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東部正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新能源汽車、電池及芯片產業鏈。

隨着禁售燃油車的腳步愈發臨近,德國汽車業的版圖正在重塑。

當地時間29日,歐盟27國環境部長達成共識,同意至2035年禁止在歐盟境內銷售燃油汽車,該計劃此前已獲歐洲議會支持。

在歐洲能源轉型的大環境下,德國南部、西南部等傳統工業區中,博世、大陸、馬勒、採埃孚等傳統汽車供應商近年來不斷裁員。同時,德國東部正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新能源汽車、電池及芯片產業鏈。

“自2018年以來,我們已經吸引了70億歐元的投資,較之前大幅增加。”德國東部的勃蘭登堡州經濟部長斯坦巴赫(Joerg Steinbach)如此表示。

汽車諮詢機構艾睿鉑(AlixPartners)亞太區聯席負責人謝芾(Shiv Shivaraman)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德國汽車行業向電動化邁進,對主機廠和供應商都帶來挑戰。轉型的速度由政策和市場等多方面因素決定,而這將繼續重塑德國汽車產業的供應鏈。

東部復興

目前,在德國東部城市格林海德,新能源車特斯拉的第一家歐洲新能源汽車工廠已開始投產。芯片製造商英特爾則宣佈,將在德國東部城市馬格德堡建造至少兩家總投資170億歐元的半導體工廠,系德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外國直接投資。

在1990年兩德統一後的10年裏,數百家位於德國東部的工廠關閉,失業率飆升,年輕人紛紛前往德國西部尋找工作。得益於較爲成功的工業化進程,在德國西南部和南部地區,寶馬、大衆等汽車巨頭異軍突起。

海通證券科技行業資深分析師李軒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之所以德國汽車產業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產業轉移,部分原因在於政府補貼。德國政府近年來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電池、芯片等產業發展,大部分補貼流向了東部地區。以英特爾項目爲例,該項目獲德國政府68億歐元的財政支持,僅今年就提供了27億歐元。隨着德國能源轉型步伐繼續加快,東部地區仍有望獲得財政支持。

德國總理朔爾茨曾表示,德國東部現在是“歐洲最具吸引力的經濟區域之一”,他說,德國東部現在比德國其他地區擁有更多的可用土地,這在歐洲的中心地帶是罕見的。特斯拉的格林海德工廠佔地300公頃,英特爾在馬格德堡的工廠則將佔地450公頃,相當於620個足球場的面積。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哈貝克則表示,東部地區還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我們希望用可持續的方式生產我們的電池。對於能源密集型企業而言,可再生能源的可用性是一個關鍵因素”。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德國工業企業飽受能源短缺之苦。近一段時間,德國被迫重啓煤電,德國的煤價、氣價、電價、碳價再度走高。洲際交易所(ICE)的數據顯示,目前歐洲基準TTF荷蘭天然氣期貨價格在135歐元/兆瓦時附近,歐盟碳價已升至近90歐元/兆瓦時。

據當地媒體報道,在德國東北部的勃蘭登堡州,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覆蓋了該州94%的電力需求。

另有分析認爲,德國東部地區還擁有一定的工業基礎。比如,薩克森州擁有歐洲最大的半導體集羣之一,同時該地區還有Robotron等電子製造商。

未來產業版圖怎麼變?

李軒分析,不僅是德國,目前全球的汽車產業都在向電動化方向轉型。這帶來的變化是,汽車行業將由“傳統的發動機+變速箱+一級供應商”的模式,轉變爲“大三電系統(電池、電控、電機)+0.5級供應商”的模式。大三電系統的產業鏈基本聚集在亞洲,而長於智能化技術的公司集中在美國和亞洲。這意味着,歐洲企業在轉型過程中需要重建本土電池、電控、電機產業鏈,或吸引外商投資。在此背景下,德國產業版圖仍將繼續改變。

“不過,無論從國內生產總值(GDP)還是就業角度來看,汽車產業對於德國及歐洲經濟都至關重要。同時,新能源汽車產業也是全球多國爭奪的未來產業高點,德國政府不希望曾經的優勢產業衰落。況且,目前被能源轉型政策波及的更多是汽車供應商,而主機廠的業務相對穩健。這意味着主機廠可以德國爲中心,重新佈局上游供應鏈。在這個意義上,德國汽車產業鏈的變化可能僅是重塑而非外流。”他進一步分析稱。

謝芾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近兩年來,疫情疊加烏克蘭局勢,使汽車行業由原來的全球化向區域化轉變,這不僅體現在供應鏈,也體現在市場方面。在歐盟及各國政府推出的能源轉型及芯片政策中,均強調了保障供應鏈安全的問題。在這一背景下,德國及歐盟其他國家可能進一步促進汽車產業鏈迴流。

對於德國汽車產業版圖是否將繼續由西向東轉移,哈雷經濟研究所的分析師霍爾特莫勒 (Oliver Holtemöller)認爲,尚待觀察。“我們看到的投資是在生產方面,但研發纔是最重要的,而研發則留在了傳統工業區,這些區域的研發支出比東部高得多。”他說。

另據當地媒體援引的一份報告稱,東德地區還面臨着勞動力萎縮的問題。在未來15年內,42%的東德適齡勞動者將退休,遠高於德國全國平均水平,這將對公司能否僱用足夠技術工人帶來挑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