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於廣東省茂名市的化州市青鳥實驗學校發佈消息稱,在今年的高考中,該校學生全某某以694分奪得茂名市第一名。

隨後有網友稱,此前全某某三次考上北京大學,並因此共獲得了來自學校等方面230萬元的獎勵,引發廣泛關注。

據媒體梳理,全某某從2020年起三次參加高考學籍所在的學校先後是:廣東省湛江市北大附屬實驗學校(後於2021年改名爲湛江市博雅學校)、廣東省茂名市化州市青鳥實驗學校、湛江市博雅學校。多校微信公衆號可見全某某信息。

而針對網傳的230萬元獎勵,2022年5月15日化州市青鳥實驗學校發佈的2022年秋季招生簡章顯示,“高中畢業考取清華北大的學子可獲得百萬獎學金”。

多次考取北京大學未入學

據第一財經報道,根據公開資料梳理,全某某從2020年起三次參加高考學籍所在的學校先後是:廣東省湛江市北大附屬實驗學校(後於2021年改名爲湛江市博雅學校)、廣東省茂名市化州市青鳥實驗學校。

2020年8月,湛江日報和湛江市北大附屬實驗學校曾公開發布關於學生全某某考上北大的消息。在湛江市北大附屬實驗學校的官方微信公衆號中,全某某還通過視頻分享了自己的學習經驗。

然而這次考上北大後,全某某並未入讀。同年12月,位於河北的衡水中學實驗學校通過官方微信公衆號發佈的一則消息顯示,全某某此時是該校在讀高三學生。

而2021年高考時,全某某學籍仍在湛江市博雅學校。次年1月,該校通過官方微信公衆號發佈消息稱,2021年學校有兩名學生和全某某等3人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錄取。

到了今年高考,全某某的學籍轉到了廣東省茂名市的化州市青鳥實驗學校。本月,化州市青鳥實驗學校發佈消息稱,在今年的高考中,該校學生全某某以694分奪得茂名市第一名。之後,化州市青鳥實驗學校又刪除了上述消息,並另外發布了一條同樣標題的文章,後文中沒有提及全某某的名字。

廣東高考、衡水復讀全某某被疑“高考移民”

由於全某某上學和考試的地點涉及河北衡水、廣東湛江、廣東茂名等多地,有網友認爲其存在“高考移民”的嫌疑

據第一財經報道,衡水一中的一位應屆畢業生告訴記者,全某某的戶籍在廣東省,因此高考都是在廣東進行。據他回憶,從2021年9月到2022年4月,全某某一直都在位於衡水的學校復讀,今年4月的模擬考試成績排名上還曾出現過全某某的名字。但是此後幾次考試,因爲學校不再公開排名,所以無法確定全某某是否在衡水一中繼續完成學業。

“廣東和河北的高考試卷不一樣,很多同學都會選擇提前回到本省訓練一個月適應題型,完全可以。這也是很多外省人在衡中系復讀的原因,畢竟我們的資料、管理、題型整理都很全面,異地復讀也符合規定。”上述畢業生稱。

據紅星新聞報道,衡水第一中學(現改名爲衡水泰華中學)招生老師向紅星新聞記者承認,該校確實在招收外省復讀生源,一位自稱全某某同校同學的學生表示,衡水第一中學存在專門的省外班。

質疑“職業考霸”獲利同班同學:他復讀是沒選到心儀的學校專業

有網友曝料稱,全某某累計已拿到了200多萬元獎金。此消息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評價:“比上班來錢快”,更有甚者稱該考生是“職業考生”“高考僱傭兵”。

針對網傳的230萬元獎勵,第一財經記者發現,2022年5月15日化州市青鳥實驗學校發佈的2022年秋季招生簡章顯示,“高中畢業考取清華北大的學子可獲得百萬獎學金”。

湛江市博雅學校2019年的高補招生簡章中,也有“被清華、北大錄取獎勵人民幣壹佰萬元”的表述。

對於網上質疑全某某利用考取名校的途徑獲利的說法,自稱是全某某同校同學的學生並不認可,據他了解,衡水第一中學的優秀復讀生,在生源地機構掛名的做法很常見。有該校學生向紅星新聞表示,他每次調考看成績單,全某某基本都是物理類前20名。

該同學表示,自己與全某某在同一棟教學樓上課,經常在校園內遇到。據他回憶,全某某這種情況在校內並不算特別,“衡中有很多他這樣的人,有上北大清華一兩年不滿意自己專業回來復讀的,還有680分左右復讀的”

6月27日,多位衡水一中應屆畢業生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全某某是他們今年同屆就讀的同學,全某某早在2019年高中畢業就被北大提前批次錄取,但因全某某目標是要進入全省前20名,考上北大光華學院或清華經管學院,卻一直未達成理想,因此多次被北大錄取卻未入學。

多方回應

有網友稱他是“職業考霸”“高考僱傭兵”,還有人質疑他是高考移民。目前已有多方就此事進行回應——

廣東教育考試院表示,全某某不屬於高考移民,在當地高考沒有問題

化州市教育局紀檢監察室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市教育局已經瞭解到網傳的有關情況,相關部門也已經成立了工作組,緊急開展調查工作,具體調查結果後續會通過官方途徑通報

茂名市教育局,工作人員稱“相關情況我們正在瞭解中,感謝反映”。

湛江市博雅學校一名負責招生的老師則表示,全某某“應該是”在該校就讀過,但他是否因爲考上北京大學而獲得上百萬的獎金,自己並不清楚。

海報新聞記者致電北京大學招生辦監督電話,其工作人員表示全某宇三次考北大屬於個人自由,他們無法約束。

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一名工作人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如果真是“職業考生”的情況,“我們一般不太可能再給他發錄取的offer(錄取通知)。”

目前,政策層面沒有對高考復讀次數進行限制。有人認爲,“復讀機構爲了自身影響力,招收高分考生,更多意義上不是考生的問題。”另有專家指出,“從個人的成長和時間成本來看,這種行爲得不償失”,並不提倡。

來源:綜合自中國青年報、中國日報、紅星新聞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