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聞

7毫秒“閃送”2080公里,白鶴灘至江蘇特高壓工程投產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四川水電送至江蘇只用7毫秒!7月1日,我國“西電東送”重點工程,白鶴灘—江蘇±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以下簡稱“白鶴灘—江蘇工程”)竣工投產。工程起於四川涼山州布拖縣,止於江蘇常熟市,途經四川、重慶、湖北、安徽、江蘇5省市,線路全長2080公里,總投資307億元。投產後每年將有超過300億千瓦時的清潔電能從四川送至江蘇,差不多相當於南京半年的用電量。

想要更深入認識白鶴灘—江蘇工程,不妨先來了解下什麼是特高壓直流。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逆向分佈特徵明顯,中東部地區能源消費量佔全國比重超過70%,生產量佔比卻不足30%,重要能源基地主要分佈在西部地區。長期以來,形成了“西電東送、北煤南運、西氣東輸”的能源流向格局。

特高壓直流就像西電東送的一條“高速公路”,並且是點對點直達輸送、中間不停靠,具有容量大、損耗低、效率高的優勢。以白鶴灘水電站泄洪時每秒48米的最大水流速計算,四川的水流到江蘇大約要12個小時,但水電站發出的電通過特高壓直流工程,只需要7毫秒。

6月15日,在500千伏虞城換流站至玉山線路工程現場,江蘇省送變電有限公司施工人員正在130多米架設導線。該工程是保障白鶴灘直流工程在江蘇落地、送電蘇南負荷中心的必要條件。史俊攝

從高山密林到平原溝壑,從蜀道山川到阡陌水鄉,爲了這7毫秒,電力建設者們要克服複雜地形、惡劣天氣等影響。“涼山遇到大風濃霧天氣,導線容易搖擺、能見度不高,在重冰區導線覆冰厚度能達50毫米,作業時還得進行烤化處理。”國網四川電力的工人曾坤銀經常在高空一干就六七個小時。

儘管投資大、難度高,但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白鶴灘—江蘇工程是一項“多贏”工程,對於優化能源配置、保障電力供應、拉動經濟增長、推動綠色發展、引領技術創新等具有重要意義。

——四川水電大規模開發與外送“有渠道”。四川水電資源豐富,根據《四川省“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到2025年水電裝機容量1.05億千瓦左右。但目前四川全省最大用電負荷約5100萬千瓦,加上白鶴灘—江蘇工程投產前的跨省輸電能力約3800萬千瓦,倒推計算,距離1.05億千瓦還有約1600萬千瓦的外送空間。

如果沒有足夠的外送通道,可能會影響水電利用效率。據瞭解,白鶴灘—江蘇工程輸電能力達到800萬千瓦,佔到1600萬千瓦的一半,每年可增送四川豐期富餘水電40億至60億千瓦時,大幅提高了水電利用效率。再加上規劃的白鶴灘—浙江特高壓直流、金沙江上游—湖北特高壓直流等輸電工程等,未來將助推四川水電的大規模開發與外送。

——江蘇電力安全可靠供應“有保障”。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建設分公司副總經理陳兵介紹,2021年江蘇全社會用電量首次突破7000億千瓦時,從外省淨輸入電量超過17%。白鶴灘—江蘇工程投產後,江蘇外來電量最大接納能力將提升32.5%,不僅可以滿足江蘇當地用電增長需求,還能與華東已有特高壓工程互相配合,提高江蘇清潔能源消納比重,增強電網水電、火電互濟能力,保障迎峯度夏與迎峯度冬。

——穩就業穩定經濟基本盤“有助力”。特高壓電網投資大,產業附加值高,可以帶動原材料、電源、電工裝備、用能設備等上下游產業發展,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現代化水平,助力穩增長、穩就業、惠民生。據估算,建設白鶴灘—江蘇工程,增加輸變電裝備製造業產值約180億元,帶動電源等相關產業投資約1000億元,增加就業崗位超過2萬個。

——推動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有支撐”。“華東地區燃煤電廠分佈較爲密集。白鶴灘—江蘇工程投產後,每年輸送清潔電能超300億千瓦時,推動華東地區減少發電用煤14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542萬噸、二氧化硫25萬噸、氮氧化物22萬噸,將顯著改善華東地區環境質量。”國家電網特高壓部副主任種芝藝介紹。

種種利好背後,離不開電網工程技術的自主創新。種芝藝說,白鶴灘—江蘇工程核心設備全部實現國產化,在世界上首次研發“常規直流+柔性直流”的混合級聯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簡單來說,就是集成了特高壓直流輸電大容量、遠距離、低損耗,以及柔性直流輸電控制靈活、系統支撐能力強的優勢。”不僅如此,工程首次研製可控自恢復消能裝置、大容量單柱換流變、幅相校正器等20種新設備。其中,可控自恢復消能裝置可以快速實現毫秒級能量平衡,大幅提升華東電網受電能力。

據瞭解,目前國家電網已累計建成29項特高壓工程,在運在建特高壓工程線路長度達到4.5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赤道一圈多;跨區跨省輸電能力達到2.4億千瓦,超過10個三峽電站的裝機容量,助力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國家電網公司將堅決扛牢電力保供和能源轉型責任,紮實做好工程運維工作,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以電網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國家電網董事長、黨組書記辛保安說。

人民日報麻辣財經工作室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