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專訪丨盛景研究院院長彭志強:美國技術性衰退,中國經濟會U型反彈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望 報道

對美國加息,市場一直在保持高度關注。

據年初美聯儲“堅決將通脹率恢復到2%”的計劃,在最近3個多月美聯儲連續上調利率達200個基點後,業界預計下半年加息依然是大概率事件。

與之相對應的是,更多的美聯儲官員也在近期不斷向市場傳達加息立場,甚至提到在7月加息75個基點的可能性。

這表明,目前美國的通脹壓力已經相當嚴重,甚至存在超預期問題。

另一方面,美國通脹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經濟也產生了深遠影響。

爲經此,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了盛景網聯董事長、盛景研究院院長、盛景嘉成母基金創始合夥人彭志強。

中國經濟將企穩回升

21世紀:2008年,你的著作《生死轉型-金融劇變下的企業生存之道》預見了當時的全球金融危機,現在美國通脹壓力持續,是否存在繼續激進加息?

彭志強:我個人的觀點,美國這次的通脹是基於在供給端和需求端同時都在通脹,下降的難度非常大。

我們分析的結果,今年年底美聯儲的基金利率大概率會加到4%以上,雖然目前預測3.4%,但我們認爲可能還會有更加積極的加息政策。美國的經濟增長已經從上個月的2.8%下調到1.7%,但我認爲這可能打不住,可能會下到1.5%,甚至更低。

21世紀:這是否意味着美國從通脹進入滯漲?

彭志強:我們認爲,美國未來兩年將陷入滯脹,我定義這個滯脹爲技術性、階段性的衰退,衰退的力度是小於2008年的金融危機的,但對美國來講還是比較痛苦。

我特別提醒和特別強調的是,美國經濟進入到技術性、階段性或者週期性的衰退,是經濟學界的一個定義,並不是說美國發生了經濟危機,它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是不同的,更不意味着美國已經衰落。美國在相當長時間還是全世界的超級國家。

美國的通脹是供給端和需求端同時助推的,需求端在疫情之後真的是直升機上灑錢,降到了0利率,這個力度大到美國人不願意工作,躺在家裏就有錢,房價和房租跟去年同期相比大概平均增長20%。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正在形成一種工資和通脹之間的循環上升。工資越高物價越高,物價越高工資越高,在需求側是很難把現在的通脹壓住。而且美國要命的是現在沒有人願意工作,在疫情之後,有將近200萬人永久性退出了就業市場,現在美國僱傭勞動者成本是比較高的。

美國目前的通脹是8.6%,是因爲美國做了很多CPI的選項的重新調整。美國上一次滯脹的恐怖時期就是1979年,當時通脹達到了14.86%,加息超過了20%。如果用同等口徑計算,今天美國的通脹不是8.6%,其實是17%。從這個角度上大家可以看到現在美國的通脹壓力非常大,這很大程度上源自於過去幾年瘋狂地放水。

但影響會小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因爲在衍生品的放大方面,最近幾年是沒有玩兒了。不像2008年,是次貸危機,有很多的有毒資產,最後放大到幾百萬億美金的有毒資產,槓桿是非常可怕的。這次這樣的槓桿非常有限,在這次美國的放水過程當中,房屋貸款是比較嚴格的,還是高質量的房屋貸款。

21世紀:這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彭志強:我的觀點,美國陷入滯脹,中國經濟在戰術層面一定是顯著承壓,但在戰略層面,利大於弊。而世界其他各國,毫無疑問是非常困難,甚至是血雨腥風。

首先,貿易關稅的問題上,中國是能幫美國的,或者說中國的低價商品,對美國的低通脹有貢獻的,而不是僅僅替代了美國的一些就業崗位。在全球的角度抑制能源和糧食危機,中國和美國有合作空間的。

其次,美國的技術性衰退,會讓中國內部凝聚更多的共識去推動發展經濟。我們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立,意義非常重大。建立這種內循環爲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方式,無論在實業層面還是資本市場層面,都是舉足輕重的,當然也會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改革開放。

其實,美國並不是要去全球化,美國很重要的一個邏輯是在以美國主導的全球化進程當中去中國化。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中國在未來和美國的競爭當中,不是逆全球化,而是怎麼樣在全球化的進程當中,更大地發揮中國的力量。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

這次美國是一個技術性的週期性的衰退,壓力比較大。相比之下,現在的中國,大家覺得難,但在增長的狀態和通脹的對比之下,其實比美國還是好。

到具體的每個行業,或者每個類型的企業,確確實實中國的外貿依存度比較大。美國的技術性衰退帶來的影響還是比較直接的,美聯儲強勁加息,人民幣貶值的壓力毫無疑問就會增大。

但是我的個人觀點,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可能大概率是雙向波動,未必是單邊貶值。

21世紀:你對中國的經濟形勢有哪些判斷?

彭志強:中國經濟在三季度會企穩甚至會回升,如果按照全年衝刺4.5%到5%的水平,三、四季度的單季度增長率要回到7%左右,這個增長還是非常強勁的,也就是說我們認爲中國經濟會進入U型反彈的狀態。

企業經營堅持回到常識

21世紀:你是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對投資活動的影響?

彭志強:我是站在一個企業家、投資人的視角去分析和思考的。我們更關心宏觀經濟和企業經營、投資的關聯。

宏觀經濟的研究,對於我們投資人來講,其實是一個必修課。首先一定是全球視野、中國應用,尤其是科技型的投資,一定是從全球視野來看它的技術的先進性,或者是代表技術路線的先進性;另外需要從未來看世界,它要代表未來的發展方向,當然是箇中長期的週期,因爲一個企業,在價值的成長需要一個過程和週期的。

所以說,需要我們投資的企業是一個在未來的5年、8年以後在全球範圍內都有相當強的競爭力。基於這樣的理念,我們在美國和以色列的投資發現了一個現象,美國to B的投資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美股的上市公司當中,有近百家百億美金級的to B的上市公司,但在2015、2016年的時候,中國整個的投資比較集中在消費互聯網to C這個領域。

有了這樣一個觀察和發現,我們從全球視野回到中國來進行投資的時候,從2015年就開始重點投資在to B的產業互聯網公司,今天也有叫產業數字化。我們投資國聯股份(工業領域拼多多),當時不到4億的估值,現在是430億左右的市值,未來有望成爲一家千億級的產業互聯網公司。再比如說康龍化成,現在是在CRO醫藥外包領域前三名的公司,也是一家to B的公司;包括我們投資的致遠互聯,應該成爲一個人力資源服務賽道的超級公司,還是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在研究的層面,我們從全球和中國這兩個維度、兩個視角,從宏觀的經濟、中觀的產業、微觀的企業經營三個層次來構成我們的研究框架。

21世紀: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企業應該注意什麼?

彭志強:對於創業者、企業家來講,不要抱怨這個經濟形勢或者這個環境。我們以前的日子過得太好了,把很多東西想得太簡單了,其實現在可能纔是一種常態。企業需要立足於自救和自強,把現金流戰略上升爲公司戰略,要以造血能力爲標準重構企業戰略。這是一個常識。

也許我們可能在很多企業經營的基本面上,沒有抓住事物的本質,沒有堅持一種常識。一定要回到常識,就是企業要賺錢,要有造血能力,有現金流。我想提醒更多的創業者,不要指望未來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會有一個天翻地覆的好轉,所以還是要自強自救。

21世紀:主要的方向在哪些方面?

彭志強:美國這次的技術性衰退,大家要做好至少兩三年的心理準備。主要是國際需求顯著下降,生產的採購成本在能源和糧食危機的助推下依然是高位,甚至可能上升。中國在刺激經濟增長方面,受到了很多的掣肘,理論上今天的經濟可以降息的,但什麼節奏,什麼時點,還是有一定壓力的。

這個時候,是危中有機,作爲創業者、投資人,永恆的還是要對未來要有信心。

企業自身怎麼發展,我有幾個與戰略相關的建議。

第一,回到極致聚焦戰略。一個簡單高效的方法,就是回答四個連環追問:企業的核心客戶是誰?企業的核心客戶的核心需求是什麼?有什麼樣的核心產品去滿足核心客戶的核心需求?有什麼核心銷售系統完成核心產品的銷售?

這四個連環追問,是企業實現極致聚焦的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這個方法可以高維地升階,要問企業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及研發管理,是不是符合前述四個連環追問。一直問下去,人力資源的績效獎懲政策、招聘、股權激勵、加薪、晉升,是不是符合了這四個核心問題?企業經營決策的方方面面,是不是符合了前述的四個核心事項?這樣一個簡單有效的工具,對企業和創業者是非常實用的。

第二,彈性經營能力,既然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特別提醒固定資產的投入要特別謹慎。一定要輕資產,堅決避免重資產,固定資產佔總資產的比重最好控制在20%左右,如果達到40%,就非常危險了。做零售服務業態的,店面的租金、押金、裝修、設備,這些統統都是重資產,和製造業的土地、廠房、設備是重資產是一個道理。

第三,向新經濟轉型。新經濟就是用新模式、新技術、新業態、新方法,滿足核心客戶、核心需求的企業。利用新技術、新模式對傳統經濟的改造,恰恰是最有價值的,生命力是最持久的。這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傳統模式一定會被逐步地邊緣化,甚至被淘汰。邊緣化不是活不下來,而是活得比較艱辛。

第四,堅定的資本化。我認爲中國的產業市場,在過去這些年裏,有強勁增長的一面,也有很多痛苦的一面或者很多挑戰的一面,各種產業政策的監管、變化也是非常頻繁的。但是我認爲中國在過去的3年裏面,最讓人振奮的,或者說變化最大的,最讓人產生信心的,就是中國的資本市場,對民營中小企業是越來越友好。

走向資本市場,可以提高我們的風險承受能力,同時把握衆多的歷史機會。我相信中國的發展,其實現在剛開始,有很多好機會等着我們。中國的人均GDP才1.25萬美金,美國是7萬美金,美國的低收入人羣是3萬美金。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還有很長的路可以走,還有很多的機會發展。中國的企業還沒有實現全面全球化,這是一個“長坡厚雪”的超級大機會。

注重和講究融資策略

21世紀:美國加息對中國進出口會帶來壓力嗎?

彭志強:人民幣貶值的時候,外貿出口的壓力會得到緩衝和緩解。但同時,國際需求將會有所回落,未來幾年國際需求,大概率會衝高回落。一個方面是因爲通脹和加息導致了消費者需求在減少。一季度,美國沃爾瑪、他吉塔等很多的百貨零售企業,庫存大幅度增加,已經看到消費者需求減少的跡象了。

另外,疫情之後,大家慢慢從電商購物逐步轉向本地的服務需求,各國供應鏈逐步恢復,我們面臨的國際競爭也會加劇,所以我們的國際需求將會出現較爲明顯的回落壓力。這就要求企業做出調整,從過去的數量型增長轉向提質增效型增長。

在出口層面,過去做貿易批發,層層轉運,不知道誰最終買了你的產品,現在通過電商或者是線下的渠道運用DTC的方式和全球的消費者互動,可以直達消費者或者使用者,是中國的外貿出口領域或者是製造業發展、專業服務的一個發展方向。

從進口層面看,在人民幣貶值的狀態下,我們的輸入性通脹的壓力會進一步增大,會導致我們非常高的PPI,生產性的成本居高不下。在於未來的通脹趨勢下,尤其是在能源和糧食危機的背景下,企業對於生產採購端的成本要有心理準備,要通過提高效率、技術創新降低成本,不斷提高核心價值,從而能部分轉移成本,否則會比較艱難。

21世紀:作爲專業投資人,你有哪些企業融資建議?

彭志強:有很多的創業企業,確實特別關心融資策略,我給大家幾個具體的建議。

第一,調整估值預期。在現在的這種下行期,或者說資金面比較緊張的環境下,拿到錢的重要意義遠重於估值,可以用新股+老股的組合方式來降低估值。在市場好的時候,透支了企業的估值,未來會付出代價的,所以要藉助這個機會做一個調整。

第二,在融資的時候,小步快跑的融資是一個技巧。現在很多的融資是B1輪到B9輪,其實是同一輪融了9次。我們作爲投資人,無論是已投還是擬投的,都鼓勵企業B1到B9輪,這樣更安全,拿錢更快。

第三,融資的對象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我們正在從兩頭在外的市場,轉向兩頭在內的市場。過去兩頭在外的美元VC融資、美股上市,這個模式已經走不通了,無論是在美股上市的上市端,還是在美元融資的融資端,都遇到了壓力。未來應該是兩頭在內的時代。今天的投資機構,不再是單純的美元背景的頂級投資機構,有越來越多的新銳投資機構湧現,有上市公司、產業集團的CVC,有政府和國資的投資平臺,也有超高淨值人羣的家族辦公室等等,這是創業者應該去找錢的對象。

第四個,融資的核心最好找到能幫企業進行業務拓展的,比如說能帶來大客戶、帶來渠道的投資人,哪怕給的估值低一點、錢少一點,但能把錢變成營收和利潤,價值會更大。我們特別強調,對被投企業進行戰略賦能和商業模式改造,達到用更少的錢產生更大的收入、更高的利潤。

我們做投資,跟很多創業企業也做過交流。我們也非常遺憾,很多創業者都有理想,甚至有改變世界的理想,但是一些關於企業常識的問題沒有思考清楚。

21世紀:你對投資有何偏好或特別關注領域?

彭志強:盛景在投資端的商業邏輯,是母基金加直投,從母基金的角度,我們在中國、美國、以色列,幾乎所有主流的天使、VC進行了投資,也有一部分的PE。

在我們進行獨立判斷的賽道和領域裏面,比較關注產業互聯網(產業數字化)、新能源新材料這種專精特新。我們的整個投資策略,就是永遠投資企業內在價值的成長。對於項目的選擇,是我們真正能看懂,關鍵還能幫得上忙,同時還能拿得住。

盛景的定位,不是一個單純的投資公司,因爲已經有很多很多非常優秀的投資公司,盛景也在規劃上市。我們的定位還是成爲新經濟的賦能服務平臺。在這樣的定位之下,所謂的投資,在我們心目中是一個服務,也是科技服務業的組成部分,它是服務於LP,服務於創業者。幫助更多的企業家或者創業者,能夠更好地成長或者更好地發展,把握機會規避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