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生態產品收益的渠道越發多樣化。林農不僅可以憑藉收益權獲得貸款,還能通過碳匯獲得收益。

由於生態產品收益的前景日趨明朗,多地金融機構已深度介入林產業,助推生態資源真正實現“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

“想不到這麼快就拿到收益證,更想不到這麼快就獲得了貸款。”6月29日,江西羅山峯生態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羅山峯公司”)法人聶綠雲說。

當日,江西省資溪縣舉行了生態產品收益權證頒發授信儀式。資溪縣委書記吳淑琴向羅山峯公司頒發了全國首本林下經濟收益權證。

羅山峯公司主要從事靈芝等中草藥種植、加工。該公司執行董事聶國軍稱,之前只能拿林地租賃合同作爲憑證,公信力不夠。現在有了政府頒發的證,經營起來會更加順暢。

憑着這張林下經濟收益權證,羅山峯公司當日與資溪縣農商銀行、資溪縣泰通擔保公司簽訂了三方授信擔保協議,獲得了300萬元的授信額度,資金將用於擴大靈芝種植。

資溪縣農商銀行董事長熊果然介紹,以往爲林下經濟經營主體辦理貸款授信常常遇到測算難的問題。有了政府頒發的收益權證,能很好地將資產量化,讓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

熊果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林下經濟收益權”貸款打通了資源向資本、資金轉化的最後“一公里”,豐富了農戶依林增收途徑。持有林下經濟收益權證的小微企業、新型農業主體均可提出貸款申請,在對其收益權進行評估,由擔保公司提供擔保後,就能很快獲得貸款,最高額度可達1000萬元。

資溪縣金融工作服務中心主任金建華認爲,資溪農商銀行發放的林下經濟收益權質押貸款,標誌着資溪縣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林業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要使森林生態系統產生足夠的經濟收益,以往有4條途徑,即生產木材和其他林產品、發展林下經濟、開展生態旅遊和文化康養(養生、養老、養病),以及以提供生態產品而獲得生態補償。

但近年來,生態產品收益的渠道越發多樣化。林農不僅可以憑藉收益權獲得貸款,還能通過碳匯獲得收益。

以往,國內林業貸款以小額信貸爲主,沒有大額融資,成爲制約林草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瓶頸。2020年以來,國家開發銀行按照加強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建立國家儲備林制度等要求,創新了市場化融資模式,已累計發放7.7億元中長期貸款支持雄安新區“千年秀林”建設。

廣西森林覆蓋率62.5%,具有發展國家儲備林得天獨厚的優勢。國家開發銀行採用“短中長週期樹種科學搭配”的方式,將速生樹種的短期收益與珍稀樹種的長期生態、經濟效益相結合,在實現財務平衡的同時培育和儲備了優質森林資源。

三明、龍巖等地也推出了“福林貸”和“惠林卡”,解決了分散零星的林權所有者貸款難、擔保難、貸款貴,以及金融機構評估難、監管難、處置難等問題,把金融活水引入千家萬戶,實現了“生態資產能盤活、銀行風險能防範、林農個人能得利、森林資源得保護”。

6月28日,黑龍江省首單林業碳匯標準化線上交易在該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完成,興業銀行哈爾濱分行在線成功競買了龍江森林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開發的15000噸林業碳匯。

近日,廣東省茂名市首單林業碳匯價值綜合保險簽單落地,這份保險爲海南瓊香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電白分公司1529畝林木提供近190萬元的風險保障。

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林業碳匯保險是根據樹種、樹齡、胸徑等數據,計算出林木蓄積量和生物量,再根據含碳率換算出碳匯產量。這一保險對林業因自然災害、火災或林業有害生物直接造成保險林木流失、掩埋、主幹折斷、倒伏或死亡的林木損失進行賠償,在保障林木碳匯價值的同時對林木自身價值進行保險保障。

據國家林草局官網介紹,《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拓寬農業農村綠色發展融資渠道。豐富“三農”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積極滿足國土綠化等領域融資需求。探索創新林業經營收益權、公益林補償收益權和林業碳匯收益權等質押貸款業務。鼓勵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發行綠色金融債券,支持農業農村綠色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