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2022年底前,上海市达成专利开放许可不少于100项;到2025年,上海市区级知识产权综合性公共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100%;到2025年,上海市、区知识产权局和贸促机构基本建立协同、合作、共享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

6月29日下午,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举行2022年第二季度媒体通气会,介绍今年上半年的工作内容,并提出以上目标。

推动专利开放许可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余晨介绍,3月底,该局出台了《关于加强上海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上海首次制订的关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了到2025年本市全面建成覆盖广泛、层级合理、门类齐全、功能强大、服务规范、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的工作目标,包括四项具体预期性指标:市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达到15家,市级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基地达到16家,各类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网点达到35家,区级知识产权综合性公共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100%。

6月14日,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印发了《上海市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在2021年6月1日,我国施行的新《专利法》创设了专利开放许可制度,专利开放许可即专利权人通过国家专利管理部门公开声明愿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实施其专利,并明确许可使用费、许可使用期限等条件的一种“一对多”的普通许可形式。

余晨说,《方案》旨在以国家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全面落地、高效运行为总体目标,坚持市场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三项基本原则,力争达成一批专利开放许可项目,形成上海开展专利许可的工作模式。

《方案》确定了十一项重点任务,包括规范信息收集、加强信息核查、拓宽发布渠道、注重定价指导、做好交易保障、探索交易规则、促进供需对接、开展业务培训、做好纠纷调解、完善激励措施、加强经验总结等工作,组织本市包括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和优势示范企业、上海市专利工作试点示范单位在内的高校院所、企业、服务平台开展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推动形成“许可意愿和条件由专利权人事先明确、经由市知识产权局公开发布”的快速许可模式,力争2022年底前本市达成专利开放许可不少于100项,为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平稳落地、高效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建设

余晨透露,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与市贸促会拟于近日共同出台《关于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

他表示,近年来国家和上海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也高度关注国内企业在海外面临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内企业驱动发展的刚需和国际贸易的标配。

《实施意见》将聚焦上海市重点产业、行业和企业海外维权的痛点难点问题,针对对外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中知识产权保护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力,强化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供给。

其中还提出了“力争到2025年,市、区知识产权局和贸促机构基本建立协同、合作、共享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初步形成便捷高效的国际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促进我市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显著增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能力有效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加突出”的工作目标。

同时,《实施意见》围绕五个方面提出了十三项工作内容,涉及工作网络建设、人才队伍支撑、国外法律制度研究、典型案例跟踪分析、建立三库三指南一指引等方面工作措施。比如建立市级、区级及产业园区或集聚区工作站“三级”工作网络体系;在重点贸易、投资国家(地区)建设上海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机构,形成海外纠纷应对服务网络;健全海外知识产权专家顾问制度,合作共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专家库;开展海外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跟踪研究,建立重点国家(地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政策库,发布重点国家(地区)专利官费收费情况和知识产权保护国别指南等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