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大衆網

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翟巖 見習記者 董良坤 通訊員 崔志華 李明 齊河報道

“我們今年備倉3萬噸,籌措夏糧收購資金9300多萬元,全力保障農民朋友在豐產之年實現增收。”魯糧集團山東齊河國家糧食儲備庫副總經理吳桂果告訴記者。6月30日,隨着今年夏收工作進入尾聲,德州市齊河縣110萬畝夏糧基本歸倉,齊河縣各糧庫也備好倉容和足額的收購資金,爲百姓做好貼心的糧食產後服務。

糧食歸倉後,如何守好管住“大國糧倉”,切實減少糧食在倉儲過程中的損耗,成了當前的糧食儲備部門的重點工作。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魯糧集團山東齊河國家糧食儲備庫藉助智能化管控、內環流控溫、入庫“一卡通”等技術,提高糧食管理效率,使科學儲糧、綠色儲糧、智能儲糧成爲現實。

智能化管控 科技助力高效管糧

6月30日,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走進魯糧集團山東齊河國家糧食儲備庫,一排排高大的糧庫矗立在眼前。

“智能化糧庫在線監測系統全方位、無死角地覆蓋整個庫區倉房,實現實時監測庫區作業、倉內糧情等;糧情監測系統可以24小時無盲點監測糧面變化情況,對糧情變化趨勢進行智能預警。”吳桂果介紹說,魯糧集團山東齊河國家糧食儲備庫共有56個平房倉,儲備小麥16.36萬噸,在其背後的管控與作業離不開機械化、智能化的技術支撐。

目前,魯糧集團山東齊河國家糧食儲備庫已實現智能化管理,倉內安裝智能化糧庫在線監測系統、糧情監測系統、智能化糧庫管理系統等,管理糧食不再是僅僅依靠報表,而是通過智能管控可以直接到現場、到實地、到糧情,大大提高了運營效率和管控力度。

內環流控溫 技術保障節糧減損

沿着扶梯走上糧庫直達進倉口,彎腰踏過1米多寬的倉口,映入眼簾的是多個方格組成的平整糧面,看似平整的糧面下面,實則鋪設了300多個傳感器,實時監測倉內溼度、溫度、水分、害蟲等情況。

“糧食需要在乾燥的環境下保存,並且對溫度的要求十分嚴格。”吳桂果告訴記者,爲了給糧食提供適宜保存的環境,魯糧集團山東齊河國家糧食儲備庫採用內環流控溫儲糧技術,冬季利用糧堆自然蓄冷,夏季採用小功率風機將糧堆內部的冷空氣從通風口抽出,均勻送到倉內空間,降低倉溫、倉溼和表面糧溫,實現常年低溫儲糧。

“我們糧倉目前糧情測控系統、儲糧機械通風技術、磷化氫環流燻蒸技術覆蓋率已達到100%,像我們近幾年糧食損耗率已經控制到千分之八以內。”吳桂果介紹說。

入庫“一卡通”糧食合格安全入庫

糧食儲存得好的前提條件是糧食自身“底子好”。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在魯糧集團山東齊河國家糧食儲備庫採訪時注意到,從糧食入門登記、扦樣檢驗到稱重檢斤、結算支付等全過程,均採的是“一卡通”系統,用信息化手段確保入庫糧食質量。

“我們自2015年開始就採取“一卡通”系統,到現在逐步完善,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糧食收購全流程,在保證糧食質量的前提下,能提高糧食收購的透明度和效率,讓我們農民百姓賣糧更更安心、更便捷。”吳桂果說。

據瞭解,作爲全國產糧大縣、全國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近年來,齊河縣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積極探索綠色節能減排儲糧新技術,在全縣佈局建設16處、總計儲糧規模19萬噸的高標準糧食烘乾倉儲設施,同時,創新應用“物聯網+智能化”儲糧技術,以高標準建成智能化糧庫測控平臺系統,實現科學儲糧、綠色儲糧,智能儲糧,築牢“大國糧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