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當中國兩大互聯網巨頭瘋狂增長的黃金20年走向尾聲,Naspers和軟銀也到了抽身的時候。減持增值潛力小的資產,去追逐下一個騰訊、阿里成爲他們的必然選擇。

作者|週一圍 編輯|安心

來源:好看商業(ID:IGreatBI)

一則公告打掉騰訊4400億港元市值。

這個“砸盤”方叫Naspers。

6月27日午間,騰訊控股公告稱,其主要股東Prosus(該公司由Naspers擁有大多數股權)及Naspers將開啓一項長期、開放式的回購計劃,並將有序地以場內出售Naspers集團所持騰訊控股的方式籌集回購資金。

Naspers每天出售的騰訊股份數預計佔騰訊日均成交量的一小部分。例如,若Naspers集團在過去三個月內在符合歐洲監管限制的前提下執行回購計劃,每天出售的騰訊股份平均不會超過騰訊日均成交量的3%-5%。

簡單來說,就是Naspers及Prosus要回購自家股票,但手裏沒錢,需要賣掉持有的部分騰訊股票籌集資金。

公告一出,騰訊在午後開盤一分鐘即由漲4.16%轉跌0.68%,市值瞬間蒸發約2000億港元。騰訊當天以跌超1.5%收盤。

6月28日-30日,騰訊股價繼續低開低走。截至6月30日收盤,騰訊市值已較Naspers公告前的高點蒸發超4400億港元。

Naspers接下來的持續減持將對騰訊股價造成多大和多久的影響目前尚未可知。

Naspers在公告中說,他們啓動股票回購計劃的目的是提升Naspers及Prosus的資產淨值。目前兩公司的資產淨值是被低估的。

這項回購計劃是無限期的,回購計劃的主要資金來源就是減持騰訊股票。

Naspers稱,只要他們的淨資產價值持續在低位運行,他們就會持續回購;這意味着,他們對騰訊的減持也可能是無限期的。

在股價低迷時,上市公司通常會採用回購的方式來提振股價,維護股東利益。

近年,阿里巴巴大股東軟銀也在持續回購股票。繼2020年啓動創紀錄的2.5萬億日元回購計劃後,2021年11月,軟銀再次宣佈一項1萬億日元(約88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

將所持阿里巴巴的股票陸續變現,是軟銀爲股票回購籌資,以及降低負債、獲得流動性的一個重要途徑。

值得一提的是,長期以來,Naspers和軟銀分別是中國兩大互聯網巨頭騰訊、阿里的第一大股東;他們均在本世紀初下注中國的互聯網產業,至今持有騰訊、阿里的時間均超過20年,也都獲得了幾千倍的回報,在投資界被奉爲神話。

當中國兩大互聯網巨頭瘋狂增長的黃金20年走向尾聲,Naspers和軟銀也到了抽身的時候。

加上全球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因素導致整個互聯網和科技行業進入低谷,資產價值大幅縮水,減持增值潛力小的資產,去追逐下一個騰訊、阿里成爲他們的必然選擇。

騰訊、阿里成大股東“提款機”

2001年,Naspers投資3200萬美元,購入騰訊46.5%股權。即便是騰訊目前市值已較歷史高點腰斬,Naspers 在兩次減持後在騰訊的持股仍價值 1262 億美元。

這筆投資,Naspers 至今持有超20年,總回報超 4731 倍。

2000年、2004年,軟銀集團曾先後向阿里巴巴投資2000萬美元和6000萬美元的投資,多輪調整後最高持有阿里巴巴34.4%的股票。至今持有超20年,總回報超2000倍。

今天,騰訊、阿里歷史上最穩定的大股東如今到了摘果子的時候——Naspers和軟銀都在陸續減持、離場。

最新的減持公告已經是Naspers針對騰訊的第三次減持計劃。

Naspers最早一次減持騰訊發生在2018年3月。當時,它以405港元/股的價格減持了 189978300股騰訊股票,約佔騰訊2% 的股份,共套現約 106 億美元。

這次減持後,Naspers還持有騰訊31.17%的股份。

2019年,Naspers進行了分拆,將其國際互聯網資產,包括騰訊、Flipkart、俄羅斯的Mail.ru、攜程等都裝入旗下控股公司Prosus。Prosus於2019年9月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上市。

那次分拆後,Naspers在騰訊持有的31.17%股權全部由Prosus接手。

2021年4月,Prosus又通過其子公司MIH TC Holdings Limited減持191,890,000股騰訊股票,約等於騰訊已發行股本的2%,減持價595港元/股,這次減持共套現146億美元。

根據Refinitiv的數據,這是全球截至當時最大的股票大宗交易。這次減持後,Prosus在騰訊的持股比例降至28.86%。

爲了安撫市場情緒並照顧騰訊的感受,Naspers對兩次減持都給出瞭解釋。它稱,首次減持所得主要用於在不同地區擴大業務,以及未來的收購整合;第二次減持的目的是增加財務靈活性,包括進一步對外投資和補充資金。每次減持後,它都承諾,未來三年內不再出售騰訊股票。

可惜,它食言了。2022年6月27日,它發佈了將再次減持騰訊的公告,而且是無限期減持。

畢竟,減持一次就有大筆資金到賬的感受太爽了。通過兩次減持騰訊,Naspers和Prosus共獲利約250億美元。

另外,去年底,騰訊“分紅式”減持京東,將持有的4.6億京東A類普通股(總價值約1277億港元)派發給符合條件的股東。

通過此次股權分配,Prosus通過其子公司MIH TC Holdings獲得約4%的京東股份。6月24日,Naspers完成出售這部分京東股份,獲利36.7億美元。

騰訊市值最高時接近萬億美元,多次問鼎中國市值最高的公司以及全球市值最高的社交媒體公司。

對於Naspers和Prosus來說,騰訊猶如安全底座,也是有資金需求時的提款機。即便騰訊今天的市值已經較最高點縮水一半,它仍然是大股東Naspers巨大的“金礦”。

近年來,阿里巴巴之於大股東軟銀,更是扮演了安全底座的角色。軟銀每逢遭遇困境,幾乎必然減持阿里巴巴,獲得“救命錢”。

2016年,軟銀在持有阿里巴巴的第16個年頭,首次減持阿里巴巴,當時宣佈將出售至少價值79億美元的股票,目的是減少公司負債,增加流動性。

據公開信息,軟銀當時一些投資出現失誤,資產市值大幅縮水,公司總債務高達1082億美元。

首次減持後,軟銀在阿里巴巴的持股比例從32%降至約28%。

2019年6月,軟銀再次減持阿里7300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獲得約1.2萬億日元(約合111.2億美元)的稅前利潤。

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2019財年財報顯示,軟銀集團歸屬母公司的淨虧損高達9615.76億日元,一個主要原因是願景基金投資鉅虧。

2020年3月底,軟銀表示,將從阿里套現140億美元,減持數量相當於其持有阿里股份的10%。

在2021財年(2021年4月1日-2022年3月31日),軟銀集團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虧損達到1.7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97.6億元),創其史上最大虧損紀錄。

軟銀是否繼續減持阿里巴巴獲取救命錢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

投行富瑞在研究報告中提到,軟銀在2022年需要400億—450億美元現金,來爲其私募股權投資和回購提供資金,有可能通過出售資產而非舉債來籌資,減持阿里巴巴是籌資的選項之一。

富瑞估計,軟銀在2021年第四季度或已經減持了阿里巴巴2000萬股股票。

據標普的數據,目前軟銀在阿里巴巴持股24.98%,仍爲第一大股東。

Naspers、軟銀的艱難時刻

作爲騰訊過去20多年的第一大股東,Naspers在中國創投界低調又神祕。

實際上,它在全球互聯和科技領域都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諸多獨角獸背後都有他們的身影。

“南非報業”是Naspers的中文譯名,這家公司成立於1915年,總部位於南非開普敦。它起初以傳統的印刷媒體爲主業,旗下曾有60家消費者報刊,包括銷量最高的報紙《Daily Sun》。

經過多年發展,今天的Naspers已經是一個體量龐大的投資帝國。其投資的業務涉及:電子商務(包括分類信息、食品外賣、支付與金融科技、教育科技、電商服務等)、社交與互聯網平臺,媒體等多個領域。

比如在外賣配送領域,Delivery Hero、iFood、Swiggy都是Naspers投資的項目。

Delivery Hero總部位於德國,是全球外賣巨頭之一,目前市值84億歐元。Swiggy是印度最大的外賣平臺,今年初媒體報道稱其最新估值爲107億美元。iFood總部在巴西,目前是南美洲最大的外賣應用。Naspers通過Prosus在Ifood 持股54.68%。

但在2022財年(2021.4.1-2022.3.31),Naspers遭遇艱難時刻。

“持續不斷的全球性混亂和不確定性,導致經濟環境持續動盪。”Naspers在2022財年財報中開門見山地說。

2022財年,以經濟利益計,Naspers集團營收同比增長24%至367億美元;但增速低於上年同期的33.9%。

營業利潤方面,Naspers涉及的9大業務板塊中,2022財年有6個出現不同程度的經營虧損,虧損總額達13.37億美元。

其中,食品外賣板塊經營虧損最高,達到7.24億美元,虧損額同比上年翻倍。而食品外賣所屬的電商業務板塊經營虧損達到11.2億美元。

2022財年,Naspers集團雖然經營利潤同比下滑10%,但仍然實現50億美元的經營利潤。這背後,主要是靠騰訊的貢獻——高達62.73億美元。

Naspers在財報中提到,雖然通過投資組合實現營收的強勁增長,但就像其它許多科技公司一樣,Naspers集團面臨重大的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逆風,這導致2022財年下半年資本市場出現劇烈波動。

俄烏戰爭、通貨膨脹以及不斷提升的利率都帶來資本成本和不確定性增加。近幾個月,隨着風險偏好大幅降低,全球科技和互聯網領域的公司估值出現顯著下滑。

這些因素導致其資產淨值遭受多年來首次下滑,Naspers認爲,其總資產的折價已經“跌到無法接受的程度”。

截至6月29日,Naspers在約翰內斯堡證券交易所的市值只有約300億美元,而其資產淨值爲707億美元,折價超過57%。

Naspers在約翰內斯堡交易所的股價走勢(貨幣:ZAR)

Prosus的市值同樣較其資產淨值出現大幅折價。截至2022年6月29日,其資產淨值爲1577億歐元,截至6月29日,其在荷蘭證券交易所的總市值僅爲883.4歐元,折價幅度接近44%。

Naspers稱,採取積極的措施減少折價是他們的優先選擇。

相對於Naspers的低調和神祕感,孫正義及其治下的軟銀集團在中國創投界人盡皆知。

孫正義曾被稱爲“投資大帝”,他24歲時即1981年創立軟銀,並於1994年將其送到東京交易所上市。經過多年發展,軟銀集團逐漸成爲一家綜合性的投資公司,主要致力網絡、電信相關的投資。

18歲賺到第一桶金100萬;入股雅虎,最高時回報破100倍;投資阿里巴巴,最高回報2000倍。這些都是孫正義的戰績。

2017年他發起成立的千億願景基金,豪賭科技股,又將其“賭徒”風格暴露無疑,最終也將他拉下神壇,將軟銀集團拖入虧損的深淵。

2019財年(截至2020.3.31),軟銀集團經營虧損1.35萬億日元(約合875億元人民幣),淨虧損7500億日元。

這也是軟銀十多年來首次出現財年虧損。從那之後,似乎孫正義和軟銀集團的好運氣都被耗光了,軟銀的財務表現每況愈下。

2021財年(截至2022.3.31),軟銀集團陷入史無前例的糟糕境地:在該財年,軟銀集團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虧損達到1.7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97.6億元)。

這是軟銀集團四十年曆史上最嚴重的一次虧損,也是其旗下基金成立以來歷史最大虧損。

願景基金是軟銀集團2021財年虧損的罪魁禍首。期間,願景基金的虧損達2.64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3934億元)。

在2021年報發佈後孫正義表示,因爲新冠疫情和俄烏衝突,世界開始進入“混亂模式”,他強調,如今已是軟銀採取防禦性舉措的時候,而不是曾經的激進。

在21世紀初,Naspers和軟銀都下注於微時,在騰訊、阿里還很若小時便大膽投資,並足夠貪婪和足夠有耐心。他們也因此創造了互聯網中國互聯網史上持有時間最長、回報最高的兩筆投資。

20年後的今天,一切都變了。Naspers和軟銀自身也都陷入困境,有點泥菩薩過河的樣子。

瘋長的20年,難再現

過去20年,是Naspers與騰訊,軟銀與阿里巴巴互相成就的20年。

在Naspers集團,騰訊長期擔當營收和利潤的最大貢獻者、資產頂樑柱的角色;阿里巴巴長期在軟銀集團的資產總和中佔到半壁江山。

經過20年的瘋狂增長之後,中國互聯網從消費互聯網進入產業互聯網階段,監管對互聯網巨頭的整治和管理也變得更加嚴格。互聯網行業的增速開始慢下來,騰訊、阿里這樣的體量之下,降速尤其明顯。

2021年Q4,騰訊實現總營收1442億元,同比增長7.9%,創下騰訊自2004 年上市以來最慢的收入增長。

2022年Q1,騰訊營收增速進一步放緩,同比增幅只有0.1%,增長几乎停滯。

盈利能力方面,2021年Q3以來的連續三個財季,騰訊淨利潤(Non-IFRS)同比負增長,這是騰訊過去至少10年內不曾出現狀況。

阿里也告別了過去的高增長。

2022財年第三季度(自然年2021.Q4),阿里巴巴營收同比增長10%,低於市場預期。其中,該季度淘寶天貓的客戶管理收入同比增長—1%,這在阿里歷史上可以說史無前例。

2022財年第四季度(自然年2022.Q1),阿里營收同比增長9%,季度營收的增速首次降到10%以下。

Naspers向來追逐高增長;孫正義更是被稱爲“十倍先生”,他們對於高速增長有着近乎瘋狂的渴求。如今進入平穩期的騰訊、阿里,在增速上越來越無法匹配他們的口味。

Prosus在財報中提到,受監管和新冠疫情的影響,騰訊增速放緩並面臨艱難的宏觀經濟環境。

據日經中文網報道,6月24日,孫正義在軟銀集團定期股東大會上表示,“雖然過去有段時間阿里巴巴在軟銀集團的股票資產中佔一多半,但現在阿里巴巴的佔比在20%左右。”

實際上,在過去一個財年,無論軟銀還是Naspers都有進行新的投資佈局。

以Naspers爲例,2022財年他們共投出去62億美元,其中,部分用於增持現有投資的股權,還有部分用於投資那些未來有增值機會的領域。

Naspers稱,爲了在混亂的時點裏找到航向,他們決定優先將資金用於支持已有業務發展和更謹慎的資產負債管理,保持充足的現金流。

而爲這一切提供有力保障就是賣出騰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