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徐詩琪

賣按摩器的SKG也要衝刺IPO了。

6月27日,SKG所屬公司未來穿戴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未來穿戴”)創業板IPO獲受理。

未來穿戴成立於2007年,原爲佛山獅開生活電器有限公司,在小家電廠商聚集的順德,公司早期也主營各類小家電。2016年,公司推出首款頸部按摩儀並實現銷量突破,開始轉型“智能可穿戴健康產品”,並逐步退出了小家電市場。

此次IPO公司計劃募資16億元,用於六大項目,包括建設工廠(7.2億元)、研發平臺(2.8億元)、終端體驗和品牌建設(1.8億元)等等。

SKG與2021年科創板上市的倍輕鬆同屬按摩器賽道,兩品牌均主營便捷按摩器產品,在營銷方面也競爭激烈——SKG請來王一博做代言人,倍輕鬆則聘請了肖戰。兩品牌一直在各銷售數據上爭搶第一名的位置,這讓SKG此次衝刺IPO備受市場關注。

不過,兩家公司產品並不相同。SKG以頸部按摩儀、脈衝電流式技術爲主,而倍輕鬆以眼部及其他部位按摩儀、機械揉捏式技術爲主。

其招股說明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未來穿戴的營業收入分別爲7.92億元、9.91億元、10.6億元;同期歸母淨利潤分別爲2.13億元、1.43億元、1.32億元。近三年來,公司增收不增利,主要原因是加大營銷推廣、股份支付費用提升等等。

過去三年,未來穿戴的銷售費用從1.02億元增長至2.15億元。其中,市場推廣及廣告宣傳費佔了大頭,從2019年的5583.35萬元增長至1.61億元,佔銷售費用比例也從55%提升至75%。

這與激烈的市場競爭也有關係——倍輕鬆過去三年的銷售費用率保持在40%左右,是典型的重銷售型公司,因爲倍輕鬆主要採用直銷模式,線下門店運營、電商平臺推廣等銷售費用開支較大。而未來穿戴銷售費用率自2019年的12.93%增長至2021年的20.24%。

分品類看,公司主營三大品類:可穿戴健康產品(分爲頸椎、眼部、腰部按摩儀),便捷式健康產品和其他產品。其中頸椎按摩儀是收入佔比最高的產品,2019年至2021年收入分別爲5.86億元、8.55億元、7.43億元,佔總收入比重達到74.19%、86.67%、70.33%。

重營銷的背後往往是輕研發,未來穿戴在研發投入上是否用心?招股書顯示,公司過去三年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爲2.87%、4.76%和7.05%,相較於銷售費用率而言低了不少。

未來穿戴在招股書中提到,公司目前共計擁有境內外1376項專利。

一般而言,專利按照含金量大小可這樣排序: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目前未來穿戴擁有48項發明專利,1001項實用新型專利,其中與肩頸、頸椎相關的專利最多。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公司專利申請數量猛增,達到了928個,這也導致2021年其公開專利數量增加了767個。

而倍輕鬆2021年年報顯示,公司擁有境內發明專利159項,實用新型專利291項,外觀設計專利222項。綜合相關知識產權共1446項,與未來穿戴相差不大。

從銷售渠道看,未來穿戴選擇了與倍輕鬆直營模式不同的道路。此前公司以電商渠道、線下渠道爲輔,經銷爲主。2019年起,公司進一步推進經銷渠道發展,直營銷售佔比大大降低。2019年以來,未來穿戴直銷佔比從12.28%降低至不足1%,而經銷模式佔比則從87.7%提升至98.74%,其中線上經銷佔比達到了65%(2021年數據)。

未來穿戴選擇了去直營化的方式,以降低成本、廣鋪渠道,而倍輕鬆則專注直營,以更好把控品牌調性。倍輕鬆董祕近期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達過,今年仍計劃再新開50家直營門店,優化現有門店結構,提高購物中心門店佔比,同時也要開拓加盟門店的渠道。

實際上,SKG與倍輕鬆的客羣也有差異。SKG產品均價更低,2021年在190元/臺左右。而倍輕鬆更專注中高端價位,其2021年招股說明書顯示,2020年公司不含稅平均銷售價格在360元-892元/臺,均價明顯高於SKG。

不過,兩家公司的毛利潤率卻相差不大:2021年,未來穿戴毛利潤率爲52.38%,倍輕鬆爲56.69%。

從市場規模來看,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我國按摩儀器市場規模從2014年的87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39億元,約佔全球市場規模的13%,年均複合增長率9.82%。預計2021年市場規模爲180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