、澳门金管局、深圳银保监局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保险监管实践及规则衔接展开深入交流讨论,达成多项共识。同时,广东银保监局还积极落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联合横琴金融发展局开展合作区金融融合发展和监管合作课题研究。

保险业务创新多点开花

在助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保险业创新发展还在多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纲要》提出,在符合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创新型跨境机动车保险和跨境医疗保险产品。

《金融时报》记者在来访中了解到,2019年年底,太平人寿率先推出业内首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型跨境医疗保险产品,并在去年对该产品进行升级,通过提供涵盖境内医疗费用保险金和境外医疗费用保险金的保险保障这一创新产品有效提升了港澳医药资源在大湾区的可及性。

2020年,最新修订的重疾发生率表新增“粤港澳大湾区产品专属”重疾表,这是我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区域性专属重疾表。太平人寿再次于2021年2月上市首款大湾区专属重疾险产品。据介绍,该产品可提供120种重疾保障,且覆盖更多大湾区高发疾病,在医疗机构认定方面,覆盖了港澳20多家医疗机构,方便客户跨境就医和获得理赔服务。

《纲要》还提出,为跨境保险客户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赔等服务。《金融时报》记者从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了解到,其通过加大服务创新,为跨境保险客户提供便利化服务,近两年为14万人次港澳籍客户提供了677亿元的风险保障。

据广东银保监局介绍,目前已累计上市5款跨境医疗险和19款湾区专属重疾险,部分产品万元保额费率接近香港主流产品,未来将研究探索编制大湾区专属生命表,推进内地与港澳地区保险规则衔接。

李文中认为,编制大湾区专属生命表,将会进一步降低大湾区的寿险产品与港澳寿险产品在费率上的差异。“对保险公司来说,尤其可以统筹利用大湾区的医养资源优势,依据专属重疾表和生命表,在大湾区发展医养融合业务,提升内地保险产品的吸引力。”

这也正是部分保险机构业已践行的布局思路。中国太平相关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近年来,中国太平在完善医康养生态圈布局上持续发力,通过加强整合保险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优质产品服务的供给,而大湾区正是其中核心区域。“一方面,积极寻求与香港及内地优质的第三方健康服务商构建合作关系,加快医疗网络建设;另一方面,以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等城市为重点,推进CCRC(持续照料退休社区)养老社区和城市型养老公寓建设,为大湾区居民提供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方案。”

此外,中国太平还主动配合三地政府和监管部门,参与和推动CEPA框架下跨境保险服务中心的建设,开展“跨境保险通”的研究,为“跨境保险通”的放开探索可行的市场化方案。

险资投资余额超1.5万亿元

在积极推进产品创新,提升保险服务的同时,近年来,保险业还充分发挥保险资金数量大、期限长、来源稳定等优势,在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方面持续发力。据广东银保监局统计,通过主动搭建“险资入穗入粤”平台,保险资金在大湾区累计投资余额超过1.52万亿元。

《金融时报》记者从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了解到,截至2021年末,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存量投资规模约1500亿元,年内新增投资规模超过500亿元。在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近年来,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向广州国寿城市发展产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出资125亿元,通过北京国寿中交城市发展投资基金向广连高速项目出资约37亿元,向肇庆国道321项目出资约20亿元。

除通过购买债券、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金融租赁等多种方式支持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外,中国太平还引入境外资金成立QFLP基金,成为首个投向A股非公开发行市场的基金。并与多家在港中资投行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在跨境金融相关的资产管理、股权投资、客户渠道扩展等方面积极推动业务创新。据介绍,目前,中国太平在港投资机构已完成A股投资和债券通投资试运行,为境外保险资金投资境内人民币资产打通渠道。

广东银保监局近期召开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小组会议强调,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需要在更高起点上深化广东省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开放,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具体而言,一是立足体制机制创新,研究推动粤港澳金融监管规则衔接。进一步加大政策研究和工作推进力度,深入开展“跨境保险通”研究,探索在从业人员资格互认、消费者权益保护、居民金融服务等领域实现更多突破。二是深化跨境金融创新,争取更多政策在自贸区先行先试。进一步增强宏观思维和国际视野,充分运用自贸区“先行先试—总结经验—复制推广”的政策优势,积极探索跨境金融创新。三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大湾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金融支持力度,探索在大湾区先行构建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四是加强统筹协调,多方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广东银保监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小组的协调职能,加快推动重点改革创新事项有序开展、落地见效。

责任编辑:吴剑 SF03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