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

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雷正龍介紹,第九版《方案》主要有三方面變化——優化調整風險人員的隔離管理期限和方式、統一封管控區和中高風險區劃定標準、完善疫情監測相關要求。有關變化“不是放鬆防控,而是要求更規範、更準、更快”。

新版《方案》較此前究竟有哪些細節變化?

1.病毒平均潛伏期縮短

【第八版】新冠肺炎潛伏期爲1-14天,多爲3-7天;發病前1-2天和發病初期的傳染性相對較強。

【第九版】奧密克戎變異株平均潛伏期縮短,多爲2-4天,傳播能力更強,傳播速度更快,感染劑量更低,致病力減弱,具有更強的免疫逃逸能力。

2.疫苗接種人羣範圍擴大

【第八版】做好職業暴露風險較高的人羣、有在境外感染風險的人羣、維持社會正常生產生活運行的人員、維持社會基本運行的關鍵崗位職業、邊境口岸等重點地區、服務業、勞動密集型行業、高等院校在校學生和各類學校教職工等重點人羣中18週歲及以上人羣接種工作,爲其他有接種意願的18週歲及以上人羣接種。

【第九版】新冠病毒疫苗接種人羣範圍擴大至3歲以上,堅持知情、同意、自願原則,鼓勵3歲以上適齡無接種禁忌人羣應接盡接。對於符合條件的18歲以上目標人羣進行1劑次同源或序貫加強免疫接種,不可同時接受同源加強免疫和序貫加強免疫接種。重點提高60歲及以上老年人羣等重症高風險人羣的全程接種率和加強免疫接種率。

3.密切接觸者管理方式調整

【第八版】對密切接觸者採取14天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在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第1、4、7和14天分別進行一次核酸檢測。解除隔離後開展7天居家健康監測,期間做好體溫、症狀等監測,減少流動,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不參加聚集性活動,並在第2天和第7天各開展一次核酸檢測。

【第九版】對密切接觸者採取“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3天居家健康監測”管理措施,居家健康監測期間不外出,如就醫等特殊情況必需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儘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第1、2、3、5、7天各開展一次核酸檢測,居家健康監測第3天開展一次核酸檢測。發生較大規模疫情時,爲緩解集中隔離點資源嚴重不足,對密切接觸者可採取“5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5天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措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第 1、2、3、5 天各開展一次核酸檢測,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第2、5天各開展一次核酸檢測。隔離管理期限自末次暴露後算起,解除集中隔離後應“點對點”閉環返回至居住地。

4.入境人員管控方式調整

【第八版】對入境人員實施14天隔離醫學觀察措施。對完成遠端核酸檢測(有疫苗接種史者僅需核酸檢測陰性)的入境人員,具備封閉轉運管理條件、居家隔離條件(有獨立房間和獨立衛生間)並能進行社區精準管控的可在自願基礎上實施“7+7”隔離醫學觀察措施。解除隔離後開展7天居家健康監測,期間做好體溫、症狀等監測,減少流動,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不參加聚集性活動,並在第2天和第7天各開展一次核酸檢測。

【第九版】對入境人員實施“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3天居家健康監測”管理措施,在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第1、2、3、5、7天各開展一次核酸檢測,在居家健康監測的第3天開展一次核酸檢測。居家健康監測期間不外出,如就醫等特殊情況必需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儘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5.統一使用中高風險區劃定及管控方案

第九版《方案》將兩類風險區域劃定標準和防控措施進行銜接對應,統一使用中高風險區的概念,形成新的風險區域劃定及管控方案:

發生本土疫情後,根據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的活動軌跡和疫情傳播風險大小劃定高、中、低風險區域。將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動頻繁且疫情傳播風險較高的工作地和活動地等區域,劃爲高風險區,實行“足不出戶、上門服務”;將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停留和活動一定時間,且可能具有疫情傳播風險的工作地和活動地等區域,劃爲中風險區,實行“人不出區、錯峯取物”;中高風險區所在縣(市、區、旗)的其他地區爲低風險區,實行“個人防護、避免聚集”,低風險區人員離開所在城市應持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6.優化區域核酸檢測策略

【第八版】根據疫情形勢和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開展風險評估,確定核酸檢測人羣的範圍和先後次序,制定可操作性檢測方案,迅速組織調度核酸檢測力量(包括第三方檢測機構),做好採樣檢測的組織和質量控制。按照涉疫地人員,14天內到過涉疫地人員,高風險地區人員,中低風險地區的重點人羣等圈層逐步擴大核酸檢測範圍。分類採取1:1單樣檢測和5:1、10:1混樣檢測。  

【第九版】在流行病學調查基礎上,根據疫情發生地區人口規模大小、感染來源是否明確、是否存在社區傳播風險及傳播鏈是否清晰等因素綜合研判,根據風險大小,按照分級分類的原則,確定檢測人羣的範圍、頻次和先後順序,制定可操作的核酸檢測方案,迅速組織調度核酸檢測力量(包括第三方檢測機構) 和物資,確保“採、送、檢、報”各環節銜接順暢。基於風險評估結果,動態調整核酸檢測的範圍和頻次,防止疫情擴散。在區域核酸檢測能力不足時,可採用抗原檢測作爲補充,迅速統籌協調核酸檢測力量支援。

7.加強重點人羣防控

【第八版】對於新冠病毒暴露風險高、傳播風險大、抵抗力較低的人羣,要加強健康宣教,督促落實戴口罩、手衛生、咳嗽禮儀等日常防護措施,減少參加聚集性活動,加強健康監測,按要求接受核酸檢測和疫苗接種。

【第九版】高暴露風險的志願者、社區工作人員、警察、保安等職業人羣,結合自身的工作崗位性質、風險等級或所處場所類型做好個人防護。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要嚴格落實閉環管理、核酸檢測和閉環作業後的管控措施。本縣(區)發生本土疫情後,儘量避免參加聚會、聚餐、婚喪嫁娶等聚集性活動。患有基礎性疾病的老年人、孕婦、兒童等要儘可能減少外出,避免前往人員密集尤其是通風不良的密閉空間場所。

8.加強重點機構防控

【第八版】發生疫情後,重點機構要根據當地風險級別,進一步強化防控措施,養老院、護理院、兒童福利院和監管場所可採取封閉管理,不提供堂食,避免聚集互訪等措施,學校和托幼機構等可停止線下授課。

【第九版】根據防控需要,養老院、兒童福利領域服務機構、護理院、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和監管場所可實行封閉管理、視頻探訪等措施;高等學校可採取封閉管理,減少聚集,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等可停止線下授課;大型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等可採取彈性工作制;重大建設項目施工企業可採取封閉管理,減少非關鍵崗位工作人員數量等措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