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银行高管纷纷出手增持股份,但市场似乎并不买账

近日,深交所官网显示,苏州银行董事、董秘、高管相继通过竞价交易,共增持公司4.1万股,增持股份金额24.61万元。此前,苏州银行曾发布关于稳定股价方案的公告,拟采取由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增持股份的措施稳定股价,增持股份金额合计不低于205.91元。

但依靠管理层增持股票以稳定市场信心并未取得明显效果,截至目前,苏州银行现价6.07元/股,市净率仅0.67倍,仍处于破发状态。与苏州银行股价下跌相对应的还有其持续收窄的营业收入增速,由上市初始的21.80%下降至今年一季度的5.01%。

与之相反的是,截止2021年末,苏州银行拨备覆盖率达422.91%,2022年一季度进一步上升至463.64%,但2020年末这一数据为291.74%。监管部门曾明确要求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对于超过监管要求2倍以上,应视为存在隐藏利润的倾向。

对此,苏州银行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回复称,“长期以来,我行严格按照财政部和银保监会的相关要求,结合资产的不同风险状况来计提贷款减值准备。拨备覆盖率与贷款拨备余额和不良贷款余额相关,我行2021年末和2022年一季度拨备覆盖率持续提升主要与外部监管要求、重点领域政策调整、核销减少且核销后收回增加、不良贷款余额减少四个因素有关”。

股价长期破发

6月24日,深交所官网显示,苏州银行董秘、高管李伟通过竞价交易,增持公司4万股份,成交均价6.0元/股,增持金额24万元;6月20日,苏州银行董事、高管赵琨亦通过竞价交易,增持公司1000股,成交均价6.05元/股,增持6050元。

6月14日,苏州银行曾发布关于稳定股价方案的公告。公告显示,根据《稳定A股股价预案》,苏州银行拟采取由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增持股份的措施稳定股价。增持货币资金不少于该等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上一年度自该行领取薪酬总额(税后)的15%,即增持股份金额合计不低于205.91万元。

2021年年报披露,李伟现任苏州银行副行长兼董事会秘书、数字银行总部总裁,报告期从银行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达234.49万元;赵琨现任苏州银行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行长,税前报酬总额达186.17万元。

除了李伟、赵琨,本次增持主体还包括董事长王兰凤、副行长王强、首席信息官张小玉等其他9人,截至公告日,上述11位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合计持有该行股份130.99万股,累计持股比例为0.0357%。

对于增持股份的原因,苏州银行曾发布公告表示,由于A股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每股净资产,因此达到触发稳定股价措施的启动条件。根据苏州银行披露,其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经除权除息后相应调整为8.65元。自2022年4月30日起至2022年6月1日,苏州银行A股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8.65元。

但在此之前,苏州银行股价已持续破发约7个月。记者根据东方财富网数据梳理,苏州银行自2021年8月份至2022年3月份之间股价长期处于破发状态。

实际上,这并非苏州银行首次启动稳定股价措施。2019年8月2日,苏州银行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格7.86元/股,成为境内A股第33家、江苏省第9家上市银行。但自2020年9月24日起至2020年10月29日,苏州银行A股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8.14元,达到触发稳定股价措施的启动条件。

然而,即使高管出手增持股份,苏州银行股价仍表现低迷。截至6月28日收盘,苏州银行现价6.07元/股,总市值222.6亿元,市净率仅0.67倍,仍处于破发状态。对此,苏州银行表示:“目前,除个别银行外,上市银行基本普遍面临着估值相对较低的情形。近年来,本行资产规模持续稳定增长,经营业绩稳中有进,风险指标全面优化,资本结构得到合理优化,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银行业的经营业绩相较于其他行业反而是相对比较好的,银行业董监高纷纷出手增持自家股票有利于稳定银行股的股价,银行股不必刻意去追求‘高股价’,价格最终还是由价值决定。”

拨备增长异常

除了股价走势,苏州银行近年的经营业绩亦表现不佳。

自上市以来,苏州银行业绩增速处于持续收窄状态。2019年,苏州银行营业收入为94.24亿元,同比增长21.80%;2020年营业收入103.64亿元,增速折半降至9.97%,2021年这一数据再降至4.49%。同期,2019-2021年,苏州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0.31%、4%、20.79%。

然而2021年净利润增速或受益于信用减值减少。据财报披露,2019年至2021年,苏州银行信用减值变化比例分别为48.42%、26.94%、-13.51%。2021年由于苏州银行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5.22亿元,释放了较大一部分利润空间。

今年一季度依然延续了这一趋势。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苏州银行营业收入30.01亿元,同比增长5.01%;归母净利润10.73亿元,同比增长20.56%。但与此同时,信用减值损失1.59亿元,同比下降17.81%。

苏州银行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回复道:“自2019年上市以来,我行持续践行金融让利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不断提升对普惠小微支持力度,信贷投放及营收增长符合预期。同时,我行资产质量持续向好,经营质效稳中有升,保持在同业前列。2022年,面对疫情影响及市场波动持续扩大的局面,我行将持续践行服务实体、小微的行业担当,输血实体经济,努力平衡‘让利’与‘盈利’,不断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积极开拓新的产品增长点,在守住风险的前提下实现规模和盈利高质量稳健发展。”

在苏州银行信用减值损失中,发放贷款和垫款信用减值损失是其主要组成部分。截至2021年末,苏州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计提减值损失20.4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计提0.60亿元,降幅2%。其中,贷款减值准备余额100.1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4.57亿元。

但上升的贷款减值准备带动拨备覆盖率大幅上涨。截止2021年末,苏州银行拨备覆盖率达422.91%,2022年一季度进一步上升至463.64%,但2020年末这一数据为291.74%。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银行业的拨备覆盖率为199.5%,这意味着苏州银行拨备是行业的2倍有余。

此前,监管部门明确要求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对于超过监管要求2倍以上,应视为存在隐藏利润的倾向,要对超额计提部分还原成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今年5月份,银保监会亦召开专题会议,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及其他优质上市银行有序降低拨备覆盖率,释放更多信贷资源。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中国科技投资》记者,“银行大幅提升拨备,一方面体现银行为应对复杂宏观经济环境,为潜在不良做足准备,提升银行降低风险能力;另一方面,短期出现大幅提升,也不排除少数银行通过拨备调节利润可能。”

对此,苏州银行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回复称,“长期以来,我行严格按照财政部和银保监会的相关要求,结合资产的不同风险状况来计提贷款减值准备。拨备覆盖率与贷款拨备余额和不良贷款余额相关,我行2021年末和2022年一季度拨备覆盖率持续提升主要与外部监管要求、重点领域政策调整、核销减少且核销后收回增加、不良贷款余额减少四个因素有关”。

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目前苏州银行贷款中,占比较大的仍为制造业、租赁及商务服务业,占比分别为16.91%和10.63%。2017年至2019年,苏州银行制造业贷款金额及占比均呈下降趋势。2020-2021年,苏州银行制造业贷款金额逐步增加,但制造业贷款占比在2021年下降。截至2021年末,苏州银行制造业贷款金额为360.51亿元,较2017年增幅36%,但制造业贷款占比为16.91%,较2017年下降23.66%。

与此同时,2018-2020年,苏州银行制造业不良贷款金额分别为11.57亿元、11.93亿元、13.85亿元,不良率分别为4.41%、4.57%、4.33%,在该行同期的对公贷款中不良率最高。截至2021年末,苏州银行制造业不良贷款金额为7.94亿元,不良率为2.20%,相较前几年有所下降,但在该行所有行业中仍排名第二。

“苏州银行作为地方法人机构,专注‘服务中小、服务市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市场定位,不断深耕江苏制造业资源禀赋,聚焦先进制造业,全力推进江苏制造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在支持制造业相关的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实施差异化不良容忍度、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面向全省推广苏州经验等。”苏州银行表示。

“监管部门鼓励有条件银行合理调整拨备,加大小微民营企业、受疫情影响大的行业、企业等的金融支持力度。对于部分银行来说,加大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重点新兴领域信贷支持力度,一方面银行要与微观实体融资需求有关,另一方面要提升部分银行加快完善内部治理,建立合理信贷业务考核机制,提升经营与风控能力,让银行能贷、愿贷、敢贷。”周茂华补充说道。

记者就股价、经营业绩等问题致函并致电苏州银行,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回复。

(中科财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