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之前,還是得問好目的地的防控政策

文|《財經》記者 信娜 實習生 王騰

2022年6月29日下午3點,通信行程卡取消“星號”的消息,瞬間刷屏。

然而,這是一個喜憂參半的消息。

來自6月29號的工信部的說明是,“爲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支撐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方便廣大用戶出行,即日起取消通信行程卡‘星號’標記”。

“通信大數據行程卡”到訪地右上角的星號“*”標記,是中高風險地區的提示標誌,和個人健康狀況無關。

“我也是剛剛看到這一消息。”一位中國疾控系統專家告訴《財經》。此次不僅北京“摘星”,是全國的行程卡都不帶星了。

看到消息,王木(化名)一激動立刻買了海南一場音樂節的門票,但詢問當地防疫工作人員發現,如果是從北京朝陽區來的,還是需要三天居家,並做核酸檢測。

“摘星”後,能自由出行嗎?

爲了7月的音樂節,王木和朋友們一直在等北京的“摘星”時刻,沒想到星摘的猝不及防。王木的經驗是,進入2022年以後,行程碼的星號已經成爲阻礙自己出行的主要原因。

根據“通信大數據行程卡”使用指南,星號“*”標記,並不表示用戶實際到訪過這些中高風險地區,也和用戶個人健康狀況無關,當用戶過往14天內行程不包含中高風險地區城市後,星號會自行消失。

行程碼最早可追溯到2020年2月29日的一條消息。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利用電信大數據,推出“通信大數據行程卡”服務,接入中國16億手機用戶,顯示本人14天內到訪地信息。

疫情防控期間,健康碼和行程碼已成爲出行必備。

健康碼,作爲個人的電子通行證使用,小小一個二維碼,含健康狀況、旅遊史、居住地等個人敏感信息,其安全使用由政府公信力背書。行程碼,則可反饋當事人過去14天的出行軌跡,證明自己沒到過高風險地區。用於旅行提示,與健康狀況無關。

身在北京的王木,因北京近幾個月一直存在中高風險區,行程碼一直顯示帶星。由此她發現,即使自己從未到訪過中高風險區,也會被大部分城市拒之門外。

此次雖然行程碼的星號成爲歷史,然而王木發現,出行並沒解禁。

她要參加海南的一個音樂節,舉辦地的工作人員回覆,如果是北京朝陽區來的,還是需要三天居家、核酸檢測,北京朝陽區十八里店(中高風險區)的來人,則要七天居家,北京昌平區小湯山(高風險區)來的人員則需要集中隔離。這是6月28日下午1點到29日下午3點的政策。

一位北京居民在朋友圈提醒,大家有出行計劃的,一定提前問好當地的管控政策和措施,配合當地完成管控。

不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正在調整。就在一天前,6月28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組織修訂形成新一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發佈,其中,入境和密接人員隔離政策、中高風險區域劃分、全員核酸檢測策略皆有所鬆動。

首都師範大學流行病學教授郭秀花對《財經》分析,取消通信行程卡“星號”標記是合理的,這也是和國際防疫政策接軌。中國的防疫政策相對國際做法一直都是嚴格的,當下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以及病毒致死率降低,是需要有序放鬆防疫政策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