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日報

交匯點訊 爲積極提升老年羣體的健康素養,架設老年公益服務平臺,6月30日,新華日報健康傳媒中心正式啓動“健康護老行動計劃”。圍繞“抗衰”主題,新華日報健康客戶端抗衰頻道全新上線。相關部門領導、醫院專家、高校學者以及行業代表齊聚一堂,爲“健康護老”貢獻智慧和力量。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省60週歲以上常住老年人口達到1850.5萬人,佔常住人口的21.84%,較全國高3.14個百分點。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不僅事關江蘇發展全局,更事關人民羣衆的福祉。

近年來,我省始終把做好老齡工作作爲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把“一老一小”工作作爲解決羣衆所需所急所盼的重要民生工程,讓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中國人自古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德。” 新華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董事長雙傳學在致辭中表示,誕生於1938年的《新華日報》,經歷時代洗禮,做一張“人民的報紙”, “與人民同呼吸”的初心從未改變。作爲主流媒體集團,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一直致力主動服務於老年健康教育、創新服務於護老助老平臺、深度服務於老年友好型社會,爲“健康老齡化”貢獻新華智慧和新華力量,不斷增進我省老年人的健康福祉。

記者瞭解到,新華日報健康傳媒中心正式啓動的“健康護老行動計劃”包括打造健康科普雲講堂、智慧助老社區行、名醫義診大篷車、國粹太極交流賽等系列活動。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將以“抗衰”爲關鍵詞,圍繞“抗衰”,新華日報健康客戶端抗衰頻道全新上線,“百人百面同抗衰”全媒體尋訪行動也同步推出,旨在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權威公信力,有效整合社會資源,打造護老助老平臺,推廣健康行動,引領正確抗衰方式,以應對日漸嚴峻的老齡化社會的到來。

“爲老年人健康保駕護航,江蘇衛生系統深感責任重大。” 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二級巡視員石志宇表示,在建設“健康中國”進程中,迫切需要創新理念和服務,培育和發展包括抗衰老在內的新業態、新產業。衛生系統有責任拓展大健康事業,適應時代需求,從疾病預防、健康管理、健康知識傳播、健康體驗,到醫療、康復、護理、安寧療護,全過程、全鏈條地給所有人提供抗衰老的健康支持,滿足各類人羣的不同需求,提高他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老齡化不僅是事實和趨勢,而且也應當成爲人類文明進步的體現。爲了持續推動適老城市的構建,實現老齡文明,新華日報健康傳媒中心還聯合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適老社會科技創新中心、江蘇省質量和標準化研究院啓動適老指數點評系列行動。“適老不只是概念,應該是一種平等包容的文化尺度,是一種化突爲融的價值主張。”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適老社會科技創新中心總經理金靖說,適老並不是專爲長者設計,而是在所有的設計中考慮到長者的需求。 “適老的核心還是包容,不論年齡、性別、身份,適老城市應使每個人都有機會過上充實,有創造性和有尊嚴的生活。城市無障礙,生命纔能有尊嚴。”

“標準是質量的基礎,要想高質量推進APP適老化改造工作,離不開高標準的支撐。”江蘇省質量和標準化研究院標準化技術研究所所長張書說。本次啓動APP適老化指數點評,主要是依據相關標準,對APP適老化改造情況進行評價,提升全社會對APP適老化改造必要性的認識。“今後我們將發揮專業優勢,細化評價指標、評價方法和分值權重,爲APP適老化改造評價提供一套具有較強操作性的評價指標體系,以標準化助力APP適老化改造,提升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感和便捷度。”

衰老,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人生課題。我們該如何定義衰老?又如何能優雅地老去?活動最後進行了專家座談。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黨委書記魯翔談到,抗衰老決不僅僅只是老年人的專利,每個人從何出生開始就應當關注自己的健康。作爲一名在老年科工作將40年的醫生,魯翔建議,老年病絕不能等到老年的時候再來干預,而應該在青少年、青壯年等生命健康曲線的關鍵階段,就開始關注健康。

“抗衰老,中西結合非常重要。中醫是我們重要的文化根基和典範,其中大量關於養生的獨到見解是解決抗衰老問題必不可少的珍寶。” 魯翔表示,這也是未來中醫學發展的一大特色。此外,魯翔提醒,老年人對抗衰老有很多誤區,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千金難買老來瘦”。“50歲之前確實要瘦,60歲以後再瘦問題會很大。因爲消瘦了之後,抵抗力下降、肌肉組合變化、神經退化,就是我們說的‘失能失智’,這跟衰老有很大的關係。”

“養老服務工作不是一個行業一個領域的責任,而是一項系統化、集成化的工程,需要政府、社會,市場,包括老年人羣體共同的努力。”江蘇省民政廳養老處副處長葉翔宇表示,民政部門着力構建家庭、社區、機構等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目前也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進行“蘇適養老”的搭建,“‘蘇適養老’就是發展模式適合、服務供給適當、情境體驗適意,契合江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特徵和廣大老年人意願與追求的養老服務供給方式”。

“我們面臨的不僅是老年社會,而是一個新的社會形態。這種新形態不是多兩個養老機構,而是全社會都要關心、投入、從長計議,把它作爲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 江蘇省老年學會副會長兼祕書長潘珺表示,要整合資源,以信息化、智能化的帶動友好社區、友好城市以及鄉村的建設。加大健康知識科普教育的力度,以此來提高全民健康素養水平。此外要重視老年人的價值與尊嚴,讓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

東南大學國際老齡化研究中心主任張肖敏談到,目前我省老齡化的程度已經頻臨紅線,其中慢性病佔75%,“我們需要探索如何通過生活方式的改變,用‘不用藥’的方式來對抗老齡化。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運動促進健康’也就是我們說的‘體育融合’的理念。”

“作爲老年科醫生,我們終其一生想追求的目標就是讓更多人能高質量地養老、優雅地老去。” 南京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老年醫學科副主任黃菁菁建議,每個人都應該清楚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及知曉如何尋找合適的醫療資源來解決問題。在不瞭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和可能面臨的遺傳風險因素的情況下,盲目抗衰並無意義。“在此基礎之上,我們再選擇合適自己的抗衰,比如皮膚管理、臟器管理、血管管理、慢病管理等,這仍不是一個簡單的管控,需要一個清楚你身體情況的醫生給予一個完整的健康規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