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濤:穩增長措施結合貨幣政策 引導我國經濟數據修復

6月29日晚間,新浪財經特邀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老師參加了我們的微博連麥節目,分享美聯儲加息週期下,中國經濟怎麼看?人民幣匯率怎麼走以及近期宏觀領域的相關熱點問題。

以下爲對話內容(有刪減):

主持人:歐洲被通脹折磨得很有可能自身經濟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回到中國,您剛纔講這是中國經濟的外需有可能會出現下滑的一個主要原因。剛纔您也講到了這一輪世界大疫情放水之後,好像發展中國家並沒有得到放水的好處,好像放出來的水都在發達國家內部在互相轉,發展中國家的需求好像一直是一般的。如果美國、歐洲一起熄火,是不是中國的外需就比較麻煩了?這一塊您怎麼看?

管濤:這一次疫情全球大流行,發達國家放水是財政、貨幣刺激火力全開,財政、貨幣雙刺激,這樣就導致它左右手互搏。央行放水大部分是用於購買國債了,從這個意義上講,新興市場沒有享受到上一次危機時候出現的情況,就是資本流入。這一次放水,新興市場資本流入或者熱錢流入並沒有上次那麼多。而且新興市場的股市表現,過去兩年的漲幅也遠不如發達經濟體的漲幅。

但是前兩年發達國家的財政貨幣雙刺激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復甦,它們的進口需求增加,對一些新興市場出口確確實實是有好處的。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到今年爲止還是兩位數的增長,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還在擴大。這個意義上講,我們還是享受到了這方面的好處。特別對於中國來講,這輪疫情復甦一個重要的特點是外需的復甦快於內需、供給的復甦快於需求。

如果說下半年美國、歐洲貨幣緊縮,再疊加一些其它因素的影響,歐洲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俄烏衝突導致的一些溢出效應,比如說能源危機、難民危機等等,讓歐洲經濟前景黯淡,也導致了歐元最近表現比較疲軟。但是歐盟是中國第二大或第一大貿易伙伴,要麼東盟第一,要麼歐盟第一,都是前兩位。如果歐盟的經濟復甦出現問題,甚至出現衰退,對中國的外貿肯定會有比較大的影響,這是我們要密切關注的。最近大會、小會強調下半年我們的外貿面臨很多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

主持人:管老師,既然下半年對外出口可能不會太好,國內的政策是不是就會有所分化?我們看到在上半年因爲疫情耽誤,我們的信貸一度出現了下滑的狀況。但是從5、6月份的數據來看,信貸市場也已經恢復了。我自己看,國內的銀行間的拆借利率也有一個向上升的態勢。目前來說中國經濟復甦的狀況怎麼樣?需不需要採取一些更加積極的政策來引導經濟復甦呢?

管濤:確確實實3、4月份我們的很多經濟金融數據都在下滑,甚至出現了負增長。但是到了5月份,主要的經濟金融數據都有所修復。有幾方面的原因:

一、5月份以來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特別是我們對一些疫情防控措施逐漸開始優化,減輕了對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特別是保證了物流的暢通,保證了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二、5月份以來,特別是4月29號中央政治局會議提了“既要,又要,還要”,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這樣的情況下,5月份以來國家出臺了6個方面、33項一攬子的穩增長的政策措施,逐漸落地生效,也是對5月份以來的經濟形勢的好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大家的信心,改善了大家的預期。

我們現在注意到:

一個方面是還要繼續堅持兩手抓,要更加高效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昨天出了消息,把疫情防控的政策進行了優化。今天又出了消息,把行程卡里的星號取消了,方便大家跨省跨市人員流通。這都是對未來中國經濟的運行向好是利好,是支持。

另一方面,我們還要看前期政策實施的效果。首先,保證六方面33項一攬子的穩增長的措施要應知盡知、應享盡享,要落地生效,要靠前發力。本來留抵退稅政策,按照原來的安排是6月底完成存量退稅,現在提前到了5月底。地方政府專項債的額度,現在也要求在6月底之前完成發行,8月底之前基本上使用完畢。這些都是靠前發力。  

第三方面,要動態地評估這些政策實施的效果,要拾遺補漏,特別是我們要根據新的情況、新的發展變化,要提前研究準備預案。我們現在出臺的這一系列的措施,有給市場主體減稅降費、留抵退稅,改善他們的現金流,改善他們償付能力的措施,肯定對支持實體經濟有很重要的幫助。但是我們肯定也要評估這些政策是不是足夠,比方說減稅降費,可能有收入的,這方面的好處享受得多。但是如果因爲疫情防控的原因,都不生產了,都停業歇產了,都沒有這方面的現金流,那這些好處你享受不到。所以,這些方面恐怕要研究新的預案。

另外,貨幣政策肯定是既要發揮總量的貨幣政策工具的作用,同時也要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作用。總量的工具,像存款準備金率、政策性利率,我們都還有空間。甚至我們的利率還有通過利率市場化改革,比方說LPR利率的市場化改革、存款利率的市場化改革,都可以進一步釋放紅利,引導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

結構性貨幣政策也非常重要,而且央行已經明確了結構性貨幣政策是做加法,不要做減法。特別是考慮到這次疫情對經濟帶來的衝擊是非對稱的,對有疫情的地方影響大,對沒有疫情的地方影響小。對接觸型、聚集型的服務業的影響大,對線上的可能影響就比較小一點點。所以,可能結構性的貨幣政策工具也要發揮作用。我們看到在這方面,央行今年有很多創新,比如說科技創新、普惠養老、交通物流等等,最近一段時間又創新了一些新的直達實體經濟的一些結構性的貨幣政策工具,這個對於增加對市場主體的流動性支持也是有幫助的。我個人更加期待怎麼樣在下一步,我們能夠研究要加強財政貨幣政策的協調聯動,疏通宏觀經濟政策的傳導。在目前這樣一個情況下,由於疫情的影響,持續的時間比較長,而且到目前爲止它的衝擊甚至是超過了去年年底我們的預期。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對於很多家庭,對於企業來講,可能他們的資產負債表都受到比較大的影響,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可能需要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配合,才能夠讓市場主體敢貸,讓銀行敢於放款。我們可以學習、研究一些國外的做法、經驗。

主持人:管老師,您講得非常非常好。到目前爲止,剛纔針對第一個問題的投票,63%的網友認爲“美國經濟不能夠軟着陸”,37%的網友認爲“美國經濟可以實現軟着陸”,看來網友對美國經濟前景比較偏悲觀。 管濤老師,我在上面也貼了一個短期的咱們國家Shibor利率的走勢,短期Shibor利率有走高的跡象,感覺經濟復甦還是挺有潛力的,是不是也可以支持?

管濤:因爲你這個圖比較小,我看不清楚,不排除短端利率有“季末效應”的影響,因爲現在是6月底了,通常可能在每個季末流動性會偏緊,會衝高。另外,也確確實實反映了隨着經濟社會活動的正常化,有效的融資需求增加,也可能會導致流動性趨緊。

再一個原因,最近國內的A股市場表現比較火爆,每天的成交量上萬億,也會影響市場的流動性。我們知道有很多融資融券的業務,也會影響市場的流動性。

主持人:管濤老師,您剛纔講到國家雖然貨幣政策已經很發力了,但是可能更多的還需要財政跟貨幣政策聯動。而且您剛纔講到目前減稅降費只能讓企業減少支出,但是不能夠彌補它的收入問題。我們執勤看到在國外在應對疫情的時候,好像也有一些先進的經驗。美國在當初疫情的時候,直接給受疫情影響比較重的行業直接進行了補貼。這方面我們國家是不是也應該研究相關的政策,或者有沒有這方面的研究和思考?

管濤:最近我們研究了美國和英國的經驗,他們有類似的穩市場主體的計劃、薪酬保障計劃、政府擔保貸款計劃,美國叫“主街貸款計劃”,實際上都是財政和央行配合,向符合條件的大中小型企業,區分不同的情況,提供融資支持。觸發了一些條件以後,發生的貸款損失由財政來吸收,就是免於貸款義務,財政來出錢。不叫“損失”,這個錢不用還了。

這個在一定意義上,它和中國目前的思路是相契合的。中國加強財政貨幣政策的協調聯動,這不是我說的,這是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講“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其中有一條就是要加強財政貨幣政策的協調聯動。這是一點。第二,中國的疫情防控實際上一直講的“六穩”、“六保”,穩就業、保就業是“六穩”、“六保”之首,但是穩就業和保就業都是要推動穩市場主體來穩就業、保就業,進而來保住工作、保住收入,來拉動消費,這是疫情的應對思路。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英美市場主體採取的做法我們可以借鑑。實際上中國政府對於給企業紓困,近年來也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而且力度也不小。我們第一年是2萬億的減稅降費,去年又是1萬多億,今年是2.64萬億,加上退稅,力度是很大的。我們要學習借鑑的是我們還有那些還沒有兼顧到的,政策沒有照料到的角落,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是不是可以學習借鑑西方的一些做法,可以用有限的財力和央行配合,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地解決困難羣體(包括企業、包括家庭)可能遇到的問題,這是可以學習借鑑的。如果簡單地靠銀行去放貸,因爲放貸沒有現金收入,他將來還是要還的。從眼前來看,這些主體,無論是企業還是家庭沒有借貸的積極性,居民的貸款包括企業的貸款意願都不是很強。

另外,他現在現金流受損以後,即便他借了錢,意味着他的資產負債表惡化,也就意味着即便疫情好轉了,他還要用更長的時間來修復他的資產負債表,它不但在疫情期間會產生這種負面影響,甚至疫情結束了以後這種影響還會延續,我們要儘量地減輕這方面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的政府和央行可以一起配合多做一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