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系多種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種皮膚黏膜血管反應性疾病。表現爲時隱時現的、邊緣清楚的、紅色或白色的瘙癢性風團,中醫稱“癮疹”,俗稱“風疹塊”。有人則表現爲點狀紅疹。此病多由冷風刺激,或在陰雨天加重,或服用海鮮等過敏物質而引起,發作時奇癢難忍,其至不思飲食,對患者生活影響極大。

Image

《梁秀清家傳祕方》中載有蕁麻疹方(治風疙瘩方),方用當歸15克,蒼朮30克,連翹20克,羌活10克,蟬蛻12克,柴胡9克,黃芩20克,厚朴15克,衝細穀糠一酒盅,早晚各服一次。原書中提到:方子裏不加細穀糠,效果則不佳。細穀糠中可蒸溜出穀糠油,患蕁麻疹者多系缺乏此種營養。另外,此證要解毒,故用連翹;雪化溼,故用蒼朮。書中同時附有驗案數例,服藥後多在一週左右可痊癒。

成力按:蕁麻疹屬中醫伏邪範疇,多分寒熱兩證。寒者多用吳門驗方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多見白色劃痕症,熱者用小柴胡湯加味,二方辨證使用均療效確切。梁氏方從少陽論治,即屬治療熱證者,劃痕症爲紅色。方有柴胡、黃芩、蟬蛻、連翹、蒼朮、當歸均歸少陽,羌活歸太陽,因皮膚病屬太陽,厚朴以皮治皮。既往臨牀碰到一例蕁麻疹患者,每吹冷風即前胸與頸部起散在小紅疹,呈點狀,伴有瘙癢不適。故試用此方,城市中谷糠難得,故以浮小麥30克代替,服用一週後遇風亦很少再起紅疹,即使有紅疹也是散在一兩點而已,不多時即能緩解,可見此方之效,可爲《伏邪》補充。

原文發表於上海中醫藥報/2013年/2月/8日/第2版

2022.6.26修改

Image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