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譚志娟 北京報道

繼5月國務院印發《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後,多地相繼出臺促投資舉措穩經濟。

記者注意到,近日,湖南、湖北與河南等地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據公開資料顯示,6月25日,湖南大興寨水庫工程開工建設。該項目是今年重點推進的55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總投資51.14億元。隨後6月26日,湖北省宜昌市集中開工195個重大項目,總投資1094億元,多爲產業轉型升級、基礎設施、生態民生等項目。稍早的6月21日,河南省鄭州市集中開工281個基礎設施項目,總投資598億元,涵蓋新基建、交通、能源、水利、市政設施等多個領域。在業界看來,基建項目的陸續開工是拉動下半年投資回升的重要動力。

近月我國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呈現加快跡象:官方數據顯示,1~5月份,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6.7%,增速比1~4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比全部投資增速高0.5個百分點。另外,來自國泰君安證券統計數據還顯示,5月PMI土木工程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爲62.7%和59.1%、分別高於上月1.7個和6.8個百分點,建築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57.9%,環比升0.9個百分點,說明近期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

受訪業界專家認爲,今年以來,我國各地重大項目公佈和開工的時間較去年明顯提前,這主要是爲了更好發揮基建投資穩增長的作用;預計下半年經濟會逐季回升,在政策上還預計未來可能會發行特別國債和提前下達2023年的新增專項債額度來加大基建投資力度。

多地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今年國家進一步加大基建投資、加快專項債券發行使用進度,是有效抵禦國內疫情和國際複雜環境衝擊實現穩經濟、穩增長的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選項。” 對於多地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的現象,中國財政學會績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羣日前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分析說。

在張依羣看來,此輪基建投資主要特點包括四個方面:一是規模大,此輪基建投資規模、項目數量超過以往;二是覆蓋廣,基礎設施投資領域進一步擴大,更多關係經濟可持續發展、民生福祉亟待改善、基礎設施服務功能水平不斷提高的新基建、新能源、交通水利、市政工程等重大項目納入投資並陸續開工建設;三是進度快,財政部要求今年地方專項債券6月末基本發行完畢,8月末基本使用完畢,基建投資籌措使用進度超乎尋常;四是作用明顯,此輪大規模基建投資作爲託底中國經濟的主要利器正在發揮更加積極作用,對穩經濟增長、改善投資環境、提升城市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梁婧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還表示:“隨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地政府着力推動重大項目開工,一方面是爲了搶抓前期受疫情影響耽誤的工程進度,另一方面落實國務院印發的《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要求,加快推動投資加快增長,更好地穩需求、穩經濟、穩就業。”

不僅傳統基建,山東省與江蘇省還提出加快新基建發展:6月23日,山東省印發了《山東省基礎設施“七網”建設行動計劃》,提出實施新型基礎設施網建設行動計劃;到2025年,5G基站數達到25萬個,5G用戶普及率提高到56%,高質量、大規模5G網絡全面建成。同理,江蘇省九部門近期在聯合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的若干措施》中也提出,切實加大新型基礎設施、交通、物流、能源、水利、城建等領域投資力度。在新型基礎設施方面,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項目建設步伐,佈局建設新一代超算、雲計算、人工智能平臺、寬帶基礎網絡等項目,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就此,張依羣告訴記者:“各地新基建項目主要包括網絡通訊、數據處理、生態環保、海綿城市等,對改善投資環境、提高城市功能、增強技術支撐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梁婧也對記者表示:“新基建既包括圍繞信息技術與數據爲核心的技術開發和網絡建設等基礎設施,也包含由於數字化、智能化在經濟社會等各領域應用,而帶來新的基建需求及傳統領域的改造。新基建已成爲各地部署發展的重要方向。新基建的發展既有助於提升傳統基礎設施的質量和效率,爲產業鏈發展提供更好助力,也有助於拓展基礎設施發展空間,爲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新需求。”

在這方面,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在6月初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財政部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並擴大支持範圍。確保今年新增專項債券6月底前基本發行完畢,力爭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畢,將新基建、新能源項目納入專項債券重點支持範圍,更好發揮穩增長、穩投資的積極作用。

張依羣認爲,將新基建納入專項債券重點支持範圍,既是對專項債券投資領域的豐富,也是針對當前特殊環境所採取的積極應對策略。新基建屬於準公益項目,既是改善民生的重點,又是助力經濟發展的焦點,具有明顯的經濟社會雙重性,也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可持續性,有利於促進經濟向更高質量邁進。 

梁婧也告訴記者:“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基建運作模式差異大,新基建項目商業模式、應用場景、投資營利模式並不清晰,民營企業、社會資本參與的積極性不高,也較難符合傳統抵質押貸款條件,因此其融資面臨較大挑戰。將新基建項目納入專項債重點支持範圍有利於拓展其資金來源,通過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更好吸引社會資本進入。”

有望助力下半年經濟逐季回升

展望下半年經濟走勢,梁婧對記者表示:“當前經濟仍處於疫後恢復期,通過推動重大項目開工有助於帶動基礎設施投資加快,進而助力穩定經濟增長。”

在梁婧看來:“目前經濟短期走弱主要受疫情這一非經濟因素衝擊,中國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並沒有改變,隨着疫情影響的減弱,一系列助企紓困、促消費、擴投資、穩外資外貿等政策措施的效果逐步顯現,消費逐步企穩回升,基建投資加快增長帶動投資穩定增長,預計下半年中國經濟將逐季回升。”

張依羣也持類似看法:“隨着國家加快重大基礎項目投資進度、擴大項目投資範圍等一系列政策落地見效,下半年將會迎來一波經濟恢復性增長的高潮,實現從二季度的低迷到三季度的復甦增長,預計全年經濟增速會實現5%以上。”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溫彬也對記者表示:“當前投資明顯發力,有望儘早發揮對經濟的託底作用,預計下半年經濟會逐季回升。”

在宏觀政策方面,摩根士丹利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認爲,下半年政策主要以財政爲主,更重要的是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來推動貨幣配合財政政策實施。5月份貨幣信貸數據顯示,居民和企業加槓桿意願不足,未來在增量政策方面主要還是集中在財政方面,可能會發行特別國債和提前下達2023年的新增專項債額度來加大基建投資力度。

在貨幣政策上,溫彬認爲,下半年物價可控,降準降息仍有空間。有業界專家還預計,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或不會進一步下調,但未來央行可能會進一步降準及增加流動性供應,帶動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小幅下行,且保持市場利率維持在較低水平。

據央行官網消息,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近期接受媒體採訪時還表示,今年以來,受疫情和外部衝擊等影響,中國經濟面臨一定下行壓力。貨幣政策將繼續從總量上發力以支持經濟復甦,同時用好支持中小企業和綠色轉型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