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據央行官網週一發佈消息,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接受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專訪時指出,貨幣政策將繼續從總量上發力以支持經濟復甦。同時,他也強調用好支持中小企業和綠色轉型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

分析師普遍認爲,下半年央行很可能會進一步使用再貸款等結構性工具穩增長,但對於降息降準等總量工具的使用可能,他們分歧較大。

3月以來,受到新一輪疫情衝擊以及地緣政治衝突引發的外需疲弱,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中國經濟受到嚴重衝擊。在此背景下,貨幣政策實施力度持續加碼。

4月25日,央行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部分城商行與農商行再多降0.25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央行累計上繳結存利潤8000億元,相當於降準0.4個百分點。1月份,1年期和5年期以上貸款報價利率(LPR)分別下行10個和5個基點;5月份,5年期以上LPR下行15個基點,創歷史最大降幅。

廣發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劉煜在研報中指出,當前貨幣政策發力的方向是“寬貨幣+寬信用組合”,寬貨幣主要是流動性合理充裕,或略高的水平;寬信用主要是信貸總量保持穩定增長。

“易綱行長的表態意味着未來貨幣政策仍要發力,可能採取降準、下調LPR等方式,具體的發力形式和節奏,可能還要觀察6月之後的經濟恢復情況。”他說,根據廣發證券的預計,後續降準幅度可能仍爲0.25個百分點。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對界面新聞表示,考慮到8月、9月中期借貸便利(MLF)的到期量較大,銀行間資金面將會逐步收斂,需要央行加強流動性投放予以對沖。

“可通過降準置換到期MLF,釋放長期資金,降低銀行體系資金成本,不僅可以引導LPR利率下行,而且可以鼓勵金融機構增加政府債券配置,降低地方政府融資和再融資成本,更好地發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作用。”他分析稱。

不過,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和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持不同的觀點。

管濤日前在《證券時報》發文稱,短期內央行貨幣政策不會輕啓降準降息的選項。因爲貨幣政策過於寬鬆的話,有可能產生非意向性後果。

他指出,寬流動性是最近A股獨立行情的“催化劑”,4、5月份銀行對非銀行金融機構債權多增上萬億元。不過國內股市上漲過快將透支前期A股深調形成的估值窪地。未來因海外貨幣超預期緊縮或全球經濟下行引發外圍市場巨震,又或是國內穩增長政策效果不如預期,則將埋下新一輪A股回調和外資流出的隱患。

伍超明表示,儘管當前穩增長需要降準、降息等總量政策工具進一步使用,但輸入性通脹壓力加大和中美利差或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倒掛這兩大因素將對我國貨幣政策寬鬆構成較大的約束。

他表示,未來降準、降息是否會使用,一是取決於國內經濟基本面,二是海外主要發達經濟體通脹預期以及與之緊密關聯的美聯儲加息預期是否趨於穩定甚至緩和。

此外,分析師表示,下半年央行很可能根據具體需要,在某些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進一步使用結構性工具,如選擇性增加普惠小微、普惠養老、科技創新、先進製造業、三農、交通運輸與倉儲物流等領域的再貸款額度。

央行今年先後推出了多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包括增加1000億元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額度,推出1000億元交通物流領域再貸款,2000億元科技創新再貸款額度,400億元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試點額度等。

6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提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是兼具總量調節和結構性調節雙重功能。也就是說,通過結構性工具既能夠實現精準滴灌的政策效果,又能夠對總量調控作出貢獻。

招商證券認爲,結構性政策工具可通過“壓降成本+分擔風險”,激勵銀行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仍是下半年貨幣政策的重點。

劉煜表示,用好支持中小企業和綠色轉型等結構性工具,更多是發揮貨幣政策的結構功能,但也可以通過再貸款帶動金融機構貸款總量的增長。考慮到今年5月普惠小微再貸款、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分別追加4000億元、1000億元,後續不排除繼續追加額度的可能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