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陳鋒 見習記者 邱利 北京報道

滬指6月28日重新站上3400點,HJT電池概念再度爆發,光伏板塊狂掀漲停潮。實際上,自今年4月底以來,HJT電池板塊一路高歌猛進,短短兩個月時間,板塊指數大漲超70%,再創歷史新高。

隆基硅異質結光伏電池HJT研發再次取得重大突破,研發電池轉換效率達到了26.5%,刷新大尺寸單結晶硅光伏電池效率的世界紀錄。

消息一出,市場瞬間炸鍋,新老電池片廠紛紛佈局HJT電池項目。其中,金剛玻璃(300093.SZ)股價在6月22日至28日期間,5天狂飆80%,自去年進軍光伏電池領域,憑藉“異質結新秀”光環,金剛玻璃股價持續攀升,市值也從2021年初的19億元猛漲至141億元,兩年漲幅高達740%。

值得注意的是,金剛玻璃連續虧損3年,或面臨暫停上市風險。2019至2021年期間,公司分別實現營業總收入6.13億元、3.29億元和3.21億元;歸屬淨利潤分別爲-0.88億元、-1.31億元、-2.02億元。此外,2022年一季度公司淨利潤爲-3139.58萬元,同比大幅減少8545%,業績頹勢難掩。

私募大佬錯失機遇

幾多歡喜幾多愁,當年與徐翔、林園齊名的“私募一哥”羅偉廣在銷聲匿跡4年後再度火出圈。

據瞭解,2015年羅偉廣斥資5億元,以每股21元的價格,從創始人手中買入金剛玻璃第一大股東地位。而後經歷一系列天災人禍和各種螳臂擋車式的掙扎,股價一路下跌到2018年的5元,導致羅偉廣股權質押爆倉。

最終在2019年8月,羅偉廣所持2256.5萬股金剛玻璃股權遭司法拍賣,被迫以每股7.8元的價格,賣給現在的順德背景大股東,合計售價近1.7億元。截至2022年6月28日,若按照現在股價65.5元計算,已經是近14億元。

短短一年半時間,股價從7元飆漲到65元,金剛玻璃成10倍大牛股,而私募大佬羅偉廣在該股上損失近3億元左右,虧損超過63%。

公開資料顯示,羅偉廣在1995年進入證券投資領域,其先後在多家證券公司任職,2007年“奔私”創立廣東新價值投資,還曾斬獲2009年的私募冠軍。

信達澳亞大賺2500萬

據2022年一季報基金重倉股數據顯示,共5只基金的十大重倉股中持有金剛玻璃,合計持有75.4萬股,環比上季度減少74.8%;持股市值2387.4萬元,環比減少78.9%。

其中,作爲2021年的黑馬、五年權益基金絕對收益榜冠軍,信達澳亞基金可謂是持倉“大戶”,旗下產品包攬了金剛玻璃前十大持倉基金的前四名,分別是信達澳銀價值精選混合A持有34.9萬股,信達澳銀新財富混合持有22.1萬股,信達澳銀信用債債券A持有13萬股,信達澳銀恆盛混合A持有4.5萬股,4只基金合計持有74.41萬股。信達澳銀3月21日更名爲“信達澳亞”。

如果二季度未減持,按照6月28日收盤價65.5元粗略計算,信達澳亞旗下4只基金產品收益率翻倍大賺近2518萬元。

對於近日新能源板塊大反彈等問題,《華夏時報》記者電話聯繫了信達澳亞基金,相關工作人員引用了公司基金經理6月24日的觀點表示,即使出現新能源車漲價潮,社會的需求影響並不會特別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和產銷數據在6月及下半年有望再上一個臺階。

儘管踩對了A股最強風口,但是今年以來,信達澳亞整體業績卻一落千丈。主要原因是,頂流基金經理馮明遠遭遇滑鐵盧,重倉押注新能源等賽道股,業績全線下跌。作爲信達澳亞的“靈魂人物”,馮明遠肩抗半壁江山,管理公司一半以上資產。截至6月28日,馮明遠管理的10只基金,除了信澳智遠三年持有期A/C暫時無法統計,其餘9只年內均錄得負收益,且同類排名靠後,爲信達澳亞整體業績“拖後腿”。

光伏板塊前景廣闊

中金公司表示,HJT設備投資額較高,重視技術迭代帶來的設備投資機遇。預計HJT通過疊加IBC工藝形成的HBC電池,量產效率有望突破26%;HJT疊加鈣鈦礦形成的疊層電池,效率潛力有望突破30%;HJT提效空間大,有望成爲未來的平臺型技術。預計2022-2024年HJT設備訂單空間合計將達370 億元。

中銀證券指出,HJT電池轉換效率迭創新高,產業化快速推進,成本下降路徑清晰可行,性價比拐點到來後預計將成爲下一代主流技術路線。

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光伏行業的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的“雙密集型”特點,兩個關鍵要素缺一不可,要對於行業有深刻的理解和認知,有強大資本的加持,才能真正的做到工藝升級和產品迭代,“升級+迭代”是要付出真金白銀和辛勞汗水的。

祁海珅認爲,目前階段,HJT異質結電池技術路線比較適合新進入光伏行業的投資者,且要有一定的資本實力可以支持企業研發的持續性投入,畢竟在現有光伏行業的競爭格局下,先發展TOPCon來升級PERC電池技術更爲穩妥和更少的投資,對於光伏大廠來說,現有設備折舊年限更加合理,有序退出後再升級迭代HJT可能是很多光伏大廠的選擇路徑。畢竟HJT電池技術工藝還不是特別成熟和穩定,需要工藝爬坡、硅片減薄、非硅成本降低等合力驅動“降本提效”之路,但這些困難都不是HJT異質結電池技術發展的障礙,經過近幾年行業的努力與下游產品驗證,再加上設備企業不斷的研發投入,HJT電池路線未來的發展之路已經清晰可見了。

科技部國家科技專家、方融科技高級工程師周迪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隆基硅異質結光伏電池(HJT)經德國哈梅林太陽能研究所(ISFH)測試M6全尺寸電池(274.4cm2)光電轉換效率達26.5%,創造了大尺寸單結晶硅光伏電池效率新的世界紀錄,這是個很關鍵的技術突破。之所以要提高HJT的光電轉換效率,是因爲HJT原材料和工藝成本過高,只有提高了轉換效率,才能讓更多的太陽能轉化爲電能,這樣才能讓發電成本降下來,才能夠真正做到全球普及。

周迪指出,我們國家現在提出碳達峯碳中和,勢必要加快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爲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同時在鄉村振興中又有大量的光伏電池產業建設。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都有相應的引導政策和光伏補貼,這些都有利於光伏電子產業的發展。

編輯:嚴暉 主編:夏申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