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朝閣 

消費者正在買空自行車店。

“這裏原來擺滿了售價在萬元以上的自行車,現在全賣沒了。”北京通州一家捷安特的銷售人員孟惠(化名)指着店內展示架上空空如也的掛鉤對中新經緯說。

已賣空的展示位。中新經緯牛朝閣攝

某電商平臺數據顯示,3月以來,山地車、騎行等關鍵詞的搜索熱度居高不下,自行車銷量大增,其中兒童自行車銷量同比增長近50%。

然而,騎行熱浪潮下,消費者想擁有一輛心儀的自行車,只有錢是不夠的,還要有等待交付的耐心。而在現貨緊缺下,部分品牌的二手貨價格也一路走高,有車主反映,騎了一兩年的車仍能原價出手,“保值率槓槓的”。

jwview

熱銷款需等兩三月

北京的林粟(化名)在2022年3月預定了一臺捷安特,三個月過去後,他所預定的自行車還沒有任何交付方面的信息。“我買的是車型是‘Escape 1 消光星河灰’,3月底訂的,到現在也還沒有音訊,店家說前面還有十幾單在排隊,無法給我一個準確的交付日期。”

最近迷上騎行的某互聯網大廠員工馮靜靜(化名)在二手交易平臺上花1.6萬元購買了一輛原價爲1.5萬元的Brompton(俗稱小布)自行車,“在二手交易平臺上買雖然貴了1000元,但至少是現貨,如果在直營店購買同款車型同款顏色,至少要等待2個月。父母騎着幾十塊的‘二八槓’進工廠,我騎着1.6萬元的小布進大廠,也算是傳承了。”馮靜靜告訴中新經緯。

馮靜靜認爲,這1.6萬元花的很值,她已經騎着這輛小布走過了包括長安街在內的北京市熱門騎行路線和擁擠的通勤路線大山子。“疫情比較嚴重,公共交通有可能甩站,但自行車不會。騎着自行車上下班、休息時騎遍北京城,即安全又健康。”

中新經緯採訪羅斌(化名)時,他正在北京通州一家捷安特門店內挑選自行車,省錢是羅斌選擇自行車的唯一原因,“我通勤的距離只有7公里,買輛自行車通勤用。現在油價太貴了,你去隔壁的加油站看看,92號汽油都漲到10元錢了。開車加不起油,上下班高峯期又搶不到共享單車,只能來買一輛了。”

“你剛纔試騎的三款車價格分別是1398元、1298元和898元,都只剩一輛了,建議今天就決定,明天再來看就不保證還有車了。”在聽完銷售人員的介紹後,羅斌當即就買走了一輛1398元的自行車。

jwview

“保值”成部分買家購車新考量

在不少消費者心目中,自行車的價格多數在數百元。馮靜靜那輛價值1.6萬元的小布無疑是騎行圈裏的奢侈品,這個牌子的自行車產自英國,由工匠手工製造,根據顏色、手把等不同,價格也不同,甚至有人將其視爲“藝術品”掛在二手交易平臺上。“此車不出,就是得瑟下。”不少車主在商品介紹中表示。

圖源:二手交易平臺

中新經緯查詢後發現,部分高端自行車在價格上很保值,二手價格幾乎與原價持平,均在萬元以上,如果成色好,顏色稀有,甚至可以升值。

王思(化名)在2016年買了一輛高端自行車,騎了五年,前擋泥板都裂了,可他仍然將這輛車以13500元的價格掛在了二手平臺上。“我這車是現貨,買的價格記不清了,新出的款式都賣到1.7萬元以上了,因爲有正常的使用痕跡,我就不賣太貴了。”王思表示。

“誰能想到,自行車竟然成了理財產品?”有車主感嘆說。

部分賣家反映,品相保持較好的車甚至還能做到當天掛,當天出。

圖源:二手交易平臺

保值也成了部分買家購車的新考量,部分賣家也順勢將其作爲賣點。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文稱,在購買某品牌熱門車型時,店家稱車型很保值,不願意讓價。

jwview

店家:缺貨,店內基本都是“孤品”

面對如此充沛的消費力,自行車商家卻困在了“缺貨”裏。

當中新經緯詢問店內哪款車型銷量最好時,“別問哪款賣得最好,問哪款還有貨。”北京通州一家美利達自行車的銷售人員李國忠(化名)說。

情況相同的自行車店並不在少數,“店內所有的能賣的自行車都擺出來了。你看這,原本擺滿了售價在萬元以上的自行車,現在全賣沒了。”孟惠指着展示架說。

自行車供不應求,商家爲什麼不補貨呢?

“從今年北京這波疫情初期開始,自行車就開始不愁賣了,但是廠家庫存不足,疫情又造成了運輸困難,不止你們買車的買不到,我們賣車的都沒地進貨呢。”李國忠表示。

“我們店一般是一兩個星期訂一次貨,近幾個月來,訂的貨就沒完整的給過。上個星期剛補的貨,就到了三輛自行車。現在店裏的車型基本上都只有一輛,賣完就沒了。”孟惠說。

自行車零件製造商禧瑪諾(上海)貿易有限公司的相關工作人員指出,自疫情暴發以來,禧瑪諾產能和供應就一直跟不上,具體表現爲經銷商拿貨慢。

“疫情以來,自行車配件的交付一直都慢,經銷商拿到貨的時間是不確定的。一般都要等3個月以上,但如果當地的銷售代表給出了準確的拿貨日期,一般是沒問題的。”上述工作人員告訴中新經緯。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