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见习记者费心懿 上海报道

七月首个交易日,连涨数日的A股光伏板块意外出现分化。

天合光能(688599.SH)、晶科能源(688223.SH)、晶澳科技(002459.SZ)、隆基绿能(601012.SH)为代表的光伏组件龙头企业尾盘股价跌幅扩大。

这与一则市场传闻相关。有传言称,多家光伏组件厂在6月底至7月初这几天减产或停产。

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向所涉及的几家光伏企业求证,传言未获证实。

然而,今年以来,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下游组件厂商所面临的压力不可谓不大。参照过去两年,当上游涨价严重时,下游组件厂商的确采取过下调开工率的措施来应对。

而如今,随着上游硅料价格再创阶段性新高,硅片价格跟涨,长此以往,上下游之间矛盾的再度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上游价格再创阶段性新高

六月的最后一次行业报价显示,国内多晶硅价格延续涨势且涨幅扩大。

6月29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下称硅业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本周,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28.5到29.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28.63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4.83%;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28.3到28.8万元/吨,成交均价为28.42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5.10%。至此,今年以来,单晶复投料和单晶致密料的累计涨幅为23.51%和24.05%。

紧随其后,硅片两大龙头隆基绿能和TCL中环(002129.SZ)先后公示了涨价消息。

据隆基绿能官网,其单晶硅片P型M10 165μm厚度(182/247mm)单片价格7.30元,上月为6.86元;单晶硅片P型M6 160μm厚度(166/223mm)单片价格6.08元,上月为5.72元;单晶硅片P型158.75/223mm 160μm厚度价格5.88元,上月为5.52元,上调幅度均超6%。

而TCL中环上周公布的最新单晶硅片价格显示,其150μm厚度中,P型单晶硅片各尺寸价格上涨4.7%至6.6%;130μm、150μm厚度的210尺寸N型硅片每片均上涨0.53元,涨幅分别为5.8%和5.6%。

在硅料端,今年以来,其价格始终坚挺,未见松动的迹象。

根据硅业分会的分析,本周涨幅主要原因还是“缺料”——由于检修,本周国内产量大幅低于预期。

根据统计,6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约6.16万吨,环比小幅减少1%。硅业分会指出,原本协鑫颗粒硅、新特技改、永祥扩产等项目投产释放将使本月多晶硅产量环比增加,但由于新疆一家企业计划外检修,另有两家企业因限电或设备维护导致产出波动减少,因此6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大幅低于预期。

而另一消息也预示着7月份硅料价格也难以下降——7月份国内有检修计划的企业增加到5家,且个别企业减产幅度也大于预期。不过,根据各企业排产预计,7月份同期虽有三家企业扩建产能少量释放,但国内多晶硅产量仍将进一步下调预期,环比降幅约5%。

硅料价格短期难以撼动,硅片环节则可通过涨价向下继续传导成本压力。

对此,中航证券的研报认为,在全球通胀和下游需求走强的背景下,上游的价格可能维持高位、甚至创新高,光伏上游的硅料、EVA粒子、石英坩埚等领域将出现短期内难以弥补的产能缺口,与之相关的硅片、电池片等产能或将受到掣肘。

下游组件厂商短期要过“苦日子”

截至7月1日收盘,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隆基绿能分别下跌8.51%、6.10%、4.88%、2.6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有券商针对该则传闻及时向部分公司求证。根据天风证券电新团队发布的组件排产更新信息,隆基绿能、晶澳科技、阿特斯排产环比持平,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排产环比提升约10%,东方日升并未停产但后续会根据组件价格调整排产。对此,天风证券电新团队认为,一体化程度较高的龙头企业排产均稳中有升,传言中的减产、停产或主要限于成本相对较高、外销比例不高的二、三线企业。

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上游原料价格持续攀升,下游组件厂商的日子的确不好过。

有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组件厂商一方面要面临资金能力的考验,需要先垫钱购买材料,封装成组件后再行卖出。此外,组件回款都不可避免地面临账期,尤其是海外回款周期较长,因此十分考验组件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另一方面,如今上游涨价严重,成本倒挂,组件价格即便也随着涨价突破每瓦两块钱,可终端接受程度十分有限。

“即便如传闻所说,一些组件厂商真的减产、停产了,我觉得也正常。这也是一种市场行为,尤其是对于那么二、三线组件厂商而言,压力更大。”该人士表示。

的确,对于组件厂商而言,在面对上游价格上涨导致成本抬升时,其是否涨价似乎亦陷入两难境地。

截至今年6月底的报价,主流组件产品价格僵持。PV InfoLink的调研信息显示,组件厂家已经对7月价格报价有些微调整,涨幅约每瓦0.02至0.05元人民币不等。然而截至目前,终端接受度仍然低迷。

该机构展望7至8月国内需求时认为,项目的拉动又将因为高昂的价格受限,仍需等待供应链上游的价格底定,7月开工情况有可能出现变化。

 

相关文章